春花秋月何時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兩句中月的含義是什麼 作者

2021-03-19 09:44:53 字數 5439 閱讀 6593

1樓:顏笑

句出處: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的《虞美人》中「月」這一意象的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什麼時間完了結束呢?

過往的事太多了,又能明白多少!

昨夜春風又吹過小樓,時光又是一年,

不忍心回頭想象,在月光照耀下已被滅亡的國家和都城那淒涼的景象.

故國的宮殿,那雕花的欄杆和玉石砌的臺階,應該還在吧?

就是人的面貌變得衰老了.

請問你如果處身這樣的境地應該有多少仇恨呢?

正像滿江的春水向東奔流.

3樓:吳端擇

月,不光是代表逝去的美好事物吧?

我想,它應該也有見證人事變遷的意味.

詩人望月,總有時過境遷之感慨,李煜又怎能免此?

4樓:抬腳看見了你

月 代表了逝去的美好時光(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東西) 與現今階下囚的地位形成強烈對比 為末句言愁作鋪墊

5樓:紫陌幽草

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月"麼?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四句中的意象

6樓:青燈古酒白衣

此句出處: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全詞: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史稱南唐後主,在位15年,降宋後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這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後,賜酒將他毒死.

【賞析1】

宋代王銍《默記》捲上載:"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

"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後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

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唐圭璋《屈原與李後主》一文說:"問春花秋月何時了,正是求速死也.

"春花秋月無盡而人生有盡,這不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類之大悲哀.俞平伯《讀詞偶得》評起句"奇語劈空而下".

"小樓昨夜又東風"更具體印證了春花秋月無法終了的事實.由小樓進而聯想到故國,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語."月明中"既是呼應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將小樓、故國,人生等等統統籠罩在永恆的月色中,則李煜個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類之大悲哀.

換頭承故國明月,點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詞到此為止的六句,都是兩兩對照,寫出永恆與無常的巨大反差,表現作者對宇宙與人生關係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經不可能由此激發出進取的激情,而只能在與生命決絕前,放縱一下悲哀的心情,任憑自己沉溺在這種無邊的生命悲歌中,靜靜地等候人生終曲的奏起.

煞尾兩句自問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懷,寫出愁思之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無法遏制.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許多,但此句不僅新穎警闢,而且既貼切又富有力度.遂為名句.可與李頎"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劉禹錫"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無限似儂?

";秦少游"落紅萬點愁如海"等參讀.

唐圭璋《李後主評傳》指出:"他身為國主,富貴繁華到了極點;而身經亡國,繁華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極點.正因為他一人經過這種極端的悲樂,遂使他在文學上的收成,也格外光榮而偉大.

在歡樂的詞裡,我們看見一朵朵美麗之花;在悲哀的詞裡,我們看見一縷縷的血痕淚痕."

【賞析2】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祕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資訊,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己類似的情感.

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賞析3】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春花秋月」這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

一語讀來,令人不勝好奇.但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象詞人的處境,就不難理解了: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美好的事物只會讓他觸景傷情,勾起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今昔對比,徒生傷感.

問天天不語,轉而自問,「往事知多少.」「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麼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帶來春的訊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嗟嘆,「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讓我們來想象:

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悽楚之情,湧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而自己仍須苟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回首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想象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嘆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7樓:sunny桉藍

春花 秋月 小樓 東風 明月 雕欄玉砌 春水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譯: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地更替,回首往昔,有多少往事早已經匆匆而去.

小樓晚來又春風吹拂,望著明月依舊,

將滅亡的故國卻不堪回首,不忍再憶起.

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應該依然華麗,

但亡國的宮女,美麗的容顏不再美麗.

物是人非啊,我自問該有多少的哀愁,

正恰似那春來滾滾的長江,東流無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南唐詩人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春花秋月,年年開花,歲歲月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了呢?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

歸宋後又過了一年,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欄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悽楚之情,湧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他遙望南國感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麼。

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斜;又如同春水之不捨長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9樓:小米_步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10樓:花開荼蘼

三春花開,中秋月圓,這美好的情景是何時結束的呢?過往的事,有多少還記憶猶新呢?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

詞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透露出他內心多少悽楚和無奈! 夜深人靜,倚樓遠望,只見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對南唐故國的深深懷念。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詞人在這裡發出的豈止是深沉的嘆息,簡直是痛徹肺腑的呼號。

1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南宋李煜《虞美人》,此詞為李煜一生最後一首詞

12樓:川遊一角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什麼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此詞出自:南唐李煜的《虞美人》

翻譯為: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悽楚之情,湧上了心頭,

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原文:其一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其二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面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作者背景: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徐州人。南唐最後一位君主,世稱李後主。與其父李璟並稱『『南唐二主』』,俱為五代著名詞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詩句如下,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古詩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李煜眼中,月不再是團圓的象徵,月已化作孤獨的代名詞,獨守月光。唯離鄉情,亡國恨,均隨 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古詩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者 李煜 五代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是什麼意思

出自五代詩人李煜的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是什麼意思 釋義 這些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出處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

春花秋月何時了?什麼意思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什麼意思,有啥寓意呢

春花秋月 意思是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春花秋月,讀音 ch n hu qi yu 造句 1 舊夢依稀,往事迷離,春花秋月裡。2 古老的國族,街頭巷尾亭角橋堍,無不可見一閃一爍的人文劇情,名城宿跡,更是重重疊疊的往事塵夢,鬱積得憋不過來了,幸虧總有春花秋月等閒度地在那裡撫卹紓解,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