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是旅行螞蟻
圜丘壇是我國明朝建立的一個地點,在天壇南部,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場所,又稱祭天壇。
【知識拓展】
始建於明嘉靖九年(2023年),按照南京式樣建造,用藍色琉璃磚砌成。清乾隆十四年(2023年)擴建,欄板、望柱改用漢白玉,壇面鋪石用文葉青石。壇為露天三層圓形,象徵天。古代把
一、三、
五、七、九單數稱為「陽數」,又叫「天數」,而九則是陽數之極。所以,圜丘的層數、檯面的直徑、墁砌的石塊、四周的欄板均用天數,表示天體至高至大。壇圓形三層,最高一層臺面直徑是九丈,名「一九」;中間一層十五丈,名「三五」;最下一層二十一丈,名「三七」。
第一層臺面**嵌一塊圓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高呼,迴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四周圍繞有九重石塊,第一圈是九塊扇形板,為一重;第二四十八塊,為第一圈的倍數,爾後依次按九的倍數遞加,至第九圈為八十一塊,稱九重。
每層四面有臺階,各九級。一層欄板七十二塊,二層一百零八塊,三層一百八十塊,共三百六十塊,正合周天三百六十度。圜丘外面有兩重譴牆,均為藍琉璃筒瓦通脊頂,牆身塗朱。
內牆是圓形,四面各有櫺星門,都是六柱三門。內牆外面東南有燔柴爐一個、瘞坎一個、燎爐五個、西南有三個燈杆。外牆是方形,在東、西門的左、右,各設一個燎爐。
北門外是皇穹宇,東門外東北。
圜(yuán)丘壇為雕砌的三層露天圓臺,壇面為艾葉青石,漢白玉欄板、欄柱雕成,兩道外方里圓的圍牆象徵著「天圓地方」。由於是祭天壇,圜丘的整個結構是對數學的巧妙運用,壇面、臺階、欄杆的石制構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數,即陽數,用以象徵天。壇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發出敲擊聲,周圍即起迴音,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
2樓:匿名使用者
圜丘壇為雕砌的三層露天圓臺,壇面為艾葉青石,漢白玉欄板、欄柱雕成,兩道外方里圓的圍牆象徵著 圜丘壇(20張)「天圓地方」。由於是祭天壇,圜丘的整個結構是對數學的巧妙運用,壇面、臺階、欄杆的石制構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數,即陽數,用以象徵天。壇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發出敲擊聲,周圍即起迴音,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
始建於明嘉靖九年(2023年),按照南京式樣建造,用藍色琉璃磚砌成。清乾隆十四年(2023年)擴建,欄板、望柱改用漢白玉,壇面鋪石用文葉青石。壇為露天三層圓形,象徵天。
古代把一、三、
五、七、九單數稱為「陽數」,又叫「天數」,而九則是陽數之極。所以,圓丘的層數、檯面的直徑、墁砌的石塊、四周的欄板均用天數,表示天體至高至大。壇圓形三層,最高一層臺面直徑是九丈,名「一九」;中間一層十五丈,名「三五」;最下一層二十一丈,名「三七」。
第一層臺面**嵌一塊圓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高呼,迴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四周圍繞有九重石塊,第一圈是九塊扇形板,為一重;第二四十八塊,為第一圈的倍數,爾後依次按九的倍數遞加,至第九圈為八十一塊,稱九重。
每層四面有臺階,各九級。一層欄板七十二塊,二層一百零八塊,三層一百八十塊,共三百六十塊,正合周天三百六十度。圜丘外面有兩重譴牆,均為藍琉璃筒瓦通脊頂,牆身塗朱。
內牆是圓形,四面各有櫺星門,都是六柱三門。內牆外面東南有燔柴爐一個、瘞坎一個、燎爐五個、西南有三個燈杆。外牆是方形,在東、西門的左、右,各設一個燎爐。
北門外是皇穹宇,東門外東北。[
北京天壇古時候是用來幹什麼的?
3樓:兮兮妞
祭天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
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
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4樓:樑葉璩小萍
天壇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
5樓:肇帆戴齊敏
明清兩代皇帝都在這裡祭祀天地之神,祈禱五穀豐收.
天壇是做什麼用的.?
6樓:清茶暖玉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以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
總佔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線起來。
外壇古柏蒼鬱,環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莊嚴巨集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迴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天壇公園,是中國儲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
擴充套件資料
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2023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
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
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2023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
嘉靖十七年(2023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2023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7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每年都會在農曆的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親臨天壇舉行大祭活動,屆時除祭天、祈谷和祈雨外,還配祭帝王列祖列宗及日月星辰、雲雨風雷諸神。
8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人們用來祭祀這類的,可以祭祀祖先,求雨 求國太民安 求福什麼的
9樓:千亦
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神明的地方
10樓:匿名使用者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北京天壇是古代幹什麼用的?
11樓:霓脦那些
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谷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
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但年門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築而無改建除外。
2023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甚至還把司令部設在這裡,並在圜丘壇上架設大炮,攻擊正陽門和紫禁城,聯軍們將幾乎所有的陳設和祭器都席捲而去。
2023年中華**成立後,除了中華**大**袁世凱在2023年冬至祭天外,天壇不再進行任何祭祀活動。2023年起闢為公園,正式對民眾開放。目前園內古柏蔥鬱,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園林。
天壇佔地約273萬平方米,是故宮面積的四倍。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它的佈局嚴謹,建築結構獨特,裝飾瑰麗,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原理,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12樓:匿名使用者
座落於北京的天壇建築群是全世界最大敬拜上天的建築,始建於明朝(2023年),並多次擴建,清朝承襲明代祭天之禮儀,亦在此獻祭,直至清廷覆亡。
擴充套件資料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
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
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
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樑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13樓:伊雪公主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2023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併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2023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嘉靖十九年(2023年),又將原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圓形建築從此開始。
清廷入關後,一切仍按明朝舊制。乾隆時期,國力富強,天壇也大興工程。乾隆十二年(2023年),皇帝決定將天壇內外牆垣重建,改土牆為城磚包砌,中部到頂部包砌兩層城磚。
內壇牆的牆頂寬度縮減為營造四尺八寸,不用簷柱,成為沒有廊柱的懸簷走廊。經過改建的天壇內外壇牆,更加厚重,周延十餘里,成為極壯麗的景觀。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時改建,並一直留存至今。
14樓:致股東的一封信
天壇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
具體參見
北京天壇古代的時候主要是用來幹什麼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2023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併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2023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嘉靖十九年(2023年),又將原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圓形建築從此開始。
清廷入關後,一切仍按明朝舊制。乾隆時期,國力富強,天壇也大興工程。乾隆十二年(2023年),皇帝決定將天壇內外牆垣重建,改土牆為城磚包砌,中部到頂部包砌兩層城磚。
內壇牆的牆頂寬度縮減為營造四尺八寸,不用簷柱,成為沒有廊柱的懸簷走廊。經過改建的天壇內外壇牆,更加厚重,周延十餘里,成為極壯麗的景觀。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時改建,並一直留存至今。
這件毛衣的圖案是怎麼織出來的?詳細一點
這個不是人工做的 是電腦程式做的 三樣 電腦 程式 機器 一體話 出來的衣服 這是由專門的電腦織的 應該是10針下針2針上,織到10行時織三行的上針。如此就可形成方形。求毛衣菱形花樣編織針法,請說詳細一點,謝謝!剛好昨天看到 菱形小花樣的藍白條紋無袖小背心寶寶毛衣 http www.360bianz...
王安石變法在南宋的命運是如何的?能詳細一點的解釋一下麼?謝謝了
王安石變法發生在北宋,而不是南宋。王安石變法在北宋是小部分成功,大部分失敗。成功之處主要在軍事方面,北宋晚期雖然在軍事上極弱,但在王安石輔佐宋神宗收復甘肅 青海部分領土,斷西夏與羌人 番人的聯絡,使宋朝在西北取得了區域性優勢,並使宋朝在西部的邊防軍成為勁旅。失敗之處主要是在財稅政策上,由於朝廷守舊官...
請問南大用的大學物理實驗是哪本書?詳細一點,如果是物理系用的
萬春華的大學物理實驗,潘元盛的大學物理實驗,以及黃潤生的近代物理實驗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材 大學來物理學 盧德馨 理力 樑昆淼 高等數學自 仇慶久 數理方bai法 樑昆淼 熱統du 汪志誠電動 尹真 模電 好像叫zhi康華dao光 固體 胡安 張維宜 原子核 盧希庭 量子和粒子物理只有課件 光學是本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