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與良臣有何區別,良臣和忠臣有什麼區別

2021-03-22 05:29:34 字數 6162 閱讀 7615

1樓:譚明剛

良臣一定是忠臣,忠臣不一定是良臣.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良臣做對國家、對君王、對自身都有益的事,而忠臣,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要做忠臣,so easy,不用費腦子,直言進諫就可以.不論他們的進諫是否有理,是否有利於國家,後世都會因為他們直率而給予褒獎,甚至鼓勵「冒死進諫」.當臣子擺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逼迫君王做一件他不願意做的事,那麼杯具就發生了.

比如伍子胥,他剛愎自用,雖然所諫有利於國家,但是手段過於單一而剛直,致使吳王漸漸對他產生反感,並將他賜死.結果,吳王背上暴君的名聲,成為反面教材,伍子胥死後得到直言進諫的美名,而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

而良臣,除了忠誠之外,還要有足夠的智慧、才能以及應變的手段.要能判斷政治局勢,分析君主的心理和所思所想,選擇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魏徵自己,一生進諫無數,雖然引起唐皇的反感,但從未駁斥甚至治罪,看見方法之成功.

他自己成為古代進諫的典範,李世民成為古代明君的典範,李唐之初呈現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

2樓:匿名使用者

忠臣有些是愚忠的 有些是忠臣 比如和砷 對乾隆忠心耿耿 但他的勢力邊際天下 但他不反 這是忠 你能說他是良臣麼? 並且忠臣要支援皇帝的做法

良臣會指出皇帝所有做的不對的地方 有時甚至會讓皇帝下不了臺 而且不論自己官的高低 都不不顧一切的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

3樓:我的_貝貝

良臣一心為國家為人民,忠臣一心為主之

4樓:匿名使用者

忠,不一定是對的,良,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往往是對的

良臣和忠臣有什麼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良臣一定是忠臣,忠臣不一定是良臣。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良臣做對國家、對君王、對自身都有益的事,而忠臣,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要做忠臣,so easy,不用費腦子,直言進諫就可以。不論他們的進諫是否有理,是否有利於國家,後世都會因為他們直率而給予褒獎,甚至鼓勵「冒死進諫」。當臣子擺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逼迫君王做一件他不願意做的事,那麼杯具就發生了。

比如伍子胥,他剛愎自用,雖然所諫有利於國家,但是手段過於單一而剛直,致使吳王漸漸對他產生反感,並將他賜死。結果,吳王背上暴君的名聲,成為反面教材,伍子胥死後得到直言進諫的美名,而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

而良臣,除了忠誠之外,還要有足夠的智慧、才能以及應變的手段。要能判斷政治局勢,分析君主的心理和所思所想,選擇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魏徵自己,一生進諫無數,雖然引起唐皇的反感,但從未駁斥甚至治罪,看見方法之成功。

他自己成為古代進諫的典範,李世民成為古代明君的典範,李唐之初呈現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請閱資治通鑑 唐,魏徵自稱不願為良臣,願為忠臣。此一代名相自己語。可鑑。

7樓:田

良臣是忠臣,忠臣不一定是良臣,例如和珅絕對是忠臣,但不是良臣。在古代大多數臣子都是忠臣,良臣很少。忠臣有忠於皇帝的,有忠於國家的,有忠於國家又忠於皇帝的。

魏徵這裡說的忠臣是那種只忠於皇帝的臣子,對皇帝言聽計從,不計手段,職位討好皇帝的的那種自私小人。

8樓:我的_貝貝

所進諫之言能史國家安定興盛,人民富足友好,即可定義良臣,而忠臣就只會依附於國主不論是好是壞都唯聽是從

一個國家的強盛不能沒有忠臣更不能沒有良臣

9樓:紫薔花落

用魏徵的話來說,良臣是君主和自己都受益,忠臣是君主暴虐,自己受益

10樓:匿名使用者

良臣是那種,不僅自己能獲得名聲,也能輔佐皇帝成為明君,更能是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強盛,有很高的治理國家、處理政務的能力

如:管仲、張良、房玄齡等很多很多人,不僅自己流芳千古,還能開創太平盛世

忠臣是那種,凡事講究大義,重禮節、重名分,但是沒有什麼真正的才能這些人辦事是出於好意,但是有時候會造成反效果。

比如 方孝孺等人,最後自己落得身首異處,皇帝皇位不保,國家內戰

11樓:匿名使用者

良臣是忠於國並能切實造福國家,忠臣是隻對君主愚忠,對國家不一定能帶來好處。

12樓:脂燃頭陀

良臣能使君主垂拱而治,關心的是國家的發展,百姓的安樂;忠臣竭盡全力捍衛統治者的權利以留芳名於後世,實質上關心的是自己的名聲。

13樓:匿名使用者

良臣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治理國家,使國泰民安,功不可沒,並且忠心不二。

忠臣是對主人忠心不二,但也許沒有能力,沒有心計,有可能助紂為虐。

1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良臣就是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所謂忠臣,未必能夠帶來好的結果...

15樓:棣之四皇

我覺得良臣只是好,忠臣不一定好,但對你的囑咐會不擇手段地去完成,絕無二心。

16樓:行大鵬

良臣謀國,忠臣兼顧謀身。現在的社會,忠臣都談不上有,更別說良臣了,當哥忠臣尚且不能,況良臣乎!

17樓:海中小草

如果是愚忠,還不如奸臣

18樓:戲耍爾等高傲

個人認為,忠臣只對君主忠心,比如大奸臣嚴嵩,親自當小白鼠為嘉靖試藥,重金屬中毒的***可想而知,良臣為國家為人民祈福,敢於反抗君主命令

良臣和忠臣有什麼區別魏徵說良臣和忠臣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新唐書》裡載有一個故事:貞觀元年(627),魏徵擢升尚書左丞,協理綱紀,基本進入權力核心。由於魏徵是李建成舊人,有紅眼病者便藉機誣告他「舉賢不避親」,私自提拔親戚做官。

太宗居然信了,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事。結果,查無證據,純屬子虛烏有。

故事本該就此打住,但太宗意猶未盡,仍派人告誡魏徵「遠避嫌疑」的必要性,少惹麻煩。魏徵心裡窩著火,立刻面見太宗:「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助,義同一體。

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避嫌疑,那麼國家興亡,或未可知。」並提出請求,自己要做良臣而不是忠臣,陛下可否答應?

李世民納悶了:忠臣和良臣不都一樣嗎?魏徵解釋說:

「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

分析這段話,要釐清兩點:一,魏徵絕非貪名之人,之所以這麼說,純屬技巧,稍許自汙,可免高調之嫌,皇帝亦容易接受。二,重點在比較上,通過明君與暴君的比較,王朝穩定與家國並喪的比較,得出忠臣與良臣的區別。

言簡意賅:忠臣之忠,乃是人之趨利本性,未必能為陛下盡職盡責,反而害您害己;而良臣之良,良在有效約束人性,比如抑制**的貪慾、權欲等等,您成了明君,老李家代代延續,老百姓得享太平,豈非皆大歡喜!?

20樓:天地流皓

良臣一定是忠臣,忠臣不一定是良臣.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良臣做對國家、對君王、對自身都有益的事,而忠臣,只做忠於皇上的事.

要做忠臣,so easy,不用費腦子,直言進諫就可以.不論他們的進諫是否有理,是否有利於國家,後世都會因為他們直率而給予褒獎,甚至鼓勵「冒死進諫」.當臣子擺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逼迫君王做一件他不願意做的事,那麼杯具就發生了.

比如伍子胥,他剛愎自用,雖然所諫有利於國家,但是手段過於單一而剛直,致使吳王漸漸對他產生反感,並將他賜死.結果,吳王背上暴君的名聲,成為反面教材,伍子胥死後得到直言進諫的美名,而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

而良臣,除了忠誠之外,還要有足夠的智慧、才能以及應變的手段.要能判斷政治局勢,分析君主的心理和所思所想,選擇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魏徵自己,一生進諫無數,雖然引起唐皇的反感,但從未駁斥甚至治罪,看見方法之成功.

他自己成為古代進諫的典範,李世民成為古代明君的典範,李唐之初呈現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

再舉個例子,海瑞無疑是忠臣,張居正則是良臣~

為什麼做「良臣」,不做「忠臣」?

21樓:易書科技

自古以來,忠臣流芳千古,奸臣遺臭萬年!然而,回首中國曆朝歷 代,很多忠臣不僅沒能挽救江山社稷於危難之中,反而丟掉了性命,落得 個盡忠報國,這時候就需要良臣的出現。那麼良臣與忠臣有什麼區別呢?

唐太宗年間有個謀臣叫魏徵,他曾經向唐太宗說了一句話:「我有幸 扶植皇上,我只希望陛下讓我當個良臣,而不是要讓我當忠臣。」唐太宗 問題:

「難道忠臣和良臣有什麼區別嗎?」魏徵說:「所謂忠臣,是給君主 提出許多好的建議,忠心耿耿地勸諫君主,卻不被君主採納,到頭來,家 與國都遭受損失,君主得了不好的名聲,而他卻落得個忠臣的美名;所謂 良臣,就是能給君主提出許多好的意見,並被君主採納,因而身得美名, 並能與君主同享榮華富貴。

這就是忠臣和良臣的區別。」 由此可見,良臣就好比吃良藥時的糖,不光要讓人把良藥吃下,而 且還能感覺到甜。他們會瞅準時機,摸準人的心理,變著法子把金玉良言 慢慢地灌輸給別人。

而忠臣只是一股腦地去勸、去頂,他們不瞭解人的心 理,又往往都是好鑽牛角尖的人,你越是勸,得到的效果反而越差,這也 是人性的弱點。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呢?在一個單位,老闆往往希望自己身邊多幾 個忠臣,然而,當這些忠臣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這個人多半就over了, 所以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企業更需要良臣,去幫那些領導指明道路,這樣 才能實現和諧發展,共同進步。

在企業內部,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中層管理人員,都有向老闆「進 諫」的時候。當你醞釀好了想法,並且為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 後鼓足勇氣提出來之後,卻發現老闆不僅沒有聽你的,而且還可能讓你失 去很多機會。

p 同樣是給老闆提建議,為什麼嚴明受寵,而呂鬆卻日益失寵了呢?問 題究竟出在**?應該怎樣給老闆提建議才合適呢?下面是幾點參考建議:

1、提高老闆對你的信任度。

這一步非常關鍵。要取得領導的信任,最基本的一點是:你要儘快尋 找與老闆的共同語言。

設想一下,假如你是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不瞭解 公司的全域性運作,又如何與老闆溝通呢?一般中小企業的老闆最看重公司 的財務狀況和公司銷售製造方面的問題。雖然你對這些問題不需要了解得 很深入,但也應該瞭解其概況,以便談話時能切中要害。

這樣一來,老闆 才能對你的話有興趣。有些領導不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十分關注,還關注 企業的社會影響及在**上的相關報道,這就要求你要有更長遠的眼光, 瞭解老闆關注的重要領域,這些對於尋找你和老闆的共同語言很有幫助。 此外,業餘生活要與老闆有共同的愛好,譬如一同打網球或者釣魚,這也 是增進彼此瞭解的好方式。

2、瞭解老闆習慣以什麼方式接受資訊。

不同的老闆接受資訊的方式是不盡相同的。有的老闆喜歡書面材料; 有的老闆喜歡資料分析;有的老闆則喜歡面對一塊書寫板,讓你不停地在上 面書寫,因為他喜歡這種視覺效果……只有先了解你的老闆喜歡用什麼方式接受資訊,你才能投其所好,將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更好地傳達給他。

3、給老闆提的是建議,而不是意見。

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期望往高處爬的人,應該踩著謙虛的梯 子。」想讓老闆重視並採納你的「諫言」,你就應該牢記這句話。

如果你在 與老闆溝通時能夠改變一下自己的語言方式,效果或許會更好。在「進諫」 時,你不僅要站在自認為對集體有利的角度,還要學會「換位思考」,站 在老闆的立場和角度去考慮問題。由於資訊的不對稱,往往你認為正確的意 見,老闆可能認為目前時機尚不成熟,所以「不便採納」。

此外,在陳述時 多用中性詞語及祈使句,而不要讓老闆感覺你是在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 換句話說是給老闆提建議,而不是意見。通過適當的方式把自己的建議傳遞 給老闆,如果你的建議對公司發展非常有利,相信老闆會採納的。因此,你 需要平時多和老闆溝通。

老闆也是人,同樣需要與人交流。

4、選擇恰當的時機。

首先,你在向老闆「進諫」的時候,應該「多獻可,少加否」。多從 正面去闡發自己的觀點;少從反面去否定和批駁你的老闆,要懂得用迂迴 變通的辦法,刻意迴避與老闆的意見產生正面衝突。 其次,進諫應該「多桌下,少桌面」,即多利用非正式場合,少使用 正式場合,儘量與老闆私下交談,交換意見,避免對老闆公開提意見,這 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迴旋餘地,即使提出意見出現失誤,也不會有損自 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利於維護老闆的個人尊嚴,不至於使他陷 入被動和難堪的境地。

最後,向老闆「進諫」應該「多引水,少開渠」,即對老闆「進諫」 千萬不要直接去點破他的錯誤所在,或越俎代庖地替他做出你所謂的正確 決策。對此,著名成功學和勵志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過:

「如果你僅僅 提出建議,而讓別人自己去得出結論,讓他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這 樣不更聰明嗎?」因此,聰明的做法是用引導、試探、徵詢意見的方式, 使老闆在參考你所提出的建議資訊後,水到渠成地用他自己的嘴說出你心 中想說的東西,即把你的東西「轉一個彎」變成老闆自己的東西,把你的 功勞讓給你的老闆。

魏徵不做忠臣做良臣這句話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確實真實存在。因為魏徵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下屬,因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為李世民所用,故有此說。應該是真實的。第一,魏徵其實說起來對於李世民來說不算忠臣算是個貳臣,專 因為魏徵當初是 屬輔佐隱太子李建成的,甚至給李建成獻計暗殺李世民。後來隱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誅殺,魏徵才歸了李世民所用。第二,忠臣和良臣...

靈感與直覺有何聯絡與區別靈感和直覺有什麼區別?

一 聯絡 靈感有時可以是直覺,區別在於靈感被賦予了價值,直覺被賦予神祕。靈感版是在目的性中完權成的使命,同時讓人信服,直覺是多數時不被人承認可用性的。二 區別 1 出現形式不同。直覺是不經過邏輯分析得出結論,是個思維過程 靈感是迸發出來的東西,是創造性思維可能會產生的想法。2 形容方式不同。靈感是針...

榜樣與偶像有何區別,榜樣和偶像的區別

榜樣是公推的。偶像是自我崇拜的。個人感覺 榜樣是學習的物件,以趕上他為目標,關注他也關注自己,時時關注自己和榜樣之間的差距,以便更好地向他學習。偶像有時候是更高層低的榜樣,他會給人以動力向自己的偶像看齊,敢於堅持,敢於追求,敢於夢想 但有時候又不是,偶像是遙遠的,他是用來崇拜的,崇拜會讓人盲目,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