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銀
(1)a
(2)c
(3)主要措施: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重視人才培養。
原因:科技和教育是決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重要因素,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教青的發展推動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著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科學技術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火藥、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2樓:手機使用者
(1 )火藥大體在唐末宋初,指南針在宋朝,活字印刷在宋朝。載人航天(神舟五號飛船升空)、銀河巨型計算機。
(2 )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制定《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實施「211 工程」計劃;國家加大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的力度。(所舉史實只要是1985 年以後,並且能夠體現「決定」的實施情況即可。)
(3 )社會變遷(社會轉型):預告資產階級社會的到來;經濟建設(生產力、社會生產):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源泉,是新的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決定性因素;社會精神生活:
成為建設現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4 )教育的發展推動科技的進步,是科學技術得以發展的基礎,科學技術的進步又帶動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實踐本身就要求科學跑在技術、生產的前面, 而生產則越來越變成科學的工藝體現。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現代科學、知識和社會技術的進步,要求用一種更加理性的方式來
3樓:百度使用者
(1)現代科學、知識和社會技術的進步;全球化的推動;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教訓,人類思維的變化;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等。(4分)
(2)不同:材料一,人類文明趨向統一;材料二,人類面臨文明的衝突。(2分)
評價:冷戰結束後,全球政治朝多極化及多文明的方向發展;人類文明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呈現多元化的特點,相互交融;作者只強調了不同文明間的差異和衝突,忽視了文明的共存發展、相互交流和借鑑。(6分)
試題分析:
(1)本小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材料資訊的能力。此類問題可將材料按照標點符號可分為四部分,將各部分逐句概括,因素有:現代科學、知識和社會技術的進步;全球性現代化的推動;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教訓;人類思維的變化;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等。
(2)與材料一吉爾平的人類文明趨向統一觀點相比,亨廷頓更突出人類文明的差異性;材料認為文明之間的衝突會減少,亨廷頓認為人類文明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評價亨廷頓的觀點,要從文明史觀的角度分析,正確對待文明之間的差異與共同發展。
(15分)閱讀下列材料:一般認為,現代化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這一
閱讀下列材料: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生產力的基本因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
4樓:搞基了嗎啞q事
(1)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2)生產資料和勞動力。
(3)生產資料與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勞動力,也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0分)材料一:兩位決定時代發展的科學家和他們的成果 材料二:
5樓:百度使用者
(1)對。瓦特改良研製成「萬能蒸汽機」,解決了工業發展的動力問題,大規模的生產越來越多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在他的理論指導下,發電機和電動機相繼產生,電力作為一種新能源,帶動機器生產,並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4分)
(2)蒸汽機車和電車的出現,使人類交通運輸事業發生徹底改變,尤其是電車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3分)促進了新的城市形成,隨著經濟發展,城市變得更加繁榮,城市變得日益重要;消極:汙染環境更加嚴重,影響了可持續性發展。
(3分)
試題分析:第(1)問,首先要熟悉這兩個人是兩次工業革命過程中重要的代表人物,然後聯絡這兩個人的發明和發現對兩次工業革命的巨大意義即可,前者組要解決了動力問題,後者使電力成為一種實用的能源;第(2)問,材料二反映的是工業革命在交通領域引起的變化;材料三反應的是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的加速和環境汙染問題。
點評: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1)相同點:
①兩次工業革命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②都帶來了生產關係的深刻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了現代工廠制,第二次工業革命確立了公司制、壟斷制。③都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基本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不同點:
①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程度不同: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於工匠的實踐經驗,這一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自然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相結合。
②產業結構側重不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重點是發展輕工業,主要任務是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部門中,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確立;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重工業為重點,其主要任務是改造、擴大和創新重工業的各個部門如鋼鐵工業、機械加工業、電氣、化工、汽車、石油等。第一次工業革命開闢的是「紡織時代」和「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迎來的則是「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
③廣度及深度不同:第一次工業革命侷限於少數國家,持續時間長,進展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歐美諸國,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其中日、德、俄等國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21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的現代化是被延誤了的現代化。為什麼一個長期居於領先地位的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世界科技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
6樓:手機使用者
(1)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③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能夠促進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
④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2)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們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對待科學技術我們既要看到他能為我們帶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又要看到運用不當也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②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科技創新沒有止境,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③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要把科學技術用於為人民服務。
④規律的客觀性要求我們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發展科學技術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要從實際出發,發展科學技術不可以隨心所欲。
1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3年有人寫
1 近代工業地區發展不平衡 或南北發展不平衡,或南方先進於北方 人們對近代工業的認識不一 答出具體認識的酌情給分 4分 2 廣州姑娘生活習俗西化 2分 3 態度 仇視 2分 原因 思想觀念落後 害怕西方文明威脅 統治 4分 4 生產力 科技 發展水平 外來文明的傳入和影響 人們的思想觀念 的政策引導...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派張騫與西域的聯絡後)中亞 西亞各國經
1 條件 漢武帝時 主義 集權制度得到強化 經濟繁榮,國力強大 中國絲織業發展,絲綢產量大 西方對中國的絲綢有巨大需求 中華文明水平高,具有強大吸引力。意義 密切了沿路各地的聯絡,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2 現象 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情況 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原因 統治達到頂峰 自然經濟仍居主導...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材料一 隨州桃花節順利結束。為期10天的節慶活動
1 評分標準 內容涉及隨州旅遊 文化 建設即可。2 示例 以開發人文景觀為主。因為炎帝神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開創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曾侯乙編鐘震驚世界,被稱為 世界第八大奇蹟 這些都在國內外其有廣泛的影響力,能提高隨州旅遊的知名度。以開發自然景觀為主。因為隨州自然景觀資源極其豐富,中華山 大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