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一,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各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2021-03-25 00:44:26 字數 6683 閱讀 1796

1樓:只為不負流年

秦始皇:

1.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2.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3.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4.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5.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都有副本儲存其後被毀是由於項羽火燒秦都造成的;

6.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7.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8.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9.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10.修建鄭國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改造了鹽鹼地4萬餘頃,使土地貧瘠的關中地區迅速富庶起來.

漢武帝:

開疆拓土,擊潰匈奴帝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漢武帝獨尊儒術,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

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徵和二年巫蠱之禍,徵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將注意力轉向「富民」.

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一,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各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2樓:琴林居士

秦皇在政治方面:聽從李斯建議廢分封、行郡縣;在**設三公九卿。思想方面:

尊崇法家思想,焚書坑儒,結束百家爭鳴;同一文字(小篆)、度量衡、貨幣(經濟)。 漢武帝政治方面:頒佈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並逐步廢除封國制;輕搖薄賦,鹽鐵官營;文化方面:

從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儒家正統地位(有政治意味)

3樓:劉梵

秦始皇:1.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分為36個郡,郡下設縣),加強了**集權。

2.鞏固統一,發展經濟:統一文字(小篆),統一貨幣(秦半兩)。。。。。

3.思想上:焚書坑儒,目的是統一思想,但結果卻「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漢武帝:1.加強**集權,削弱相勸,加強皇權,削弱諸侯王權,頒佈「推恩令」。。。。。。

2.加強**監察權(分為13州,每州設刺史一名)

3.加強**經濟權,鑄造五銖錢。

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目的和焚書坑儒相同,但結果不同)

所有內容參考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歷史(七年級 上)》,謝謝

---------levin~f

4樓:南南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戳百家獨尊儒術

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一,發展經濟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5樓:勝寒

秦朝經濟上鞏固統一的措施:(1)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2)統一度量衡

漢武帝經濟方面的政策:改革幣制,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君壟斷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均輸平準」平抑物價,徵收大商人,高利貸者的財產稅。

6樓:匿名使用者

辦法很多,但根本的一條是改變分封制為郡縣制,徹底消除了歷來藩王造反、割據的可能性,保證了國家統一。

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採取了什麼措施

7樓:川歌歌

漢武帝出巡圖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

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

軍事,對外友好: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

開通了西漢聯絡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佈「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思想文化,經濟方面採用了什麼措施

8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制度,被延續到清朝末期。(1)他為炫耀自己統一天下的功德,確立至高無上的權威,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2)隨後,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3)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4)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

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對,不容許錯亂和篡改。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墮毀舊東方各國的城郭,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為鞏固統一,秦始皇和漢武帝各採取什麼措施

9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

政治方面:第一,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他規定: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

第二,建立從**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在**設定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第三,頒佈通行全國的秦律.

經濟方面:第一,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

第二,統一度量衡.

第三,統一貨幣.

第四,統一車軌,修馳道.

文化方面:第一,書同文.(秦始皇下令把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令全國使用.後來,社會上又流行一種更加簡易的隸書.)

第二,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第三,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規定教育由官府舉辦,嚴謹私學,實行***策.)

漢武帝:

政治方面:

第一,改革官制,組成內朝和外朝,加強皇權.

第二,大量選拔人才,重視管理的任用和考核,實行刺史制度,加大朝廷對地方官僚的控制.

第三,削弱王國勢力,加強**的權利.

第四,強化完善封建法制,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維護封建社會秩序.

軍事方面:

出兵匈奴,高變了漢朝在與匈奴關係中的被動地位;進軍南越,設定南海等九郡.

經濟方面:

改革幣制,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家壟斷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平抑物價,徵收工商業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等等.

思想方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遵從儒家學說,提倡大一統,儒學從此成為西漢的統治思想.漢武帝還建立了**太學與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了中國封建官學制度.

10樓:無話當然不說

秦始皇的措施包括:統一

文字、 統一度量衡、 焚書坑儒(本質上是摧毀六國的文化基礎,促進統一) 、推行郡縣制、 修馳道加強首都與各地聯絡、主動攻擊匈奴以靖邊等等

漢武帝的措施包括: 推恩令削弱諸侯、 採用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統一思想、 天人感應思想來加強皇權、主動攻擊匈奴以靖邊等等

秦始皇和漢武帝為加強思想統治各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11樓:

秦始皇焚書坑儒。

(1)焚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

此即為「焚書」

(2)坑儒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

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

(3)評價。「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但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

這一點和秦始皇採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縱觀春秋戰國的始末,秦朝統一是歷史文化發展的必然。週末各個諸侯國鬥爭主要圍繞政權割據吞併進行,百家文化漸漸統一,各**事和行政漸漸被儒家等主流文化所滲透,導致戰爭機器的發展被文化束縛。

受文化影響,例如孫子兵法戰例等等,戰爭被文化和文化所帶來的其他變化所改變,從而使戰爭機器無法達到殺傷力的最大化。這就使得一支能夠不受傳統影響的軍隊能夠戰勝傳統的軍隊,從秦國這架戰爭機器的發育到揚威,秦始皇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看秦國統一歷史,就是一部文化與殺伐博弈的大戲,文化講求道義,戰爭講求殺傷力,最後不僅是新型戰略思想的勝利,還是秦始皇立國戰略思想的勝利。

焚書坑儒僅僅是秦始皇立國思維在治道上的投影,對於嬴政來說,作為舊道的代表,大儒們的作為無疑會對大秦帶來危險,他害怕國家和軍隊的軟化。對於這種力量的恐懼,導致嬴政確定了他的一套方略,最後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雖然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並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成功;但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不利於社會發展,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並且手法殘忍,殘暴。

2.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漢武帝時開始推行。

《董仲舒傳》中記載了董仲舒提議的原話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紀贊》中,記載了漢武帝的做法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

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1)歷史過程。漢初,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在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和刑名之學的黃老學說受到重視。

武帝即位時,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進一步強化**主義**集權制度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已不能滿足上述政治需要,更與漢武帝的好大喜功相牴觸;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顯然與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於是,在思想領域,儒家終於取代了道家的統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繼位後,丞相衛綰奏言:「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竇嬰、丞相田蚡還薦舉儒生王臧為郎中令,趙綰為御史大夫,褒揚儒術,貶斥道家,鼓動武帝實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議不向竇太后奏事。竇太后對此不滿,於建元二年罷逐王臧、趙綰,太尉竇嬰、丞相田蚡也因此被免職。建元六年,竇太后死,儒家勢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到長安,親自策問。董仲舒在對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他建議: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董仲舒指出的適應政治上大一統的思想統治政策,很受武帝賞識。儒術完全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而道家等諸子學說則在政治上遭到貶黜。

(2)評價。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是他完成了**政治結構的基本工程,所謂「內聖外王」,剛柔相濟,人治社會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為有了一套完備的仕進位制度而得以確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為一個社會牢固、安定的勢力,並進一步推而廣之,最終使之成為整個宗法制國家的基礎。

不過,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固然自有其進步意義,但它對歷史的負面影響卻也同樣不容忽視,像**「大一統」的思想固然能夠增強民族之間的凝聚力,但同時卻也將**集權推向了登峰造極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雖然的確成為超穩定社會之基石,但同時也使得人治政治成為兩千年不變之定式;至於漢武帝時代連年不斷的戰爭與攻伐,則更是造成了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之惡劣後果,其間利弊得失,自是一言難盡。

秦始皇和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思想

政治 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 推恩令 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 集權 加強監察制度等。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 設刺史 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軍事,對外友好 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思想文化上加強統一的措施的不同點是什麼 共同

1.加強統一的措施相同的,修築長城 抵禦匈奴。2.在地方行政管理上不同點是 政治上都反對 勢力 秦始皇推郡縣制 漢武帝行推恩令 以免尾大不掉.稱皇帝即天下的共主即只要是在天底下的都是他的.軍事上開疆擴土 北掃匈奴 南取百越 即 臣進言 有敢犯強漢之威者,雖遠必誅 形成了我國的基本版圖 思想上也集權反...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思想措施上的異同點是什麼

異 從思想上看兩朝對儒家學派不同的態度 1 秦始皇嬴政主張 焚書坑儒 秦朝用的是法家思想 以法治國 2 漢武帝劉徹實現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朝用的是儒家思想。同 1 都採取了控制百姓思想的措施 2 書同文,兩朝都使用小篆。1.相同點,都採取措施加 強思想控制,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