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及其再傳**把孔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孔子學說被介紹到西方後,孔子就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
他和莎士比亞一樣,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絕大部分西方人對孔子尊敬有加。德國柏林得月園的人口處,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
塑像花崗石基座上刻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名言。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德國前**約翰內斯勞說:
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廣為人知。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給人們深刻的啟迪。這位古代東方哲人的形象出現在這個偉大哲學家輩出的國度的公共場所本身,就說明了孔子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國人還尊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2023年,一位名叫莫格(williamree**ogg)的學者在漢堡發現了一本2023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文。
這大概是僅有的一本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譯本。這個英譯本是從法譯本轉移過來的。法譯本又是從拉丁文譯本轉譯過來的。
該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孔子)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最早把儒學介紹給西方人的是明清時期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
這些傳教士把「孔夫子」譯成拉丁文「confucius」。這個詞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一位名叫利瑪竇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27年,是他將《論語》翻譯成了拉丁文,並於2023年在法國巴黎出版,以後才轉譯成其他文字在西方流傳。
由此可見,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這些傳教士來中國的目的是傳教,但是到了中國以後,他們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費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譯介紹儒家思想。理雅各(jameslegge)就是典型的一例。
他窮幾十年之心血翻譯四書五經。孔子的學說被介紹到西方後,孔子就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莫格稱孔子是「偉大文明奠基者」,他為此寫了《他說的仍在實行》一文,文中感嘆道:
「孔子的教誨屬於全人類。他和莎士比亞一樣,都有著實用主義哲學: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
」當羅馬傳教士來到中國,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時候,他們震驚了,因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5個世紀!
正因為如此,西方人對孔子更是尊敬有加。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
所謂中國人,是我們的驕傲和財富。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來自網路)
中國文學中的外國人形象或者外國文學中的中國人形象。
2樓:回青橙
這個應該是能反映出文化衝突的,建議看看《刮痧》
外國文學中的中國人形象嘛,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杜拉斯的《情人》,還有賽珍珠的《大地》,你做比較文學的作業的話,就好好看看賽珍珠的書吧,她對中國人中國有很多的描寫,也翻譯過《水滸傳》,是一個比較好的角度吧。希望可以幫到你,學弟or學妹o(∩_∩)o
3樓:雲竹北
hello,余光中在他的《左手的掌紋》裡有提到過他對外國人的印象,不知道可不可以~~可能不是你想要的
比較文學試題及答案
4樓:愛心教堂
比較文學是通過兩個以上的文學內容的比較來發展自己的文學觀點,而文學比較則是則是單純的對兩個文學的比較,而且是從原本的內容上發展。 通俗地講,前者是一個文學範疇的種概念,後者則多為一種鑑賞文學的方式。兩者含以上有所交叉。
5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比較文學是通過兩個以上的文學內容的比較來發展自己的文學觀點,而文學比較則是則是單純的對兩個文學的比較,而且是從原本的內容上發展。
6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地講,前者是一個文學範疇的種概念,後者則多為一種鑑賞文學的方式。兩者含以上有所交叉。
7樓:048玄月
比較文學可以算作是一個學科,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兩個不同國度、不同民族文學間的一種比較,從不同的民族心理比較出發,考察具有相似的文學形象、文學意境、情節,從而考察人物背後的心理因素。而文學的比較久沒有這麼深入,並且可以是同一民族的文學的比較,所以,一定意義而言,文學的比較範疇會更寬泛一些。而比較文學也並不應就是單純的文學意義的簡單比較,它還會包括文學的母題研究,比如對中國古代神話與古希臘神話中的死亡意識的比較,有時,又會包含一些創作層面的比較,比如,比較曹禺與奧尼爾創作中的悲劇意識等。
選擇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具有相似主題或人物形象的作品各一,進行比較分析,這樣的**怎麼寫
8樓:11淘
首先要確定具體作品,假如,中國的紅樓夢與西方的百年孤獨。先要分析其作者生平、經歷,各自不同的人生觀、創作觀,(曹雪芹與馬爾克斯),各自創作時的社會背景。然後,具體分析**本身,從人物設定、故事情節、**裡的社會環境、各自家族史等。
也可以從女性視角,單一地分析兩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從她們的性格、愛情、人生悲劇等來細細地分析。或者從其中研究當時兩個作者的政治觀。
角度很多,要你自己去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確定。
寫**,一定要把文章構架弄好,這樣思路才清晰。要遵循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式來寫作。當然,你要在寫之前認真閱讀你確定的作品,任何把新視角、新問題羅列出來,在你的**裡一一給予解答。
只要認真,你的**就一定能寫好。
望採納,謝謝,祝您成功!
文學與宗教的關係是什麼?從比較文學的角度談
9樓:
討論居多的總是哲學和宗教的關係,文學還真不多見!
個人觀點:
1、文學將神話故事進行系統化和美化,從讚美中客觀的反映出現實中人類美好的的道德和倫理觀。把神話故事藝術化、系統化,為之後的宗教產生起到了梳理的作用。
2、西方最早的詩歌多數都是讚美英雄的事蹟,其中最不可缺的就是神靈的祝福,表達人類對勇武的崇尚,因此在人類生存中加深對神靈的敬畏,對信仰的建立起到推動作用。
3、西方文藝復興後的詩歌、**多是悽美的愛情故事,雖其中也不缺乏神靈的祝福,但表達的是人性對美的和自由的嚮往,也因此人類開始逐漸走出滿是神靈的世界,對中世紀宗教哲學的沒落和終結也是起到了客觀的推動作用的。
4、華夏主導的東方文化下的詩詞多是對自然、人性的歌頌讚美,對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而謙畏。對道教的建立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5、在百家歸
一、儒教獨尊的時候,詩詞的主流逐漸向反映文人內心的抗爭和對心中抱負的表達,相對下黃老道學逐漸淡出了政治之外,也算是對道家沒落起到了一些作用。
6、到元代之後逐漸興起了戲曲、**,其中多數不乏為神話故事的色彩。對中國的宗教復興又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力。
總的來說人類最早的思維活動依託的是自然而引申出來的神話故事。而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所以文學能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為社會的上層學問,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關聯相互推動的作用。宗教神話為人類嚮往美德的標準,而文學又把這種美德進行藝術形式的傳播。
但隨著文學思維的進步多元化,人類自然會逐漸走出滿是神話的故事中。宗教與哲學的分離、宗教與理性不相容的境況誕生,人類把生活和信仰分別對待的方式,這其中文學傳播的作用功不可沒
10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是文學創作的思想源泉,文學是宗教傳播的通路橋樑。
11樓:流水不腐珩
我小時看過一本書叫《少年百科》,裡面說,最早的文學不是紀實的,而是神話故事,好像山海經和羅馬神話希臘神話都蠻古老的吧。其實神話裡講的故事,我們現在看覺得不可思議,但應該是信仰和宗教的產物吧。有人說宗教是政治統治的工具,好像過了吧,現在的宗教教義大都是以愛為出發點,和政治掛鉤似乎不太合適。
文學的發展,現在看來,無論是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古代記錄的祭祀,比如詩經中的頌,到現在的科學玄幻,似乎都和生產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價值觀的變化也是主要因素。當代社會背離道德,畸形的社會心態讓太多的人受到傷害,所以文學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應該向宗教所傳達的教義,即愛,相靠攏。這樣人們才會獲得快樂。
為什麼比較文學不在中國而在歐洲產生? 簡答題
12樓:小蝸的那片天
經濟方面,歐洲較早發展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這有助於封建統治的解體,為比較文學的產生及發展奠定了基礎。
政治方面,歐洲較早出現了新興資本主義,較早確立了資本主義,為比較文學的產生,發展創造了條件
思想方面,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啟蒙思想運為比較文學的最終形成創造了條件
中國經濟方面,幾千年的小農經濟阻礙了中國經濟發展,不利於封建統治的解體,易於形成**思想,不利於比較文學的產生
政治方面:封建**統治鉗制人們思想,高度集中的**集權,限制了比較文學的產生,發展
思想方面,有助於封建統治的儒家思想不斷髮展,滲透在人們思想,生活中,不利於比較文學的產生,傳播,發展
寫某一部外國作品中的中國文學,這樣算不算比較文學的內容
13樓:北狼劉
這要看涉及的深度,如果只是淺顯的談及是不算的,但是如果深入的**就不同了。外國人裡面有一些對中國文化了解比較深層次的,他們作品的引用是有一定深度的,這樣的就算,望採納
外國的詩和中國的詩有何不同?
14樓:霧語風聆
中國的詩講求對偶 壓韻 平仄 等等
而且對字的精準凝練有很高的要求
是一種文學上深沉的美
外國的根本就不算詩
最多叫詩歌
非要說好呢
那就說思想感情上的表達有他獨到的地方吧
15樓:2015的賬號
西方一些比較文學的研究者曾經指出:不同民族的文學在平行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殊途同歸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文學作品中的確有所反映,中西的詩歌雖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蘊,但我們從中還是可以尋找到彼此的影子。
中國的詩歌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的詩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國詩歌的影響。中外、古今之間雖自成體系,但依然存在著一定的關聯,並非(也沒有可能)完全隔絕。 我們從中國古典詩歌和英美現代詩歌說起,因為中國古典詩歌對西方的影響從漢詩英譯開始。
從埃茲拉·龐德翻譯的《中國》和一些英美譯者的翻譯作品來看,中國詩的意境逐漸滲入他們的詩歌創作中,中國詩歌文字簡潔,意義深刻的特點逐漸為他們所接受,而且也逐漸為他們所學習。美國著名意象派詩人龐德曾經說過,在中國文學中發現一個「新希臘」,從而發動了一場新的「文藝復興」。中國的古典詩詞不僅影響他們的創作,還影響著他們的詩歌創作理論。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人是什麼樣子,西方人眼裡中國和中國人是什麼樣的?
整個歐洲我也不知道。可是西班牙我知道。在西班牙中國人很多的地方的。西班牙人是看不起中國人的。可是在中國人少的地方。西班牙人就很喜歡中國人了。歐洲人從骨子裡是瞧不起中國人的,只有中國在經濟上,軍事上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瞧的起.我覺得沒必要在乎他們眼裡怎麼看待我們的,因為中國一直是領先全球的,在這幾百年...
中國的春節傳入西方了嗎,現在西方人也過除夕夜了嗎?突然發現有很多西方人也在模仿咱們中國人放煙花爆
並沒有。也就是在國外的中國人自己慶祝,少部分外國人去唐人街什麼的湊湊熱鬧 中國不還是過人家外國人的節日,聖誕節,白色情人節 西方人過除夕夜嗎?西方人不過春節,當然也就不會過除夕。西方的許多華人也和我們一樣過除夕 西方人過除夕夜嗎 西方人只過聖誕節和新年,不過除夕夜和春節,作為中國人你應該知道這是中國...
外國人怎樣看待古代中國西方人到底是怎樣看待古代中國的
遙遠 神祕 古老 東方,這幾個詞至今仍是絕大多數沒有來過中國的老外對中國的印象,朦朦朧朧 模模糊糊。這就難怪,許多老外一到中國就如墜雲霧,分不清東南西北了。搞不懂中國人說的話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兩套話語系統 一套是用於公眾場合的,一套是私下說話時使用的。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百姓,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