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中國的喪服制度,喪服由重到輕共分五級:斬衰(cuī)、齊(zī)衰、大功、小功、緦(sī)麻五個等級,稱為五服。
而曾孫玄孫是最輕的一級——緦麻:適用於為族曾祖父母(祖父的伯叔父母)、族祖父母(祖父的堂兄弟及其配偶)、族父母(祖父的堂兄弟之子及其配偶)、族兄弟(祖父的堂兄弟之孫),從祖兄弟之子,曾孫、玄孫,已嫁之從祖姑姊妹,長孫之外的諸孫之妻,姑祖母,姑表兄弟,舅表兄弟,姨表兄弟,岳父母,舅父、女婿、外甥、外孫。此外,妻為夫之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從祖父母、從父兄弟之妻,也都有緦麻之服。
緦麻喪期僅為三個月。
現在的人們已經沒有這麼講究了,一般都是使用黑袖套或帶孝字的袖章。時間也有最短的五七,最長的一年就可以了。
2樓:時間總是不一樣
沒記錯的話曾孫紅布低黃布點(也就是小塊的)玄孫黃的
男左女右
3樓:於碧波的路條
如此長壽,這是喜喪. 沒什麼特別的規定,只要是嫡系後代,孫輩、曾孫輩、玄孫輩都是一樣的. 補充:
按照傳統舊制,兒子、孫子、重孫都要守孝三年,穿粗麻孝服(白色),如逝者為男性,在左臂戴黑紗,如逝者為女性,在右臂戴黑紗;玄孫穿熟麻孝服(白色),戴黑紗規矩同上,守孝三個月至三年. 粗麻和熟麻的區別在現代已經不是很講究了(粗麻的質地有些象麻袋那種感覺,熟麻則比棉布稍粗),守孝時間也不可能按照舊制嚴格遵守(現代人的社會活動頻率、範圍等畢竟比舊時要強得多). 現代條件下,一般在老人逝世到下葬期間,嫡系兒孫只要身穿孝服(現在的孝服一般都為普通白棉布封制)、戴黑紗即可,下葬後,即可除服.
在百科裡找到喪服制度的有關解釋,你複製**到**欄開啟自己看看吧,能遵守的就儘量遵守:...
4樓:驍將過五關
如此長壽,少見!
恭喜恭喜,這是喜喪.
沒什麼特別的規定,只要是嫡系後代,孫輩、曾孫輩、玄孫輩都是一樣的.
補充:按照傳統舊制,兒子、孫子、重孫都要守孝三年,穿粗麻孝服(白色),如逝者為男性,在左臂戴黑紗,如逝者為女性,在右臂戴黑紗;玄孫穿熟麻孝服(白色),戴黑紗規矩同上,守孝三個月至三年.
粗麻和熟麻的區別在現代已經不是很講究了(粗麻的質地有些象麻袋那種感覺,熟麻則比棉布稍粗),守孝時間也不可能按照舊制嚴格遵守(現代人的社會活動頻率、範圍等畢竟比舊時要強得多).
現代條件下,一般在老人逝世到下葬期間,嫡系兒孫只要身穿孝服(現在的孝服一般都為普通白棉布封制)、戴黑紗即可,下葬後,即可除服.
在百科裡找到喪服制度的有關解釋,你複製**到**欄開啟自己看看吧,能遵守的就儘量遵守:
5樓:匿名使用者
在黑布上再釘一塊紅布
老人過世晚輩戴孝有哪些講究
6樓:匿名使用者
成服 其實就是俗話說的「戴孝」,即穿著孝衣。戴孝的類別與期限,以家族的親屬遠近有所差異。中國古代的孝服分為五等,稱為「五服」,至親者所服稱之為斬縗,是兒子、未嫁女為父,承重孫為祖父,妻為夫所服。
所以稱斬,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這種孝服是用極粗的生麻布做的,毛邊,服三年。第二種是齊縗,次於斬縗,服期一年、五個月和三個月,即夫為妻、孫為祖服一年,重孫為曾祖服五月,玄孫為高祖服三月。
大功又次之,期九個月。凡堂兄弟、已嫁的姑及已嫁的女為伯叔父等服之,又稱為功服。小功,凡本宗為曾祖、伯叔祖、外祖及舅姨等服之,期五個月,鰓麻,為五服中最輕的。
一種,服期三個月,本宗為高祖、伯叔曾祖、族伯叔以及岳父母。儘管佔禮規定了各服制的用布,但境內孝服均用白布製作。斬縗下邊撕開,不剪、不繚、不繰,俗稱毛邊孝服,不釘鈕釦,用毛帶白布條繫結,圓口無領。
兒、兒媳、女兒、承重孫全著這種孝服,頭上扎孝帶,披髮以青麻束之。兒子所戴的孝帽用白布縫一圓筒狀,高約一尺,上口均勻地折攏許多小褶,縫死後再翻過來,下口向上綰邊二寸,毛邊,俗稱抽頂孝帽。女用蓋頭布,即用長方形白布,從長邊中對摺,四角兩組相對重合,折縫成軸,從對軸任意一端開始,沿長邊縫一尺,即成尖頂蓋頭布,戴時尖角恰對「百合」。
侄輩、孫輩、女婿、外甥等著孝服、束孝帶,戴道冠式孝帽。不過,戴道冠式孝帽,根據親疏關係,有光頭戴與不光頭戴之分。光頭戴較近,孝帽直接戴到頭上;不光頭戴較疏,即將孝帽套在別的帽子上,再戴到頭上;曾孫則戴兩角孝帽,兩角各綴一條紅布條;玄孫所戴的兩角孝帽不用白布,改用黃布縫製。
男女著孝者均需用白布將鞋幫遮蓋,俗稱:「瞞鞋臉」。子女如祖父母、父母皆去世可整瞞外,否則不得整瞞。
瞞的長度隨老人去世而增加。女人的鞋後跟嵌一塊紅布,然後瞞至紅布處。其他戴孝者瞞鞋的長度隨孝服的遠近而遞減。
成服,得請禮賓司儀,孝子穿戴孝服孝帽,隨禮客贊禮,行俯匐叩禮(俯,折腰跪;匐,以首及地),加樑冠(用紙糊帶樑的帽子,樑上畫白槓,孝子五道;侄、孫輩一道),束首(以青麻或稻草搓繩,繩卜拴羅底一塊,長約四寸寬約寸許,遮蓋眼睛,使其「目不斜視」,兩邊各綴棉球兩個,以塞耳朵,使其「耳不旁聽」),披**(通常用長約三尺、寬約尺半的麻袋布將前半中間剪開,分別搭在左右前胸,後半披於後背,裹額(將扎頭孝帶由中間從前額圍於腦後繫結,剩餘雙股拖於背後),束腰(即用麻繩或草繩扎腰),執杖(俗稱孝棒或哭喪棒,用高梁秸糊剪穗的白紙為之),撒履(將鞋後跟踏倒趿著),至此禮成。
破孝 是對主要參加喪禮的人,即五服以裡的人,均需按親疏遠近分送相應的孝服,當地俗稱「撕孝帽子」。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或大戶人家,按全額分給,如服齊縗的,必須按齊縗用布分給所有服齊縗的人,但農村平民百姓沒有這種能力,只給至親如閨女、女婿、孫子、孫女、外甥等分孝服,其他人只給一頂「孝帽」,這就是「撕孝帽」的由來。其他服喪者全由自己操辦籌借,好在齊縗以下均穿沿邊衣服,借身白褂子即可,所以,農村破孝比較簡單。
奔喪 俗稱「哭道」。凡死者臨終時,未能守護送終的女兒、兒媳、孫女或者比較親近的女晚輩得到凶信後,即來奔喪。奔喪臨近村子時需且哭且行,以避不孝之嫌,俗稱哭道。
也有說是為死者招魂引路的。據說人死後,魂飛無依,在附近飄蕩,甚至會迷失方向。此時有人啼哭,能喚醒飛魂,隨從哭聲直撲靈堂,歸守屍身。
因此,家中女眷平輩或晚輩聽到哭聲後,哭叫著急奔村外迎接。雙方相逢時,相互單腿跪拜兩次。然後,來者在前,迎者在後一同哭入靈堂。
報廟 人死之後,由長子或承重孫手捧香紙盤子,率領眾子眾孫一行到土地廟「報廟」。去時默不作聲,同時—路舉哀。實際上,去時是同死者的靈魂一起去的;回時,土地爺將死者的靈魂給留下了,因此舉哀。
據說閻王爺管人生死,土地爺是他手下的地方官死者鬼魂見閻王前,先在土地廟羈押三天,報廟就是把死者的鬼魂送到土地廟裡。因此,報廟之後,緊接著要給死者的鬼魂送湯水,以免鬼魂餓著。送湯水與報廟不同,報廟女眷不參加;送湯水男女眷屬均需參加。
首先要請一位同輩的長者為前導,一手提盛漿水的瓦罐,一手執木勺舀漿水沿途潑灑,饗野鬼遊魂,所有眷屬男前女後,一行尾隨。行到半路,女眷停下,分跪於路旁哭祭,男眷隨長者到土地廟前燒紙焚香,拜神致祭,謂之送湯水,也叫送紙,每天早中晚三次,連續三天。祭完後,男眷返回時,女眷站起與其同歸。
至家門,兒與兒媳按男左女右跪於門兩側,讓其他孝眷進靈堂後,再起立進屋。「送紙」結束後,要燒倒頭馬或轎。過去,分三次進行,後來人們把報廟、送漿水、燒倒頭馬並在一起進行,即送完漿水接著就要燒倒頭馬。
燒倒頭馬要頭向城隍廟。過去,榮成屬文登縣地,城隍廟位於西北方向。西北屬乾、屬陽,但因城隍所在,也只得向西北.燒前,要在地卜畫『圓圈,西北處斷開留門。
孝子哭喊:「爸爸呀,上馬吧,一條西北是人道哇!」女性死者則坐轎.倒頭馬是用秫稈和紙紮的。
7樓:小韋喜歡農村
在傳統喪事風俗中,披麻戴孝是最講究的。孝衣如何穿,孝帽如何戴,不
能亂了輩分,更不能失禮。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風俗。 在老人過世後,用來製作孝衣的白布,俗稱「孝布」,縫製時衣帽的縫一律毛茬向外,而且一律不用鈕釦,按血緣親疏和輩分高低分別穿戴,叫「戴孝」。
對不同輩分,戴孝不能弄錯,輕的被人看笑話,重則惹禍,很可能鬧出家族矛盾。
8樓:知心蟈蟈兒
我老家農村戴孝分三種:兒子兒媳的孝是一樣
的,閨女的孝是一樣的,其餘的親人是一樣的
兒子兒媳的孝:頭戴孝冒,頭繫著6尺白布包頭,包頭從後邊向前繞,把釦子系在腦門上,兩邊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繩子繫上。腿上系白布條。
閨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頭也是六尺,直接系在頭上活釦系在右邊,身上披14尺白布,用繩子繫上。腿上系白布條。
其餘親人的孝:男的頭戴孝冒,白布包頭六尺活釦系在左邊,身上一樣,腿上不繫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頭,和閨女一樣,但是褲腿不繫白布。
9樓:匿名使用者
子代戴在頭上,孫代戴在手上
1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臂上戴個黑紗,上面用白線繡個」孝」字就可以了。
姨夫去世了,我要不要戴孝
11樓:李縣長
應稱姨父,不是姨夫。
是按理說姨父不用戴孝,但你的情況不同,應當戴,吃姨的奶長大,就和自己的母親一樣,姨父,就如同自己的父親差不多,「姨父」其中的「父」就代表了親情。
12樓:心靈的感悟
在傳統習俗中,姨父去世,作為外甥或者外甥女需要戴孝。
為去世的親人戴孝的習俗由來已久,從古至今一直延續著。人們通過戴孝的形式表達對逝者的愛戴與思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戴孝的習俗也發生了變化;但是,尊老、愛老、敬老的精髓沒有發生變化。現在,從逝者去世開始,親人就可以為逝者戴孝,等到下葬結束時,就可以把孝布摘下來。
我國傳統習俗非常重視對逝者的祭奠,其目的就是通過祭奠活動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祭奠活動可以增加親人之間聯絡,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13樓:匿名使用者
姥姥,姥爺,姨母,姨父,是齊衰三年。你自然要戴孝。
14樓:牧野高歌
中國五服制度規定:從自己開始,上到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到子、孫、曾孫、玄孫,同時還有上述親屬的旁親,都是有服親,叫內親。母親一系叫外親,服制只有一世,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則是無服親。
同時,期親指父系親屬,大功親指祖父系親屬,小功親指曾祖父系親屬,緦麻親指高祖父系親屬,母系親屬均列入緦麻親中。
姨夫不在五服之內,可以不必戴孝。但你的情況特殊,如果本人願意,你姨夫的家人也不反對也可以戴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