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寵寵欲動闖天涯
農曆正月十六夜,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
在大文豪吳敬梓的故鄉---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有一亙古至今的第一大民俗習慣: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城內萬人空巷, 四鄉八鄰、扶老攜幼、傾家出動、 從清晨到深夜,數十萬人到太平橋上走一走……… **如潮、摩肩接踵、甚為壯觀,放煙花、燃爆竹、燒香燭、以此祈禱風調雨順、逢凶化吉、消災去病、平平安安。百姓稱此為:
皖東「活化石」----「正月十六走太平」。
2樓:男女內衣店
2023年3月6日 農曆 正月十六 星期五農曆正月十六夜,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一個充滿無限樂趣而又歡快的日子。「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罵,送牛樁,老老少少樂哈哈。
」這首民謠不知在我們這裡留傳了多少年了。所以當有人說,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不但有好衣服穿,好東西吃,還不需要做家務。大年初一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們並不自由,因為大年初一有許多顧忌,尤其說話做事最不能隨便。
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們孩子的天下,是大人們隨心所欲玩的日子。
節日時間
農曆正月十六
節日活動
扛笆斗、舞火把
3樓:備位將相
在河南老家裡,正月十六就叫花燈節,就是常說的正月十六鬧花燈。家家戶戶大紅燈籠高高掛,街道兩旁都掛各樣彩燈,逢街有會,很多地方都有謎語燈會,猜中必有獎,很是熱鬧,街上有舞獅子、踩高蹺、劃汗船、說書、唱戲等文藝活動,還有各種兒童玩藝,有泥哨子、扦巴巴、琉璃咯嘣、捏麵人、吹糖人等等;河南美食也很多,有冰糖葫蘆、五香丸子、油條、麻藤、麻團、春捲等等。正月十六夜有打鐵花、家家戶戶放禮花等,真是花的夜空,小孩們身穿花衣,挑著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小花燈籠,出門逛街、嬉鬧、遊戲等,甚是歡快。
4樓:蔽日朝陽
你妹呀,天天過節!!!!!
5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正月16是元宵節。
有誰知道正月十六是什麼節日,有什麼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十六,復農曆正月十六夜,制一個充滿無限樂趣而bai又歡快的日子。du正月十六傍zhi晚,我們dao早早地吃過晚飯,就開始「扛笆斗」。
所謂「扛笆斗」,就是用一隻紗布袋子裝一些生石灰,把它綁在秤桿的一端,人拿著秤桿的另一端,把紗布袋往地上丟,地上就留下了一個個白斑。
舞完火把後跨火把。據說跨火把能驅除晦氣,迎來好運。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從冒著火苗的草把上躍過,有時,我們能來回不停地躍,引得大人們一片讚歎聲。
大人們都跨完火把回家炒麻花了,炒麻花就是把玉米放在鐵鍋用火燒了炒,有的人家沒有玉米,就用稻穀代替。
7樓:怪獸科普
不是傳統節日,但是來是大人與孩自子放鬆玩耍的日子,有許多傳統習俗。
與正月十六有關的童謠是:「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罵,送牛樁,老老少少樂哈哈」其中表面了很多正月十六的習俗。
扛笆斗所謂「扛笆斗」,就是用一隻紗布袋子裝一些生石灰,把它綁在秤桿的一端,人拿著秤桿的另一端,把紗布袋往地上丟,地上就留下了一個個白斑。當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規定,總是先要從河邊水碼頭往上「扛」,然後是房前屋後門口天井和房屋裡面,當「扛笆斗結束後,房前屋後就到處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為白斑越多,就預示著今 年糧食收成愈好。
舞火把扛過笆斗以後,就立即開始舞火把了。據說,火苗竄得越高,那年的莊稼收成越好。
送牛樁正月十六送牛樁的漢族傳統習俗由來已久。那時,還不知道要計劃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總想再生個男孩,就邀請人家給自己送牛樁,以求生一帶把子的。很多時候,凡是送牛樁的,總能如願以償。
所以,當時送樁子比較盛行。
8樓:曲水流觴
農曆正月十六夜,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一個充滿無限樂趣而又歡快的日子。
「十六版夜,炸權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罵,送牛樁,老老少少樂哈哈。」這首民謠不知在我們這裡留傳了多少年了。
正月十六習俗:扛笆斗舞火把
正月十六傍晚,我們早早地吃過晚飯,就開始「扛笆斗」。所謂「扛笆斗」,就是用一隻紗布袋子裝一些生石灰,把它綁在秤桿的一端,人拿著秤桿的另一端,把紗布袋往地上丟,地上就留下了一個個白斑。
當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規定,總是先要從河邊水碼頭往上「扛」,然後是房前屋後門口天井和房屋裡面,當「扛笆斗結束後,房前屋後就到處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為白斑越多,就預示著今 年糧食收成愈好。
正月十六舞火把,源於何年已無法考證,但在我們農村,仍然每年都要上演。
9樓:ma0華香
我們茶陵縣的上鄉(習稱茶鄉),在正月十六日叫"吃社節",中午吃葷菜大餐。晚上不要喧鬧,叫作"悶社"。
為什麼中國有些地方不在十五過元宵節,而在正月十六過
10樓:雅澤雙魚
陸良人民卻把元宵節定在了正月十六,習俗也大有不同,元宵節雖然是傳統節日,但隨著各地的發展也衍生出了不同的習俗,譬如陸良的元宵節就與眾不同。
有兩個說法,其一是人們覺得年是到正月十六才完全結束的;其二是因為時區的問題,北京地區的時間跟邊疆地區是不同的,而且十五的月亮十六才圓。基於這兩個原因陸良便十六才鬧元宵。每年正月十六,陸良縣城必定萬人空巷,近年來,由於道路的便通,農村的朋友也會在這一天大量湧入 更是熱鬧非凡。
陸良人十六這天的晚飯要吃涼米線、涼卷粉,其中也有個小故事 相傳有個叫陳工奶奶的人春春節後就病倒了而且無藥可醫,這時熱心的鄰居送來一碗鮮香麻辣、酸爽可口的涼粉,家人念其病重就不讓她吃但是她很想吃,於是等家人不注意的時候就偷偷把涼粉吃了,沒想病居然好了,從此之後這一天人們都會吃涼粉。
11樓:匿名使用者
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月亮最圓之時往往在農曆十六。這是因為,月亮轉動的「步伐」有快有慢,地球正好位於太陽與月亮之間的「望日」時間也就不定。然而,根據專家觀測,今年正月十五正趕上「望日」,但中國龐村地區不知什麼原因.
代代相傳過正月十六而不過正月十五.也許月亮恰逢最圓,龐村地區這和現像.這無疑又為元宵佳節增添了幾分情趣與疑問。
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農曆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農曆正月十五日來 被稱自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小正bai月 元夕或燈節,是中 du國春zhi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dao。元宵是指元宵節。元宵節是在農曆正月十五。正月為正月,但古人稱夜為夜,而正月是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燈節。又稱上元節。根據中國傳統的民間習俗,新年伊始,大地上有春節之夜,天上有月亮...
正月十三是什麼節日,農曆正月十三是什麼節日
楊公忌日 又稱為 楊公十三忌 世傳為唐代風水宗師楊筠鬆所訂定。這十三個 忌日 分別是正月十 三 二月十 一 三月初 九 四月初 七 五月初 五 六月初 三 七月初 一 七月廿 九 八月廿 七 九月廿 五 十月廿 三 十一月廿 一 十二月十九。據南部山區的一些老者說,正月十三是一年當中最大 最狠 最毒...
正月十三「上燈」是什麼節日,農曆正月十三是什麼節日
上燈,是一種鮮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燈習俗流傳的族群 區域很廣,它以 添丁 為中心,以 燈 的形式而的祭祖 慰祖活動。上燈 的日期最早為正月初九,最遲為正月十九,但多為正月十五前後一兩天。上燈 意為向祖宗彙報,某家添了新丁。上燈的習俗 每年,春節前後,熱衷於本族事務的老人,通過打聽,依次記錄從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