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第二部分作者由月色聯想到了什麼,包含了怎樣的人生

2021-03-30 12:29:22 字數 5262 閱讀 9118

1樓:逍遙少年丶

張若虛就是因為《春江花月夜》全詩以一片綺麗朦朧的「肌貳崗股瞢噶哥拴工莖月色」為線索,從月升一直寫到了月落。全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春江花月夜的景色;第二部分,由天上的孤月引發了作者的天問,包含了對人生對宇宙的感慨;第三部分,由月寫思婦遊子的離愁別恨。

所以月是全詩的靈魂。

該詩中不僅描繪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圖,而且也表現出了豐富細膩的情感。但是,尤為重要的是,在這情感中也滲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面對如此美麗的圖畫,面對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出的最動人的良辰美景,而許真的是「樂極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發了詩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是如此的美麗,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恆,從而聯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暫。是誰站在江畔,第一個驚詫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照耀到人間呢?

恐怕已無人能說的清楚。畢竟,人的一生太短暫,太短暫了!人要和時間賽跑,終究是要失敗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

人類一代代永無窮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暫的表現嗎?而明月卻年年相似,這江月為什麼會年年依舊呢?可能象世上的離人一樣,也在等待著自己的親人到來吧!

「不知江月照何人」這裡用了一個擬人的手法,把月亮寫的很有感情,為了見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長明不衰。詩人由仰望月輪,又低頭看到大江東流。這滾滾東流的一江春水,多麼象消逝著的光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這滔滔流水送走的嗎?詩人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祕而又親切,表現出一種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識。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詩人對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這種青春感傷的情思貫穿全詩,創造出韻味無窮的意境。

但是全詩的關鍵還在後文對思婦的描寫,思婦因盼望與愛人相見而不得而苦悶。但她仍相信,雖然兩人相隔異地,不能聲息相聞,但此時一定會共對明月寄託相思。南朝《子夜四時歌*秋歌》中有過這樣的名句: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說託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給遠方的親人。而在這首詩裡,把託月寄情變成「願逐月華流照君」,感情更為強烈,要求也更為迫切。這裡的「逐」字把思婦那種深沉,執著,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現的更形象,更具體,更傳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動感。

由此可見,詩中雖有對人生短暫的傷感,但這只是緣於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詩人並沒有因此而頹廢和絕望,其基調是「哀而不傷」的,體現出初唐的時代之音。

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這首詩也有一定的缺憾,沒有完全脫盡六朝形式主形式主義的影響。但該詩中從眾多色彩鮮明的形象中所抒發出的棉邈深摯的情感,同樣使人產生心靈的驚悸,特別是對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賞析,更能引發讀者的一番深思和感悟。這也正是詩人技高一籌的表現,使景情理完美結合,創造出一番新的意境,給人以新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哲理還是得自己感悟,畢竟個人想法看法都是不同的!

部分作者由月色聯想到了什麼,包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2樓:暖暖炊煙裊裊

由月及人---------宇宙。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所有的這一切都孕育了一個自然之理,江天一色,皎皎孤月,怎能不引起詩人情不自禁地對宇宙人生的思索。也就自然會有「人生無盡,江月永恆」之慨嘆!

面對相似的江月,雖有代代人生,然相對於整個廣袤、永恆的宇宙,小小的「個體人生」卻又是那麼的渺小、短暫,無奈的 情懷啊!其中蘊涵了多麼高深的宇宙意識和人生哲理。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 感嘆,-------哲理美。

由感嘆人生進而抒寫思婦遊子離愁別緒,謳歌愛情,憧憬幸福-----情感美。

春江花月夜中作者感悟到了什麼人生哲理

3樓:瞑湖之鯤

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春江潮水連

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煙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純淨的春江遠景,展現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時空無限,生命無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現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面對流水似的一去不復返之光陰,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從而發出睿智曠遠的人生感嘆。接下來詩人又從「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落筆,敘寫人間遊子、思婦的離愁別緒,幽獨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

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靜靜的流淌.

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作結,思想蘊涵,深情緬邈,筆勢回折,跌宕多姿。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深層矛盾的沉思之中。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樣的人生哲理

4樓:樹極幽魂

風物依舊而人生易老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起首四句,就兩現春江、兩現明月、兩現潮、兩現海,交錯疊現的景觀立即把人帶進了一個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後一句,又為整篇描寫的江月埋下了伏筆。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讀者可以看到,詩人在第二組是寫初月的朦朧,第三組是寫高月的皎潔,併發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詩人面對這一輪江月深深地思考著,滿懷感慨和迷惘。也許後來大詩人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以及蘇軾「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的詩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組的起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與劉希夷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則如出一轍。張若虛感嘆江月長明而人生短促,劉希夷感慨風物依舊而人生易老,兩者之間何其相似!

這裡月的疊用、人的疊用以及江的疊用,有一種音節美、韻律美,斷而復續,飛絲相接,給人一種清峻雄奇之感。詩人創造的這種詩歌語言形式,後來發展成為散曲和民歌中的「頂針續麻體」,至今中國詩壇還留有它動人的影子。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最神奇的就是這白雲一片,悠悠來去,使萬丈溝壑一線飛渡,從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樓頭,一筆帶出離人怨婦的主題。有人對此詩的主題多有非議,殊不知幾千年中國歷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為生計而奔波,離人怨婦,正是社會底層的生活現實。而且愛情和相思,是人類文學永恆的主題,沒有哪一代人能避開,古今中外,真正避開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國「八大樣板戲」。

樣板戲中除《智取威虎山》裡李勇奇有個妻子一出場就遭土匪槍殺外,八部戲劇再沒有一對夫妻,也沒有一對情人。而如此一首詩、如此一輪明月,還有什麼題材比寫離人怨婦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相思情懷才配悽清如許的一輪江月,也惟有純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顯皎潔。

這樣大開大合的過渡,手法巧妙如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在這樣一個明月之夜,是誰家遊子飄蕩在一葉扁舟之中,他家在何處?又是誰佇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樓頭思念她的遠方飄零者呢?

僅用兩句,合寫離人怨婦,總領下文。然後派出八句描寫怨婦: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樓頭明月總在怨婦心頭眼底徘徊,照著早已懶用的妝臺明鏡。月明之夜,離愁別緒更加縈懷,使人無法排遣。而那一輪明月偏又浸透簾瓏、照亮砧石,況且簾卷不去、手拂不開。

此時遠行的人兒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矚望而無法相依相訴,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懷,說來他也無法聽到。我多想隨這籠天罩地的月光飛流到他身邊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鴻雁那樣高飛遠舉,也不能把這寂寞樓頭的相思明月帶給他,何況這春江裡只有躍浪的魚兒激起幾個漩渦兒呢!

寥寥數語,怨婦的離愁別恨已寫到極致。接著筆鋒一轉,又派出八句來寫遠方的遊子: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昨夜忽夢落花飄零,春已半殘,可是寄身異地他鄉,回家的日子還遙遙無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趕往大海,好像要將春天帶走一樣。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覺已經西斜。

斜月漸漸隱入海霧,這時北方南方、碣石瀟湘有多少遊子還在趕著回家,有多少離人怨婦還在遠隔千山萬水彼此思念呢?夜色悽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幾人在這輪明月下趕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著這野浦孤舟,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邊花樹點染得悽清如許,人間離情萬種都在那花樹上搖曳著、瀰漫著。在這樣勾魂奪魄的意境裡結束全篇,情筆生花,餘音繞樑。

讀者在詩篇中看到江與月這兩個主題中的主題被反覆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形與景,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覆雜的光與色,並通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色美情濃斑斕迷離的春江夜月圖。詩人沒有侷限於一輪江月,而是把一種複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

無論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潔還是斜月與落月的迷離纏綿,抑或樓頭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影、簾內月的傾注、砧上月的流照,無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輪明月寫到如此清雅且奪人心魄的地步,就不僅僅是傳世之作、而應該是曠世之作了。自《詩經》至張若虛,其間一千幾百年,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悽美多情。

在詩歌的表現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齊樑聲律學,經過多年的醞釀發展,到了張若虛手裡,恍如金丹煉成突現奇光,語言聲律與形式技巧以及描篇佈局,被那樣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詩歌發展還找不到前進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張若虛之後,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仍然無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

5樓:海煙人

該詩中不僅描繪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圖,而且也表現出了豐富細膩的情感.但是,尤為重要的是,在這情感中也滲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面對如此美麗的圖畫,面對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出的最動人的良辰美景,而許真的是「樂極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發了詩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是如此的美麗,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恆,從而聯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暫.是誰站在江畔,第一個驚詫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照耀到人間呢?

恐怕已無人能說的清楚.畢竟,人的一生太短暫,太短暫了!人要和時間賽跑,終究是要失敗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

人類一代代永無窮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暫的表現嗎?而明月卻年年相似,這江月為什麼會年年依舊呢?可能象世上的離人一樣,也在等待著自己的親人到來吧!

「不知江月照何人」這裡用了一個擬人的手法,把月亮寫的很有感情,為了見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長明不衰.詩人由仰望月輪,又低頭看到大江東流.這滾滾東流的一江春水,多麼象消逝著的光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這滔滔流水送走的嗎?詩人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祕而又親切,表現出一種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識.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詩人對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這種青春感傷的情思貫穿全詩,創造出韻味無窮的意境.

古詩春江花月夜插圖,春江花月夜古詩

傳不了 給你看看這個 春江花月夜古詩 古詩 春江花月夜 全詩是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

古詩詞春江花月夜詩詞,詩詞《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版處春江無月權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

春江花月夜描繪了怎樣的意境,《春江花月夜》蘊含了什麼樣的意境?

就是對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祕,就有點象 天問 那種,對很多現象開始很消極,後面又比較積極 總之這首詩描寫非常好 春江花月夜 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得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它原先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