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有哪些民風民俗,西雙版納的風俗

2021-03-30 15:33:26 字數 5493 閱讀 7777

1樓:

4月13日—4月16日為傣族的潑水節。

西雙版納的風俗

2樓:匿名使用者

主人臥室不可以進,和尚頭不可以摸。在老人前面走路要慢點記得低頭。好朋友來的時候不可以進寺廟。喝酒前記得用酒滴幾滴在桌子邊上敬主。進寺廟和一些特別的地方記得脫鞋。

西雙版納的傳統節日,和風俗

3樓:匿名使用者

傣族的節日習俗

推薦內容

傣族的節日習俗

最佳答案

傣族的節日主要有關門節、

開門節、潑水節,習俗如下:

關門節,開門節:關門節是傣歷9月15日,即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是傣歷12月15日,也就是公曆10月中旬。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唸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

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間,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禮佛,聽佛爺講經,7天一小賧。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燈),舉行「趕擺」。

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後方能結婚和外出。

潑水節: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也就是公曆4月中旬。節期一般是3天。

頭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唸經。之後,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

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接著成群結隊四處遊行,潑灑行人以示祝福。

4樓:北迴歸線上茶農

一:西雙版納傳統節日

5樓:匿名使用者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總面積有19582.45平方公里,人口100多萬,下轄景洪市和勐海、勐臘兩縣。這裡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佤族、瑤族等十幾個民族, 其中傣族85萬, 漢族25萬,其他民族25萬。

與寮國、緬甸接壤,國境線長1069公里。

西雙版納的民俗風情

開封民風民俗有哪些?

西雙版納的民俗民風怎樣?有啥歷史遺蹟?

西雙版納的傣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6樓:小諾諾撒

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區,與壯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關係,同源於古代的「百越」。他們以「紋身斷髮」為共同習俗,而又互相雜處。他們的足跡還在寮國、泰國北部、緬甸和印度地區。

他們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裡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2023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遊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帶風情。

傣家菜很少是熱菜,很少向中國的傳統菜一樣炒,他們不用油,幾乎都是用生菜或是加水煮熟以後沾蘸水伴著吃的,口感或苦或酸,有點辣。他們的菜很奇怪,有的臭的問這都不想吃,但口感卻特別鮮嫩爽口,比如說他們的特色菜臭筍;有的夾雜著各色的香菜,他們的香菜種類特別多,很多的涼拌菜和蘸水都會加入不同的香菜,向雲南的過橋米線就是特別細的米線加香料在家檸檬汁涼拌而成!

傣族民風民俗的資料

7樓:舞璇瀅

一、婚姻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藉權勢,隨意**農民妻女。

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於各地在社會發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異。

二、節日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花街節等。

1、關門節、開門節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曆10月中旬)。

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間,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禮佛,聽佛爺講經,7天一小賧。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燈),舉行「趕擺」。

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後方能結婚和外出。

2、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曆4月中旬)。

3、花街節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曆正月十三的「花街節」。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三、喪葬

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擴充套件資料

傣族的分佈和語言:

傣族源於古代的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大體分為西雙版納方言和德巨集方言兩種。有本民族文字,但因居住地域的關係,各地方使用的文字略有不同,可分為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傣那文(德巨集傣文)、傣繃文和金平傣文(又稱傣端文)4種。

傣族是跨境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傣族,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南部,多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部分信仰原始宗教。居住在西雙版納州地區的傣泐支系,傳統民居為幹欄式建築,傣雅支系傳統民居多屬於土木結構建築。

傣族一年中有三個重大節日,即「桑堪比邁」(傣歷新年,陽曆四月中旬)和「毫瓦薩」(守夏或雨安居,俗稱關門節,陽曆七月中旬)、「奧瓦薩」(出守夏或出雨安居,俗稱開門節,陽曆十月中旬)。傣雅支系和部分傣那支系則過「比邁楞叄」(即過春節)。

8樓:三ranger三

1、傣族龍舟比賽

每年在西雙版納的潑水節的第一天(傣語稱「桑刊日」),傣族人民都要舉行橫渡瀾滄江的賽龍舟活動。龍舟用鐵椿木製成,船身上畫有華美的彩紋,披紅掛綵,在木雕的龍尾上插1根飾有綵帶的竹竿,參加賽舟的小夥頭上纏一塊紅錦,比賽時,舟中間站立1人擊鑼指揮,在規定的範圍內,哪一隊先到達目的地為勝。除此之外還有統裙龍舟隊,顧名思義也就是女子龍舟隊。

她們的龍舟比男隊的更華麗,船身塗黃色的龍鱗,龍頭上伸出兩對長而彎曲的象牙,栩栩如生。

2、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

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

第三天是元旦,叫「麥帕雅晚瑪」人們習慣把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敬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

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禁忌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晒衣服時,上衣要晒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晒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9樓:夏雲端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 傣族有自已的語言文字。

傣族人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醫藥和敘事長詩最為出名。

習俗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晒衣服時,上衣要晒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晒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婚俗「趕擺黃燜雞」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戀方式,即姑娘把黃燜雞拿到市場上**,如果買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主動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自己身旁,通過交談,如雙方情投意合,兩人就端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裡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加倍要價。 「吃小酒」,在男女訂婚時,男方挑著酒菜去女方家請客,當客人散去後,男方由三個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個女伴,共擺一桌共飯。「吃小酒」講吃三道菜:

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著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著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婚禮之日雙方家裡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婚宴時,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餚有象徵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根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純潔,然後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於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後自然脫落,象徵愛情像鐵一樣堅實。

食俗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

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幹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

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內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

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製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傣族地區潮溼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的風味菜餚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

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製的,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

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菸草、石灰,終日不斷。 典型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乾巴、醃蛋、幹黃鱔等。

節慶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

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開門節,均為小乘佛教節日。

西雙版納有什麼特產,西雙版納特產有哪些?

主要有茶葉,咖啡 小粒咖啡是西雙版納的重要的咖啡品種,濃郁的香醇之中,有一種特有的回甜,是熱帶非洲出產的咖啡所不能比擬的。在版納的熱帶作物研究所可以買到加工好了的小粒咖啡,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熱帶水果 有香蕉 菠蘿 芒果 酸梅 酸角 柚子 楊桃 牛心果 菠蘿蜜和西番蓮等等,對初到本地的遊客有著非同尋常...

西雙版納旅遊,西雙版納旅遊推薦

最好直飛版納,如果從昆明去,恐怕只有乘大巴,但那路程太遠,大概要坐9個小時的車。應該說,12月的西雙版納氣溫在30度左右,牛仔褲加運動鞋就能解決問題。12月30號這邊才正式進入冬季,不過也不怎麼冷帶秋天穿的出來就行,西雙版納景點很多這個要看你的個人愛好,城區景點 花卉園40元,電瓶車20元 勐泐大佛...

西雙版納的氣候型別,西雙版納的氣候

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內分乾季和溼季,年平均氣溫在21 乾季從11月至翌年4月,溼季從5月至10月。終年無霜雪。年霧日達108 146天,常年適於旅遊觀光。西雙版納因地處北迴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緣氣候型別為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為 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終年溫暖 陽光充足 熱量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