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你想學語法嗎?我可以推薦本書我的空間你看看http://hi.
這個是初中的,建議先從基礎做好
還有問題,再追問我
2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介紹一下如何提高單詞量的方法,以及正確對待語法的學習。你可以參考一下:
學生在學漢語時,到了三四年級,認識了一兩千個漢字之後,有些人就開始閱讀報紙、雜誌和**。儘管在閱讀時,常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字,但句子和文章的大概意思還是可以明白。也許某個不認識的字,在多遇到幾次後,慢慢地就猜出其意義。
通過這種閱讀,學生迅速地提高自己掌握的漢字量以及漢語水平。想象一下即可明白:一本長篇**,相當於多少篇語文課文的長度呀?
但學生學完一本語文教材要一學期,一本**只一兩天就看完了。
學英語時,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生認識到一定數量的單詞之後,就可以開始閱讀一些教材外的材料。通過不斷地閱讀,提高自己的單詞量和英語水平。
這個方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三四年級的學生,讀課外漢語材料時,即便稍難也可以讀下去。第一個原因是雖然學生掌握的漢字有限,但對已掌握的漢字是非常熟練的;第二個原因是雖然有些漢字學生不認識,但可能在生活中聽到過,知道其意義,一看到就猜出來了。
但對於英語來說,情況就有了差異: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單詞量,但對這些單詞的用法並不熟練,其組成的有些常用語或句子,學生可能並不完全明白其意義。至於不認識的單詞,則是學生從來沒有見過或聽過的。
因此學生要一邊讀,一邊猜單詞的意義,就可能非常難,甚至讓學生感到無法繼續讀下去。
因此,學生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此外,在學生的最初閱讀中,還可能需要父母或其他人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引導,讓他能開始閱讀,並能堅持閱讀。
一種較好的課外閱讀材料是和當前教材難度相當的其他版本的教材。例如,大學的英語教材,有不同的學校出的不同的版本,出現在這個版本第一冊的新單詞,但在另外一個版本中,則既可能在第一冊,也可能在第二冊或第三冊中。因此,在學一個版本的教材時,可以把另外一個版本的同級教材作為課外閱讀的補充材料,其閱讀難度不算太大,還可以接觸到一些新單詞。
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也可以把英語專業的教材作為閱讀材料。還有的教材,比如象比較流行的《新概念英語》,短短四本書,從最簡單的文章到最難的文章都有,因此也可以選擇其中水平相當的一冊作為課外閱讀材料。
之所以選擇教材作為閱讀材料,是因為教材的內容都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每一課新出現的單詞在課後都會列出來,沒有列出來的單詞則必定是前面已學過的,這樣一來,便於學生對單詞的集中學習和總結。
閱讀其他課外教材時,可使用下面的快速閱讀方法:
第一天,翻到第一課後的單詞表,把所有的單詞拼讀一遍。然後,回到課文的正文,目光逐行掃過,儘量不去加工句子的意義,發現句子中出現單詞表中的單詞或不認識的單詞時,就用鉛筆做一個小記號。再翻到下一課,執行同樣的操作,依次對前面五課都執行這樣的操作。
第二天,回到第一課,先朗讀課文後的單詞,然後將課文內容閱讀或朗讀一遍。接下來,依次只朗讀二到六課單詞表中的單詞,但不朗讀課文。讀完第六課後,把第六課正文中不認識的單詞,用鉛筆做上記號。
第三天往後,每天后移一課,重複第二天的動作,直到把教材閱讀完畢。
完成全教材的閱讀後,翻到書最後的單詞表,依次將所有單詞朗讀一遍。如果感覺有的單詞比較難,自己幾乎沒什麼印象,就拿一張紙,把這些單詞抄寫下來。
隔上個十來天之後,可將教材從頭到尾再閱讀一遍。閱讀時,先朗讀最後面的單詞表,然後,將寫下來的難單詞重新抄寫一遍,再回到每一篇課文,依次先朗讀課後的單詞,再閱讀正文。
這樣閱讀兩三遍後,大多數新單詞,基本上就能認識了,個別實在記不住、認不了的單詞,就由它去吧。可以開始閱讀下一冊教材了。
課文後的語法要點、問題和練習等,剛開始閱讀時不要管它們。等到將整個教材閱讀了幾遍之後,覺得閱讀這些內容不會感覺太難了,再讀它們不遲。也可在閱讀中,讀完第二冊後,重新回頭讀一遍第一冊。
此時,順便讀一下課文後的語法要點和練習題,就會覺得比較容易理解。對於簡單的習題,還可以在一邊看時,一邊在心裡默默構思怎麼去回答。
如果讀完第一冊,就讀第二冊,然後第三冊,由於每一課都會引入相當數量的新單詞,而在閱讀過程中,又沒有強求一定要把所有讀到的單詞掌握,不認識的單詞可能就會越積越多。於是,也許到了第三冊的某一課時,感覺文章太難了,讀不下去。此時,可以終止閱讀第三冊,轉而選擇閱讀和第二冊難度差不多的其他版本的教材。
由於兩個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新單詞的安排上是不同的,可互為補充,讀完另一個版本的第二冊後,再讀第三冊,就會感覺閱讀難度要小得多。
當單詞量達到一定程度以後,閱讀的材料就不用再侷限於教材了,報紙、雜誌、**等,都可作為閱讀的材料。此時,學生已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又有好的閱讀習慣,英語學習早已不是什麼難事了。通過英語這門鑰匙,開啟的另一扇知識的大門,才是學生追求的最終目標。
在最初學母語時,我們並不學習語法規則,進入小學之後,老師逐漸教給學生一些語法知識,使學生了解詞的分類以及句子的成分等等。但縱觀從小學到中學的整個學習,學生學到的漢語語法知識並不多,而且內容散亂,不成體系。若到書店中翻開任何一本《現代漢語語法》,就會發現上面有很多語法術語我們並沒聽說過,有很多字詞和句子的詳細使用方法和歸類分析,我們平時也沒注意到。
儘管我們漢語語法知識如此貧乏,但依然能熟練地使用漢語,並不覺得有什麼水平不足。
在英語的學習中,我們卻被要求掌握大量的語法知識,這些知識組成了一個非常詳盡又嚴密的體系。雖然我們的英語水平沒有英美本國人好,但我們的英語語法知識的水平,卻可能比他們還要高。但是,儘管我們有這麼高的語法水平,卻仍不能避免在英語的使用中捉襟見肘,錯誤百出。
為什麼會這樣呢?
語言中的所謂規則,是對語言使用中存在的現象的總結和歸納。在語言使用中,常常存在很多不符合規則的特例和習語。但我們並不能說這些特例和習語是錯誤的,應該按照語法規則改過來。
相反,需要修改的是語法規則,對規則進行擴充,使其能包容這些特例和習語。若要研究語言的發展史,就可以看到隨著年代的變遷,語言也在慢慢地改變,原來一些符合規則的用法,漸漸地沒人再用,新出現的一些本來是違反規則的用法,用的人多了,在語法體系中就會有新的規則被構建,來相容這些用法。
由此可見:語法規則是建立在大量的使用素材之上的。我們學母語時,先學會了大量素材的使用,然後再開始接觸語法。
語法知識的學習,讓我們能更好總結和歸納,避免一些可能的錯誤,在使用語言時更為嚴謹,更有邏輯性,更符合大眾的普遍標準。但總的來說,沒有語法知識,我們也能熟練使用漢語,語法知識起到的是讓我們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在我們學習英語時,認識的單詞很少,讀過文章很少,用英語交談也很少,在大腦中儲存的英語素材非常貧乏。雖然我們學了很多語法規則,但規則是建立在大量的素材之上的。如果關於某個語法知識,我們僅學過一兩個句子,關於某個發音規則,我們僅知道一兩個單詞,這樣的規則又和特例有什麼差別呢?
相反,如果我們在學習某規則時,大腦中已經有大量的素材了,規則的學習就會讓我們有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感覺。對於已經掌握的素材,在知道規則之前我們已能熟練使用,但規則的掌握,卻讓我們可以在更廣闊的應用中從容應對。
以發音規則為例,有這樣一個簡單的發音規則:g在母音字母i、e、y前讀〔d3〕,在a、o、u前讀〔g〕。但一些常用的單詞:
give、get,卻剛好是違反這個規則的。如果我們單詞量不大,只認得些常用單詞,那麼這個規則對我們不僅無益,反而可能讓我們犯錯。但是,大部分的單詞,特別是不太常見的單詞,都是符號這個規則的。
當你的單詞量比較大時,這個規則對你學習和記憶單詞的讀音就會有幫助。
在英語中,一些不合規則的特例,常常是因為很常用才被保留下來的。對於不常用的詞,即便歷史上曾經有不規則的用法,但因掌握的人不多,大家都誤用通用的規則去套,慢慢地,誤用變成正確,原來的不規則用法就被淘汰掉了。
常聽到有的人說:利用讀音規則和構詞法來記單詞,是非常好的方法。確實,對於已有一定單詞量的學習者來說,這些規則可以在大腦內已有的單詞間建立起各種有效聯絡,使其更不容易被遺忘;在學到類似的新單詞時,也很容易把新單詞融入到這些聯絡之中,從而可以輕鬆記住。
但對於初學者來說,每一條讀音規則和構詞法對應的單詞例子,他知道的都很少,而他所知道的大多數常用單詞,又不太符合這些規則。如果用這些規則來記單詞,反而會增加難度。
內隱記憶的研究表明:「規則的學習更容易內隱進行。」當我們能讀一定數量的單詞之後,看到不認識的單詞,也可憑感覺將其讀出來,而且大多數時候,讀得都比較正確。
這說明,雖然我們對一些讀音規則,無法外顯地說不出來,但已有一定程度的內隱掌握。在語文學習中,我們反覆提到的「語感」,其實也是一種以內隱狀態存在的對語法等規則性知識的掌握。
因此,在英語的學習中,我們不用急著去系統學習一些規則性的知識。當我們閱讀了大量的文章,有了一定的單詞量之後,就會對這些規則性知識產生朦朧的感覺。此時,再來系統地學習這些規則,就變得比較容易。
在學習中,通過對比這些規則和大腦中已有內隱規則的差異,就可以修正大腦知識體系中因一些規則的過度泛化而引起的錯誤,從而完善大腦內的知識結構。
3樓:悠悠淺沁
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它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地運用:1、學會聽
別人說;2、大膽地和別人去交談。
試想一個聽也聽不懂的人,怎麼會去和別人交談呢?所以,學習英語必須在「聽」中提高自己,在「說」中檢測自己。把你「聽」到的,找機會向你的同學、朋友、老師進行賣弄;當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時,那些曾讓你感覺到幹吧吧的句型、課文就會一下子變得親切而又有意義起來。
要做到「聽、說」先行,最重要的就是聽具有純真、地道發音的語言材料,去模仿其發音、語調,去領悟其會話場景,去和真正的「老外」對話!聽說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磁帶要選對,要選難度適合自己的;時間要保證,每天至少半小時,應該說,聽那種純正、地道的語音、語調,感覺就是一咱享受。
第二,聽要一句一句地聽,說也要一句一句地說。不求快,要反覆聽、反覆說,直到聽懂每一個詞,說好每一句放才行。事實上,練習聽說可以起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既鞏固了語言知識、提高了聽力水平,又實現了口語運用。何樂而不為呢?
「聽」和「說」二者相互促進,不可偏廢一方。要大量地聽,不斷地說,只有這樣,知識才能變為能力。關鍵是要活學活用,堅持不懈。
如果能這樣,那麼我相信你一定能練出非凡的聽力,說出流利、地道的英語。
其次,讀、寫要跟上。
我們強調「聽、說」領先的同時,還注重閱讀量的擴大和閱讀能力的提高。而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建築在相當練習量基礎上的。達不到一定的量,就不會有「質」的突破,有的同學說,我做了好多的閱讀性解題,可是進步卻不大,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閱讀強調對文章整體的理解而不是對文章簡單的表象理解,也就是說,文章中有的句子不是可能孤立起來理解的,它是有背景的。對於我們大家來說,在開始大量閱讀前,,首先必須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比如句子詞形變化、句型、結構、時態等,要善於歸納總結,牢記一些特殊變化,學習英語語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鑽進去,跳出來」。鑽進去就是認真學習語法知識,然後歸納總結,再做練習,使之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一是語法基礎有了長進,就要「跳起來」擴大閱讀和提閱讀能力了。在擴大閱讀量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兩點:
1、選準閱讀材料,要精讀。有些人說知識「大意」就行了。其實不然,這種說法非常片面。
如果基礎不好,又不仔細閱讀,抓住的大意往往都不是關鍵。要想把自己的閱讀能力提高到「一目十行」的境界,首先你必須要做到「十目一行」。
2、限時閱讀。大量精讀後就必須轉到限時閱讀。時限可以以考試時間為準,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我們的目標是又快又準。
總之,當你真正做到聽說先行,同時擴大閱讀量和提高閱讀技能後,你的腦中就人積澱了許多可想、可說的事情。寫作時也就言之有物,下筆如神了
高二了,基礎很差,選的理科,數學化學物理生物都不太好,是學渣。但真的很像考上好大學。現在感覺更不上
選擇理科所花費的時間是文科生時間的2倍,既然你選擇了他,你就不能充滿消極的態度。總認為太難,自己學不懂。就乾脆放棄。這種心理是錯誤的。你可在課前做好預習,並在重點位置標好筆記,老師在講的時候你就等於再記了一次。課後的時間就會用得少。對於數學,重要的是題型。你可以專門用一個筆記本蒐集錯題和新穎的例題,...
高中英語如何學習,現在都高二了,英語該如何學習
高中對同學們來說已是開始了人生新的起點,對英語學習也一樣,也要邁上一個新的臺階。高中的英語學習特點是很不一樣的。高中的英語學習更注重自學和知識積累 學習時所接受的資訊量又很大,不太可能像初中時一節課就可以把所學的知識完全掌握,高中的英語學習更應注重溫故而知新,這除了一定的練習,大量的課外閱讀也是非常...
我上高二了,英語成績很差,怎麼補,謝謝
高中英語主要是個時間問題,但它的深入程度,要比初中的高一些,對語法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高考語法的應用就是一個難點,比如在選擇題和高考英語作文之中 還有你提到的聽力問題,我現在在讀高三,對你的感受我深有體會,所以我告訴你,不能再用初中的學英語方法了 怎麼學呢?我只能是把我的經驗告訴你 高中學習不能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