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高僧收慧可為徒有哪些經歷

2021-04-10 07:07:02 字數 5514 閱讀 7434

1樓:咪浠w眯兮

達摩祖師是南北朝南樑時期的人。達摩祖師(對達摩的尊稱)一般指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

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有慧可、道育 、僧副和曇林等 ,樑武大同二年圓寂,終年150歲。

達摩晚年的事蹟,各傳都未明確記載。後人傳說他遇毒而逝,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但又傳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遇達摩於嶔嶺。達摩手攜只履翩翩獨逝。所以又有『只履西歸』的傳說。

達摩離開洛陽之後,他與**繼續北行傳法(《續高僧傳》中稱他為「齊鄴下南天竺僧菩提達摩」,《楞伽師資記》中也有「達摩禪師,志闡大乘,泛海吳越,遊洛至鄴」的說法)。但不僅受人「譏謗」,而且還遭到了光統律師、流支三藏等人的人身**,竟然六次被毒,最終因中毒不救而死。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起塔於定林寺。

又一說時北魏有一名國師菩提流支,很嫉妒達摩,多次加害都沒有成功。他叫人在達摩的飯菜裡下毒,達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誤。吃完後就從口中吐出一條毒蛇來。

直到有一天,達摩祖師已經確立慧可為佛法的繼承人,他才決定圓寂。

2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祖師是南北朝時期的人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梵文:बोधिधर्म、英文:bodhidharma、又稱:

菩提達磨),意譯為覺法。南天竺人,生卒年月不詳,婆羅門種姓,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是《洗髓經》、《易筋經》的撰寫者。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

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樑代三大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

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後出禹門遊化終身。

3樓:落葉追秋風不動

南北朝時期。

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又稱:菩提達磨),意譯為覺法。

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樑代三大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

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後出禹門遊化終身。

4樓:匿名使用者

應當是五代十國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傳道中國的

達摩祖師是羅漢境界還是菩薩境界? 100

5樓:何緒堯

達摩祖師是羅漢境界。

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有慧可、道育   、僧副 和曇林等  ,樑武大同二年圓寂,終年150歲。

典故:1、歷史流傳

歷史上還流傳下來不少關於達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戶曉、為人樂道的有: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都表達了後人對達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2、達摩東來

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傅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

「你應該去震旦(即中國)」。又說:「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遵照**的囑咐,準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達摩到中國以後,廣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稟報金陵,梁武帝蕭衍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京都,為其接風洗塵,賓客相待。

3、辭別樑武

達摩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得知梁武帝篤信佛教,先去了建康(今南京)找梁武帝聊佛法,達摩是禪宗大乘派,普渡眾生。而梁武帝信奉小乘佛教,主張自我修行。由於他們的主張不同,每談論起佛事,二人總是不投機。

武帝不能理解,,這時達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動的地方,於是便告辭蕭衍,渡江北上入魏。

6樓:豬的信仰雙子

菩薩境界,所以達摩

祖師也叫菩提達摩。

首先了解一下羅漢境界和菩薩境界,在瞭解一下達摩祖師。

佛有兩種境界,一是低等境界,稱為「羅漢境界」,著名的代表是神秀,他們以小乘佛法為主要指導,修行則重於利己,主張完全出世,一心修行,不敢粘染半點塵世的東西。神秀有著名的偈子:

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他認為佛性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那些苦行僧就是這樣修煉的,他們在隱居世外,衣衫襤褸,風餐露宿,過著近乎自虐的生活方式。由於以利己而非利他為原則,只管「獨善其身」,而不管「超度芸芸眾生」。

所以他們只能達到較低的境界——羅漢境界。

佛的另一種境界,即最高境界,稱為「菩薩境界」。這個境界以大乘佛法為指導,著名的代表是六祖慧能。他主張既出世又入世,成佛關鍵是內心成佛,而非外表形式的參禪與修煉。

這個境界,主張利他利人,修行的目的不是自己成佛,而是普渡芸芸眾生。慧能有著名的偈子: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佛性常清靜,何處染塵埃。

在瞭解一下達摩祖師。

菩提達摩是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

達摩祖師,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是中國禪宗的始祖,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

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說532、528)

通稱達摩,又稱初祖達摩或初祖菩提達摩,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

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剎帝利種姓,傳說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出家後從般若多羅大師。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說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從這裡北行至北魏,到處以禪法教人。

據說他在洛陽看見永寧寺寶塔建築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歲,歷遊各國都不曾見過,於是「口唱南無,合掌連日」(《洛陽伽藍記》卷一)。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羅,成年之後依照習俗更名為達摩多羅,是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的大**,成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自小就聰明過人,因為香至王對佛法十分虔誠,因此從小菩提達摩就能夠遍覽佛經,而且在交談中會有精闢的見解。

般若多尊者在遊歷天竺國時,一路弘揚佛法教化眾生。菩提達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眾生的理想,以及豐富的佛學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門下,成為禪宗的門徒,而且發願要將當時印度**的佛法思想統一起來,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興。後來菩提達摩繼承了**的衣缽,在天竺國內弘揚佛法。

有一天,他聽到自己的侄子,繼承南天竺王位的異見王,為了自己的國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採取禁止信仰的法令。

於是,菩提達摩便派**婆羅提前往勸諫,波羅提不辱師命,成功地扭轉了異見王的禁教政策,並且使異見王成為虔誠的佛教徒。

達摩至中國後,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屬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稱楞伽宗)。求那跋陀羅 (gunabhadra),義譯為功德賢,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譯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後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徒眾。

小乘佛教

共有四個果位,分別是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和須陀洹。[2]

大乘佛教

共有三個果位,分別是佛、菩薩和阿羅漢。

小乘佛教認為現世界只能有一個佛,即釋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個佛,可見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大乘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達摩祖師是大乘佛教的,也就是大乘佛教中的佛。

7樓:法華三昧

此二大士當然是菩薩境界,出離六道輪迴的高僧大德多了去了。

8樓:匿名使用者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達摩是觀音菩薩的應化。。。。印光大師,宣化上人,南懷瑾等都是【大菩薩】

印光大師從床上坐起來講:「唸佛見佛,決定生西」。這個講的很簡單,八個字,「唸佛見佛,決定生西」。

講的多肯定,講完之後,即大聲唸佛,到了二點二十五分,大師坐床邊索水洗手畢,又站起來講:「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

這是在走的時候告誡,所謂敦敦告誡。「說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脣微動念佛」。到了三點鐘的時候,妙真大師來了,然後印光大師又吩咐到:「你要維持道場,你要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誨人學佛,唯主敬存誠,深信因果,唸佛求生彌陀淨土。其言如布帛菽慄,未可一日離也。一九四零年農曆冬十月,謂眾曰:

「吾老矣!靈巖方丈,不應久懸。」眾推妙真,乃擇日上位。

初選十一月初九,師曰:「太遲了!」再選十一月初四,師謂是日「我自有事」。

又復重選十一月初一,師曰:「可矣!」至初一日,師親率眾職事送妙真上位。

行禮如儀畢,示微疾。初四日上午一時三十分,由床上坐起雲:「唸佛見佛,決定生西。

」呼水洗手畢,起立言:「阿彌陀佛來接,我要去了!」

達摩祖師慧可在達摩祖師面前三叩拜是什麼意思

個人認為 簡單說,二祖慧可得達摩祖師指點而悟明自心,當示恭敬 二是既悟自心,即知 是心是佛 應皈依 自性三寶 三是悟無所得,本自具足,無法可說。南無阿彌陀佛!一 禮拜表因緣 二 禮拜表因果 三 禮拜表荷擔 覺性自明,禮拜殊特。勝俗二諦,皆融三拜。禪宗二祖向達摩祖師問如何安心,為什麼達摩祖師就說了 這...

別人送你東西又不想要可你卻違背自己的心收下說很喜歡變換個成語怎麼說

言與心違 拼音 y n y x n w i 成語解釋 言語與心意相違背。成語出處 吳子 圖國 臣以見佔隱,以往察來,主君何言與心違?葉公好龍。應該是算是吧。一個人送東西給你,不想收下。但又要維繫兩人關係。普通朋友 要怎麼做怎麼說。那就委婉的收下.改天你可以再送他一個東西.這樣心裡會平衡一些.如果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