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知的概念。
2、行的意義。
3、行知合一的重要性。
4、重點在行動(舉例論證)
2樓:匿名使用者
教師資格證作文《知行合一,貴於行之》,可以列出如下提綱:
1、什麼是知行合一?
2、為什麼說貴於行之?行了的取得了什麼結果,不行的有什麼不良後果。
3、如何行之?分為
一、二、三……,作出明確回答。
知行合一,重在行動的作文
3樓:李琦大本營
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我們常常會說知行合一、行勝於言。但這些還僅僅停留在話語上,沒有化為我們切實的行動,沒有化為我們學習、生活、工作的指南。
但老實講,這一條是中國文化的重點,也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點。《中庸》裡有一句話:「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簡單的意思是說:有一些人道理聽明白了,遵道而行了,卻因為氣力的原因,結果就半途而廢了,而我(孔子)卻不會停下來。
講作文的時候,一些媽媽講: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來就好難啊!這是一個問題。
在生活中、工作中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去做。即使做了,也是半途而廢。
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思想上、意識上首先要明白要搞懂。思想上意識上搞懂了,還僅僅是開始,如果沒有行動,思想上意識上的懂,那也只是半懂,或是懂。正所謂:
知而不行,尤如不知。
在《論語》中,孔子曾經承認過,自己在識人方面有過失誤。他說自己起初在察人的時候,是聽其言,信其行。後來糾正了這個觀點,對一個人的認識,要聽其言,觀其行。
我們通常都會犯這樣的錯誤:一是喜歡聰明的人,而不太喜歡相對較笨的人。二是喜歡通過一個人的語言,來判定這個人是聰明還是愚笨。
這樣識別人、斷定人,往往會造成很大的誤判。看一個人語言的表達、思想上的認識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還要看行動上是不是得力,是不是能佐證其思想、意識。不能簡單地憑一個人語言的表達,來斷定一個人的好壞智愚。
心存美德,知行合一作文素材
4樓:匿名使用者
素材一:《撿麥
穗的故事》
蘇格拉底教育**關於檢拾麥穗的故事:
他把**帶到麥地邊說:「你們去找一支眼見到的,最大的麥穗,但是一直向前走,不要後退。」
**們走下麥田,到處都是粗大的麥穗,哪一支才是最大的呢?他們埋頭前行,總以為最大的那支還沒有見到,他們都嘗試著摘了幾支,結果都不滿意,就扔掉了。過了好久,大家忽然聽到老師說:
你們已經走到頭了!結果,多數**都是兩手空空,他們望著麥田,無數大而沉甸甸的麥穗在風中搖曳,似乎帶著嘲諷。
很多人在生活中眼高手低,總是覺得下一次才是最好的,目前得到的,總是充滿懷疑,但是時間和機會都是有限的,也許永遠等不到下一次了。備戰高考也是如此,很多人總是把希望寄託下一次,沒有反思這一次沒有把握住機會的原因,一直到高考都沒有證明自己。高考結束了,當我們回首再看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是不是能想到:
儘管有時候你撿到的麥穗很小,但是你可以把它變成種子,為它找一片肥沃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精心的耕作,那麼總有一天你就可以擁有一片麥田。
很多學生上的大學或者專業不是自己想要的,覺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其實沒有必要擔憂,你應該慶幸,你可以把它當做種子,你還有擁有一把種子,以後也許就是擁有一片麥田了,這些小小的種子,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大豐收。這要求我們,不論擁有多少種子,不論擁有什麼樣的土地,都需要你用心的耕作。現在想想,為什麼很多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而卻能成就大業?
答案就在這片麥田裡。
素材二:《買瓷碗的故事》
一個人去買瓷碗,他懂得一些鑑別瓷器質量的方法,即用一隻碗輕碰其它的碗,如果說發出的聲音是清脆的,那麼碗的質量就很好。但是他來到一家瓷器店,他用這個辦法檢驗一下,發現每隻碗發出的聲音都是渾濁的,店員拿出**高昂的工藝碗給他試試,結果他還是不滿意。店員不解的問:
「你為什麼拿碗撞它呢?」那人說,這是一種鑑別瓷器質量的方法。
店員一聽,立即取過一隻質量上好的碗給他:「你用這隻碗試試」。他換了碗,再去撞其它的碗,聲音變得清脆了。
原來他手中拿著的是一隻質地很差的碗,它去碰每一隻碗,都會發出渾濁之音。合作者變了,參照標準變了,一切也都變了。那麼在現實世界中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參考標準錯了,那麼你眼中的整個世界也就錯了。
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為什麼「道不同不相為謀」?一些事情在很多人眼裡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一些人卻能實現?
主要是因為,每個人心裡評判一件事情,或者看待一個問題,都有屬於自己的參考標準,而這參考標準決定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也許就是所說的境界不同吧?
經歷了高中三年,在一些300分學生眼裡,500分的學生是高分學生,那麼在500分學生眼裡,600分是高分學生、、、、、、眼界決定境界,當你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你眼裡的整個世界就變了。為什麼人要不斷的努力,向著高出走?當你用心的品味這個世界,理性的分析與看待各種問題的時候,一些事情發生的原因,也是一種必然了。
一切都看在眼裡,一切都包容於心裡。
那麼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人做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把標準定得高一些?當你享受生活的時候,把幸福的標準定得低一些?這樣一來,你高標準的做事,高標準的做人,並且常常被幸福所包圍,這樣的生活難道不好嗎?
5樓:東北大塊頭
《撿麥穗的故事》
蘇格拉底教育**關於檢拾麥穗的故事:
他把**帶到麥地邊說:「你們去找一支眼見到的,最大的麥穗,但是一直向前走,不要後退。」
**們走下麥田,到處都是粗大的麥穗,哪一支才是最大的呢?他們埋頭前行,總以為最大的那支還沒有見到,他們都嘗試著摘了幾支,結果都不滿意,就扔掉了。過了好久,大家忽然聽到老師說:
你們已經走到頭了!結果,多數**都是兩手空空,他們望著麥田,無數大而沉甸甸的麥穗在風中搖曳,似乎帶著嘲諷。
很多人在生活中眼高手低,總是覺得下一次才是最好的,目前得到的,總是充滿懷疑,但是時間和機會都是有限的,也許永遠等不到下一次了。備戰高考也是如此,很多人總是把希望寄託下一次,沒有反思這一次沒有把握住機會的原因,一直到高考都沒有證明自己。高考結束了,當我們回首再看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是不是能想到:
儘管有時候你撿到的麥穗很小,但是你可以把它變成種子,為它找一片肥沃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精心的耕作,那麼總有一天你就可以擁有一片麥田。
很多學生上的大學或者專業不是自己想要的,覺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其實沒有必要擔憂,你應該慶幸,你可以把它當做種子,你還有擁有一把種子,以後也許就是擁有一片麥田了,這些小小的種子,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大豐收。這要求我們,不論擁有多少種子,不論擁有什麼樣的土地,都需要你用心的耕作。現在想想,為什麼很多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而卻能成就大業?
答案就在這片麥田裡。
素材二:《買瓷碗的故事》
一個人去買瓷碗,他懂得一些鑑別瓷器質量的方法,即用一隻碗輕碰其它的碗,如果說發出的聲音是清脆的,那麼碗的質量就很好。但是他來到一家瓷器店,他用這個辦法檢驗一下,發現每隻碗發出的聲音都是渾濁的,店員拿出**高昂的工藝碗給他試試,結果他還是不滿意。店員不解的問:
「你為什麼拿碗撞它呢?」那人說,這是一種鑑別瓷器質量的方法。
店員一聽,立即取過一隻質量上好的碗給他:「你用這隻碗試試」。他換了碗,再去撞其它的碗,聲音變得清脆了。
原來他手中拿著的是一隻質地很差的碗,它去碰每一隻碗,都會發出渾濁之音。合作者變了,參照標準變了,一切也都變了。那麼在現實世界中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參考標準錯了,那麼你眼中的整個世界也就錯了。
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為什麼「道不同不相為謀」?一些事情在很多人眼裡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一些人卻能實現?
主要是因為,每個人心裡評判一件事情,或者看待一個問題,都有屬於自己的參考標準,而這參考標準決定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也許就是所說的境界不同吧?
經歷了高中三年,在一些300分學生眼裡,500分的學生是高分學生,那麼在500分學生眼裡,600分是高分學生、、、、、、眼界決定境界,當你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你眼裡的整個世界就變了。為什麼人要不斷的努力,向著高出走?當你用心的品味這個世界,理性的分析與看待各種問題的時候,一些事情發生的原因,也是一種必然了。
一切都看在眼裡,一切都包容於心裡。
那麼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人做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把標準定得高一些?當你享受生活的時候,把幸福的標準定得低一些?這樣一來,你高標準的做事,高標準的做人,並且常常被幸福所包圍,這樣的生活難道不好嗎?
6樓:雜錦
這篇文章,我們學校也要寫,等我寫完了再上傳
小學作文中心是知行合一的500字
7樓:匿名使用者
觀察日記—做綠豆湯
1月2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去公園玩。我看到了一家石頭工藝品店在賣小型的石磨。哇!我夢寐以求的石磨!我喜出望外,纏著媽媽給我買。媽媽拗不過我,只好買下了。
回到家裡,我提議做綠豆湯,媽媽答應了。
首先,我將豆子放在水裡泡軟,媽媽把石磨洗好。接著我把豆子摻著水一點一點地放進石磨小孔裡。我用力地轉動著石磨,專心地看著磨出來的結果。
嗬!小小的綠豆竟被石磨這個魔術師變成了稠稠的湯汁。我的興趣越濃。
想:要是把豆子放滿小孔,會有什麼現象呢?於是,我把豆子放滿小孔,耐心地等待著結果。
噢!磨出來的竟然是綠豆渣!就像意味著:
豆子不能放太滿,人不能太貪心。然後,我少放了些綠豆,又繼續磨著。
磨啊磨,不知不覺,已經磨完了綠豆。煮熟綠豆湯,我慢慢喝起來。哇!我覺得這綠豆湯比任何一次都好喝。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高興地笑了。
知行合一的議**
8樓:小月霞子
知行合一
曾經花費很長的時間去鑽研《明朝那些事兒》,最近回頭翻翻,發現最感慨的還是王守仁的那句「知行合一」。
你可以這麼去理解這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方能成才。
你還可以這麼去理解這句話——心中想的,要與手中做的相一致,方不負心中良知。像海瑞,一生抱負盡在為民謀利,同樣,也將一生獻給了人民。
但是,我還是要說一說我所贊同的理解——要想實現崇高偉大的志向,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做法。
王守仁曾作為御史巡撫過江西。比較搞笑的是,他其實是被當時的尚書大人王瓊「坑」到了這裡打困擾了朝廷十幾年的土匪。作為一個哲學家,王守仁的用兵卻是相當的詭異陰險。
挖坑打伏那是經常的事,但兵力再多卻也要將敵方圍得半死不活再下手擒拿;有時故意說輕敵的話,卻待對方休養生息時突然出手包了餃子。甚至投降的也不放過,什麼被招安過好幾次卻又反叛了好幾次的都殺了示眾了,眾土匪嚇得假投降也成真招安了。
江西清淨了。奇蹟發生了。
而這,僅僅是因為王守仁有平定土匪的好的出發點和理想,並輔以狠辣無情的手段。
遏制暴力的最好方式就是以暴力對抗暴力,很對。
另一個同樣將「知行合一」發展到極致的人,叫做徐階。當時朝政黑暗,嘉靖沉溺道術,嚴嵩把持朝政,妖風盛行。徐階打敗嚴嵩的方式,其實是很讓人不齒的。
提拔徐階、相當於他老師一般的夏言被嚴嵩坑害致死,他不發一言;逢年過節走親訪友,也不忘上門拜訪嚴嵩;嘉靖昏庸,他也主動要求替對方煉丹以博好感,提高自己地位對抗嚴嵩;甚至最後打倒嚴嵩,也是通過誣陷他的兒子嚴世蕃謀反來達到目的。
是的,幾乎是當時的所有人都在罵徐階品德敗壞,但他默默忍受了下來,並在打敗嚴嵩當上首輔之後,提拔賢才,清理朝政,一手將大明王朝送上了一段雖不是巔峰但卻安詳和樂的時光。
我佩服他,他可以為了人民百姓而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並在這昏暗的朝政之中,在一次又一次施展狠辣手段的同時,從不迷失自己,從不忘卻自己的出發點。「用之善即善,用之惡即惡。」心懷一個好的出發點,最終目的是為世間爭取廣大公平的利益,過程也許遭人不齒,但若成功,亦值得。
其實,林肯也是「知行合一」的執行者。在《解放黑奴宣言》的通過過程之中,他的幕僚手下曾詢問過他是否需要行賄以保證宣言的通過,林肯含笑不語,手下心中瞭然,四處活動,最終宣言高票通過。美國的黑人,終於可以爭取到自己的公平利益。
其實這種事情很普遍。如果一個政客想要上臺為廣大人民謀取利益,那麼他就不得不將對手擠下這競爭臺。當然可以啟用,但絕對不可以讓其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或者升起相悖的思想。
若日本打來的時候,我們不以同樣的槍桿迎上,又怎可能將他們打出國門?若只是手捧經書滿口宣揚仁義道德,只怕我中華大地,早已流遍鮮血了!
我中國愛好和平,卻為什麼發展研製殺傷力巨大的核**?若不是實力強大,一味的口說和平早已被人碾壓了!
其實,有很多高尚偉大的理想的實現,都是建立在強制暴力的無奈舉措之上。
所以,我們不止應該有一顆清明的心,還應該有可以保證理想實現的做法。
「知行合一」,以腳踏實地的變通做法,來實現偉大高尚的人生理想。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和一般教師資格證的區別在哪
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就是學科不一樣,教師資格證都是有學科的,語文就是語文的教師資格證,外語就是外語的。說的通俗點就是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是教老外的,教師資格證是教國人的,你想出國教老外,就要考前者,ictc的考試好像可以報名了,去了解一下你就明白了 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和一般的教師資格證區別在於對外漢語...
教師資格證需要三年一稽核嗎,教師資格證幾年審一次?
不需要,目前是終身制。但國家可能要改革,己經出新聞了,說以後要五年一審,具體什麼時候開始,還沒有官方公佈。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教師資格證在從事教育行業且有編制的情況下,需要每年稽核一次,每5年一次註冊。連續兩年稽核不合格,將被撤銷教師資格。不在編或者不在職的情況下,教師資格證是永久有效的。教師...
想問一下幼兒教師資格證和小學教師資格證哪個好考一些
幼兒教師資格證。不管是幼兒教師資 還是小學教師資 在實行國考後都不再考教育學和心理學,而是重新調整了考試科目。幼兒教師資格證改革後的考試科目包括 綜合素質 保教知識與能力 面試,普通話水平測試。小學教師資格證改革後的考生科目包括 綜合素質 教育學知識與能力 面試,普通話水平測試。可以看到教師資格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