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拉布拉多的夜貓
圖中的動物是犰狳(讀音:qiú yú)。
一、犰狳
1、基本介紹:
又稱"鎧鼠"。是除人類以外唯一攜有麻風桿菌的動物。
2、外貌特徵:
犰狳有小耳朵和長尖的嘴。前腳上生有力的爪子,用於進行挖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點是有關節的甲。
這種由骨質組成的鱗甲上還覆有角質表皮。體上鱗甲形成各種式樣,但通常是一個頭盾及一系列頸部和身體大部分的保護盾板。
在腹部和四肢盾板之間柔軟的**上有稀疏的毛。有些種類能捲曲,以保護易受傷害的四肢和腹部。大犰狳是最大的種類,重達60公斤,最小的小犰狳不過120克。
頭骨長而背腹偏平。牙齒隨年齡增長而部分地丟失。所有犰狳四肢都很結實,前後足大而有鈍爪。
除執徐屬外,前後足都是五趾,後足常為足行性。
3、生活習性:
大多數品種的犰狳白天生活在洞裡,晚上出來找食物。它們吃白蟻、螞蟻、蛇、腐肉和植物。與貧齒目其他種類相比,犰狳的食性和運動並無更引人注目的特化。
大多數種類主要以昆蟲為食,但也吃些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也吃點植物性食料。
4、生長繁殖:
小犰狳在每年三月後或四月出生,那時昆蟲食物豐饒。出生時的小犰狳身體發育幾近完成。除了身體大小,各方面都幾乎和成年犰狳一樣。
它們的甲冑柔軟,易於彎曲。隨年齡的增加,鎧甲會變硬。出生後幾個小時,小犰狳就已經可以跟著媽媽去夜襲覓食了,兩個月後小犰狳就要斷奶各自外出尋找自己的領地去。
小犰狳兩到三年成熟,除非發生意外,壽命一般為10-15年。
5、分佈範圍:
這是貧齒目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一個科。包括8屬20種。分佈於中美和南美熱帶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溫暖的平地和森林。在非洲南部地區(波札那)也有出現過。
6、棲息環境:
它們棲息在阿根廷南部到美國南部的草原和森林中。
7、物種分類:
犰狳是南美洲和中美洲特有的珍稀動物,它主要棲息在樹林、草原和沙漠地帶。犰狳科包括三科,僅餘下犰狳科一科。 犰狳共有9屬21種(有1屬1種已滅絕)。
動物學家根據它的鱗片環帶數目多少,把這個龐大的動物家族分成如下幾類:三絆犰狳、六絆犰狳、九絆犰狳。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叫科普,我又來科普了圖中的動物是犰狳 又稱"鎧鼠"。是除人類以外唯一攜有麻風桿菌的動物。要小心哦
3樓:站著的人
犰狳(讀音:qiú yú),又稱「鎧鼠」。犰狳是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熱帶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溫暖的平地和森林的一種瀕危物種,犰狳科共有9屬21種(有1屬1種已滅絕),包括裸尾犰狳屬、圓頭倭犰狳屬、披毛犰狳屬、倭犰狳屬、犰狳屬、六帶犰狳屬、大犰狳屬、三帶犰狳屬、小犰狳屬。
是除人類以外唯一攜有麻風桿菌的動物。
4樓:疼
犰狳(讀音:qiú yú),又稱「鎧鼠」。在農間又名馮喜龍(fengxilong)犰狳是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熱帶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溫暖的平地和森林的一種瀕危物種,犰狳科共有9屬21種(有1屬1種已滅絕):
裸尾犰狳屬、圓頭倭犰狳屬、披毛犰狳屬、倭犰狳屬、犰狳屬、六帶犰狳屬、大犰狳屬、三帶犰狳屬、小犰狳屬。是除人類以外唯一攜有麻風病毒的動物
望採納。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
5樓:匿名使用者
東方蠑螈,也叫中國火龍,為兩棲動物蠑螈科的一種,它上皮呈黑色凸起,下皮呈橘紅色,有黑色斑點。大多數看到的,為觀賞性蠑螈,因其含河豚素,是有毒的,禁止食用及餵食。該物種分佈在中國的中部和東部地區,有很多的藥用價值。
6樓:霜葉後院自留地
紅瘰疣螈
拉丁學名
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別 稱
細瘰疣螈,金麒麟蠑螈,紅蛤蚧,水蛤蚧,娃娃蛇
有誰知道這個是什麼動物? 20
7樓:匿名使用者
大耳兔吧,通常被人們當做寵物飼養,特別乖巧,很小隻!
8樓:河池狼牙特種兵
這是銀狐兔 是最早的和最著名的肉兔品種,也是最大的家兔品種。體型結構勻稱,骨骼粗重,產肉力市,肉質良好
9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肯定的回答,這是兔子。兔子具有管狀長耳(耳長大於耳寬數倍),簇狀短尾,比前肢長得多的強健後腿。從**上看,都符合這些特徵,是兔子無疑了。
10樓:宇揚
啊哈!這是一隻兔子,你難道看不出?你們現在的年輕連兔子也認不的,相信我就是兔兔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就是一隻兔bai子嘛,
du灰兔吧,長的很可
愛哦zhi,,,這不就是一dao只兔子嘛,灰兔吧,內長的很可愛哦容,,,這不就是一隻兔子嘛,灰兔吧,長的很可愛哦,這不就是一隻兔子嘛,灰兔吧,長的很可愛哦,,,,這不就是一隻兔子嘛,灰兔吧,長的很可愛哦,,,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公雞,西伯利亞大公雞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金吉拉兔,別名渦卷兔;英文名standard chinchilla。
兔子毛基部為深灰藍色,中段逐漸變為淡灰色,毛尖端為黑色,風吹時呈現美麗渦狀輪卷,故又名「渦卷兔」。
14樓:海灝照明
兔子?,灰色的兔子。我喜歡大白兔
15樓:匿名使用者
兔子,?灰色的兔子!!!應該是吧?還是說這不是兔子?像兔子的別的動物?看起來是兔子!!!應該就是兔子吧!!
1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是兔子,你到度娘那裡搜尋兔子**
17樓:匿名使用者
兔子?但是這個是寵物兔 寵物店都有很多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小灰兔啊!挺精靈的,很好看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小兔子乖乖把門開啟!
20樓:心誠事乃成
可愛的小兔子哈!至於是啥品種的就不情況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兔子,是銀狐兔,不是太長見
22樓:匿名使用者
親,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哈哈,想想有時真下不了口要吃這樣的小動物
23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就是兔子嘛。。。。
24樓:匿名使用者
明明是兔子,你咋不說像猴子啦
25樓:匿名使用者
弱弱的回答一句,兔子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
26樓:匿名使用者
散疣短頭蛙. 主要分佈在非洲南部的國家,大多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土中,在下雨時才有可能在地面上看到。
27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個貂,可能是逃跑出來的。
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
28樓:匿名使用者
散疣短頭蛙.
主要分佈在非洲南部的國家,大多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土中,在下雨時才有可能在地面上看到。
2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有點不好分辯
可能是黃鼬 就是黃鼠狼
(下面有網友貼圖了) 有點像
這裡**看不出個頭
我覺得也可能是 伶鼬 (這個和黃鼠狼是同一種類的 個頭問題而已)最好是求助一下大神 id:胡斯鵝黃
就幫你這麼多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滿意謝謝採納
30樓:匿名使用者
鼬鼠 也叫黃鼠狼 也叫黃皮子 很可愛的 但是千萬不能當寵物養 千萬不能靠近 它排出來的氣會影響神經 使人暫時性發瘋
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黃鼠狼嘛....
32樓:塗雅琴始凌
四不象可能是變異的吧
跟草尼馬挺想
希望採納
請問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
33樓:匿名使用者
眼鏡猴------------,別名倭蜂猴、風猴,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懶猴,成年的小懶猴體長18-21釐米,幾乎沒有尾巴,體重大約450克。生活在中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的熱帶和**帶乾燥闊葉林中。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34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叫做 懶猴 的動物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
35樓:偎依晨醉
動物分類學是bai動物學的一du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動物的種zhi類、種類之間的親dao緣關係、動回物界起源和演化等,答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髮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徵進行綜合研究,將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一類,給它們命名,這就是動物分類學所研究的內容。 動物界包括脊索動物門與無脊椎動物門(無脊椎動物門分為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等門)。
36樓:李銀庫
這是管理訓練好的動物。
37樓:匿名使用者
在冰原上睡著的北極熊!看到了嗎?一定要仔細看,不然看不到。
請問有沒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 50
38樓:我愛梨梨愛我
你這好像水滴魚,不過你的應該是玩偶吧,
水滴魚,又名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波波魚,由於長著一副哭喪臉,被稱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這種海底怪魚確實有理由鬱悶:科學家警告稱,由於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
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最深達800米的海底當中,由於很難達到這種魚的棲息地,所以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水滴魚(blobfish)身體呈凝膠狀,可長到12英寸(約合30.5釐米),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南部最深達800米的海底,極少被人類發現。
39樓:罹小落
這是毛絨玩具吧,估計是哪個動畫片的小動物。
40樓:richer鍾
你是想問這個東西的原型嗎?應該是美洲貘
41樓:趙**徐靜
問這個幹嘛 看眼睛應該是毛絨玩具吧
有誰知道這個是什麼動物,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
圖中的動物是犰狳 讀音 qi y 一 犰狳 1 基本介紹 又稱 鎧鼠 是除人類以外唯一攜有麻風桿菌的動物。2 外貌特徵 犰狳有小耳朵和長尖的嘴。前腳上生有力的爪子,用於進行挖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點是有關節的甲。這種由骨質組成的鱗甲上還覆有角質表皮。體上鱗甲形成各種式樣,但通常是一個頭盾及一系列頸部和...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有誰知道這個是什麼動物?
是變色龍,否則它怎麼 讓我看不見 很想看看這個動物的樣子,真的好好奇。也想參與答題,可是沒有 或文字描述,真的好難啊。至少要有 呀 要麼怎麼知道是什麼呢 有誰知道這個是什麼動物?圖中的動物是犰狳 讀音 qi y 一 犰狳 1 基本介紹 又稱 鎧鼠 是除人類以外唯一攜有麻風桿菌的動物。2 外貌特徵 犰...
誰知道這是什麼動物,有誰知道這個是什麼動物?
小靈貓。小靈貓是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並被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 公約 cites 附錄 和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 iucn 紅色名錄。沒什麼事就放生吧 應該是狸貓。狸花貓的原產地是中國,屬於自然貓,是在千百年中經過許多品種的自然淘汰而保留下來的品種。人們最熟悉的就要算是 狸貓換太子 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