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是什麼意思

2021-04-19 21:19:09 字數 5324 閱讀 4656

1樓:獨霸仙遊

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審計裡將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大網校回答:

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審計存在股有限制,所以審計只能對財務報表獲取合理保證,將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這裡指的低水平並非降低至0,這是不可能的。

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的概念來自於現代審計

方法的運用,在抽樣審計時,由於有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審計人員就必須降低由此帶來的審計風險或者把審計風險控制在一定的水平,為此審計人員必須衡量報表使用者心目中差錯的重要程度,由此產生了重要性的概念。

正確理解重要性的含義,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對合理的確定審計程式,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的質量與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審計風險實質上強調的是會計報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錯報或漏報對審計意見的影響,由於審計測試和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審計人員不可能將所審報表中所有的錯報或漏報都查出來,所以審計風險始終存在。

但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可通過執行合理的、必要的審計程式,儘可能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時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這就需要充分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註冊會計師應當實施審計程式,將重大錯報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錯哪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重大錯報風險不能降低,實施審計程式降低的是檢查風險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很高興幫助你:

重大錯報風險是固有風險,不可能降低,實施審計程式降低的是檢查風險。

審計風險的定義是什麼?

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什麼意思?通俗舉個例子吧親!不懂阿

7樓:匿名使用者

由審計風險決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判斷基礎科目的總額*固定比率(或變動)

舉例來說 資產為1千萬 固定比率設為0.8%

那麼重要性水平就是10,000,000.00*%0.8=80,000.00

那麼註冊會計師就會多關注高於8萬元以上的發生額,如應收賬款款,固定資產變動等8萬以下的就相對忽略了

當然我們知道,這個水平的金額越低,所要查的科目就越多,所以風險就相對變低了

所以我們說

審計風險高(如企業的信譽度差,有不良記錄等等),重要性水平就要相對應的調低

審計風險低,重要性水平相對應可以放高

8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的講的話,估計是不符合高質量認證條件了,不過,還是通俗的講吧,不通俗的講實在太麻煩了,上課能講一天的內容

重要性取決於在具體環境下對錯報金額和性質的判斷

如果一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大的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反向關係,即重要性水平越高(低),審計風險越低(高)

舉例:假設企業a和企業b的性質及所處環境等均相同,銷售收入和淨利潤等金額列示如下,則: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要首先理解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的概念。簡言之:這裡所說的重要性水平是指金額的大小,通俗說來我們制定的重要性水平意思大概是超過這個金額的錯報即會影響報表使用者的決策,對照審計風險來說就是,如果超過這個金額的錯報沒有發現就是審計失敗,產生了未發現重大錯報風險。

這個應該可以理解了吧?比如說:如果審計一個公司時我們結合各方面因素,認為10萬以上金額是重大的,重要性水平制定為10萬,那需要錯報的金額小於10萬,我們才算是把審計風險降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假如這個公司重要性水平制定為20萬,那我們可以相應的減少程式,只要把錯報金額控制在20萬里內就可以了。

假設審計時未發現錯報或者發現因金額較小,不予調整的錯報金額合計為15萬,那對前者(即重要性水平為10萬時)來說,我們審計產生了重大錯報風險;對後者來說,則沒有,我們最終的審計結果是在可接受的風險水來之內的,是可以接受的。

10樓:萇作宓靜槐

重要性:在確定證據收集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評估鑑證物件資訊是否不存在錯報時,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重要性。在考慮重要性時,註冊會計師應當瞭解並評估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預期使用者的決策。

審計風險:所謂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

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審計證據:審計證據是指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獲取的,用以證明審計事實真相,形成審計結

論的證明材料。

11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

為什麼審計的重要性越高,審計的風險水平越小?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抄所說的重要性水平高bai低是指金額的大小du.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zhi.在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時dao,必須注意,重要性水平是註冊會計師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角度進行判斷的結果.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則意味著低於4000元的錯報不會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高於4000元的錯報.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則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就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

顯然,重要性水平為2000元時審計不出這樣的重大錯報即審計風險,要比重要性水平為4000元時的審計風險高.

審計風險越高,越要求註冊會計師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審計證據,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審計證據之間也是反向關係.

13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的來講,重要性水平那就是我們審計的時

候訂的一個數額,在審計版一個專案的時候權我們只審計這個數額以上的帳目,而這個數額以下的帳目我們可以視為並不重要。我們只有在相信管理當局所做的內部控制的情況下才可能把重要性水平訂的比較高。

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帳簿的可靠性越高,重要性水平才會越高。而相對來說,我們查不出來是否有錯露報的可能性小,也就是說審計風險相對來說比較低。即,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成反比。

審計風險有哪些

14樓:匿名使用者

對審計風險的涵義,國內外有許多學者作了積極探索,最終使審計風險模型被會計師職業界(如 aicpa,cica)認可,併成為審計過程的核心內容。儘管審計風險模型已達成共識,但審計風險的涵義是什麼?不同的人由於所站的角度不一樣,結論也並非完全一致。

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iafc)以及著名審計學家阿倫斯(a.a.arens)等都對審計風險的涵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這些有關審計風險的概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認為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沒有公允地揭示而審計人員認為已公允地揭示的風險。我們認為,這種定義方法只是為了給實務中的具體操作提供可行的指南,而不是從一般的理論意義上**,因而只能說明審計風險的表面現象,而未觸及審計風險最本質的東西。我們認為,將審計風險概括地表示為示能察覺出重大錯誤的風險,只是最狹義的審計風險,而審計風險本身具有更廣泛的涵義,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上來說明:

(一)未能察覺出重大錯誤的風險:最狹義的審計風險

一般來說,審計人員對審計風險的理解就是如此,包括國際審計準則在內的大多數的國家的審計準則也是這樣理解的。原因在於審計實踐中大量產生的是這一類審計風險,因而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從最狹義的角度來理解,或錯誤地估計和判斷了審計事項,乃至發表了與事實相悖的審計報告,使重大錯誤或舞弊行為未能揭示出來,而受到有關關係人指控並遭受某種損失的可能性。

從最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審計風險,為審計人員分析和尋找審計活動所可能招致的風險及其直接因素開闢了蹊徑,在實務中使審計人員容易尋找到對付的辦法,這也是大多審計人員這樣理解審計風險的原因所在。但是,我們認為上述關於審計風險的定義並沒有完全表達審計活動的風險,僅是針對把錯誤的判斷為準確,即財務報表存在重大差錯而發表了無保留意見而言的報告。因而,當我們對審計活動結果的可能性進行考察時,其結果不僅存在把錯誤判斷為正確的情況,還存在把正確判斷為錯誤的情況,因而審計風險的含義應有更廣泛的內容。

(二)發表了一個不適當的意見的風險:狹義的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從狹義上理解,應當包括財務報表沒有公允揭示而審計人員卻認為已公允揭示的風險,和財務報表總體上已公允揭示而審計人員卻認為未公允揭示的風險。由於審計人員的意見或結論是建立在一種職業審查和專業判斷上,因而總存在著偏離客觀事實,甚至與客觀事實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審計結論在一定程度具有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有時給利用審計服務的各方帶來損失,導致審計人員需要對後果承擔責任,這種可能性就構成了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既然是「主觀」與「客觀」的一種偏離,那麼就有可能從兩個方向發生偏離:

一是把客觀上是正確的東西判斷為錯誤的,給予否定,也就是?風險;二是把客觀上是錯誤的東西判斷為正確的,加以肯定,也就?風險。

由於在審計實踐過程中,對公允揭示的財務報表發表一個有保留或相反的意見,一般認為不可能,?風險發生的情況很少,而大量的是?風險,即對嚴重失實的財務報表發表無保留的審計意見的風險。

但?風險很少發生並不等於說不是客觀存在的。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研究和調查時間的延長,影響審計人員的效率和信譽,也會導致損失(效率低下的損失和名譽上的損失)。

因而,從理論的**來說,?風險也是審計風險的內容之一,僅是因為不太可能發生,而在實務中幾乎可以不予考慮。

(三)審計職業風險:廣義的審計風險

美國學者海泥斯在論述風險時,認為風險是損失的可能性,這是從最廣泛的意義理解風險。推而廣之,審計風險也可以理解為審計主體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的幾個方面都與財務報表審計有關。

主要有狹義的審計風險和營業風險。營業風險是指,雖然為某一客戶提供的審計報告正確無誤,但審計人員(或承擔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卻由於一種客戶關係而受到傷害的風險。近20年來,這有日益增長的趨勢。

由於審計只限於抽樣,審計並不能發現財務報表中全部錯誤專案,某種隱蔽較好的欺詐極難偵破,所以,存在一定的審計不能發現的重大錯報專案的63a風險。在審計未能發現重大錯報,並提出錯誤的審計意見時,因審計人員過失而受損失的人,可望從會計事務所處取得賠償。由於審計的複雜性,在實踐中很難決定審計人員是否做到應有的謹慎。

由於司法傳統(指美國),也很難決定誰有權期望獲得審計利益。當某一公司破產或無力償還債務時,報表使用者通常會指責審計失誤。遭受損失的人們由於對其經濟利益的關注而對審計人員提出過高要求,一但受損就希望得到補償,而不問錯在何方。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口袋」責任概念(deep

抽樣風險是審計風險還是檢查風險,審計風險中檢查風險是什麼?

抽樣風險是指註冊會計師根據樣本得出的結論,和對總體全部專案實施與樣本同樣回的答審計程式得出的結論存在差異的可能性,也就是抽取的樣本不能代表總體的風險。全查和抽樣都會存在檢查風險。而非抽樣風險是指由於某些與樣本規模無關的因素而導致註冊會計師得出錯誤結論的可能性。審計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 檢查風險,通過這...

在確定審計風險性質時,審計人員應考慮哪些因素

一般應考慮以下幾點 1 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和有效程度 健全有效程度越高則審計專風險越低 屬2 審計涉及的樣本規模和風險承受度 規模越大,風險越大 承受度越高,風險也會越大 3 審計人員職業素養和獲取外部資訊的可能性,4 審計可調動資源的多少 主要是人力與時間,即審計成本 審計人員在確定是否利...

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什麼意思?通俗舉個例子吧親!不懂阿

由審計風險決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 判斷基礎科目的總額 固定比率 或變動 舉例來說 資產為1千萬 固定比率設為0.8 那麼重要性水平就是10,000,000.00 0.8 80,000.00 那麼註冊會計師就會多關注高於8萬元以上的發生額,如應收賬款款,固定資產變動等8萬以下的就相對忽略了 當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