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縣羅橋樟村新屋千畝可種稻谷的田被來種了樹,我們都想種稻谷,可村裡都對我們施壓,種稻谷更划算

2021-04-20 22:09:14 字數 5214 閱讀 3631

1樓:

水稻種植的過程為:

1、整地: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鬆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當今多用機器整地了。

2、育苗: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3、插秧: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

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

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4、除草除蟲: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6、灌排水:水稻比較依賴這個程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分灌溉。

7、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描寫大自然的詩〔要有山有水有橋〕

2樓:學院派魚多多

1、《桃花溪》唐代: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釋義:山谷雲煙繚繞,溪上飛架的高橋若隱若現;站在岩石西側詢問那捕魚歸來漁人。這裡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嗎?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2、《行香子·樹繞村莊》宋代: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釋義:綠樹繞著村莊,春水溢滿池塘,淋浴著東風,帶著豪興我信步而行。小園很小,卻收盡春光。

桃花正紅,李花雪白,菜花金黃。遠遠一帶圍牆,隱約有幾間茅草屋。青色的旗幟在風中飛揚,小橋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著遊興,走過東面的山岡。鶯兒鳴啼,燕兒飛舞,蝶兒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3、《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宋代:王安石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釋義:峰巒疊嶂,環抱著小橋流水;河水青碧,縈繞著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幾間茅舍靜立其中。和煦的春風時時吹拂,使得房屋清潔,纖塵皆無。

午睡醒來,滿耳都是婉轉的鳥鳴。斜倚枕頭,想起當年做官時,聽早朝的雞鳴,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當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貪戀閒適,已忘卻了從政建功的美夢。

4、《清平樂·題上盧橋》宋代:辛棄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釋義:清澈的溪流歡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礙。方圓十里的一片小平原。

就坐落在青山與溪流的環抱之中。茫茫今古,曾經發生過多少次滄桑陵谷的變遷,許多昔日繁華興旺的都市,後來卻變成種植莊稼的田野。這個地方的山川形勢不比尋常,莫非也曾經歷過某種小小的盛衰興廢麼!

5、《洛橋晚望》唐代: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釋義:天津橋下的冰剛剛凍結不久,洛陽的大道上幾乎已經沒了行人。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臺亭閣,皎潔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皚皚白雪。

3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4樓:振柴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稻穀的來歷

5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2023年前的中國湖南。在202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巖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我們的祖先早在一萬多年以前已經開始馴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七千多年以前水稻生產技太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在祖先的努力下,經過無數次的品種改良,今天我們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大米,大米作為一種傳統的主食,已成為中國的文化象徵之一,長久地影響著中國語言,烹飪和風俗的發展。

進入農耕文明時代之後,農業成為生產的主要形態,稻米在後來的數千年中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聖食物。

6樓:喵喵喵

稻原產於中國,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2023年前的中國湖南。在202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巖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我們的祖先早在一萬多年以前已經開始馴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七千多年以前水稻生產技太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在祖先的努力下,經過無數次的品種改良,今天我們才能吃到如此美味的大米,大米作為一種傳統的主食,已成為中國的文化象徵之一,長久地影響著中國語言,烹飪和風俗的發展。

中華先民為稻米的馴化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努力,經過多少磨難,我們無從知曉。稻米伴隨著人類和人類一起成長,被人類改變也在改變著人類,正因為有了稻米,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新的文明時代並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進入農耕文明時代之後,農業成為生產的主要形態,稻米在後來的數千年中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聖食物。

擴充套件資料

我國學者研究我國稻作農業起源問題時,主要提出了以下3種說法:

1、雲貴高原說

持此觀點的學者主要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和野生稻資源來論證。柳子明先生就認為水稻起源於雲貴高原之後沿著西江、長江及發源於雲貴高原的河流順流而下。

菲律賓學者認為早期稻作農業的傳播可能是自尼泊爾——阿薩姆——雲南地區,經由雲南引入黃河流域,且自越南經由海路引入長江下游盆地。

但是,尚未在雲貴高原地區發現公元前2023年以前的稻作農業遺存,遠晚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此說有待考古發掘資料的進一步驗證。

2、華南說

此說得到丁穎先生、李潤權先生、童恩正先生的支援,他們根據華南地區廣泛分佈的野生稻資源來論證。華南地區的生態環境優越,野生食物資源十分豐富,尋找新的食物**就沒有那麼迫切了,已有考古資料也不支援「華南說」。

3、長江中下游說

支持者主要是依據考古發掘資料和文獻記載的野生稻分佈情況來論證的。2023年,閔宗殿先生提出中國的栽培稻起源於長江下游的觀點。

隨後,嚴文明先生進一步論證了以長江下游為中心的稻作農業波浪式傳播過程,隨著考古發掘資料的增多,他又提出了「邊緣起源論」,認為玉蟾巖等遺址正是我國稻作農業起源的理想地方。

朱乃誠先生認為我國的稻作農業是 「中心起源、邊緣發展」的,即栽培稻大約在距今12023年前後起源於中國南方地區的腹心地帶,於距今2023年前後在富裕的食物採集區邊緣的兩湖平湖西部地區和錢塘江流域得到發展,並逐步向淮河流域推進。

綜上,「雲貴高原說」和「華南說」有待進一步論證,「長江中下游說」被越來越多的考古發掘資料的證實,這種說法逐漸為學術界所認可。

7樓:金果

稻原產於中國,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2023年前的中國湖南。在202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巖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

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

稻的發展,是和南方經濟的發展分不開的。我國古代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南方比較落後。《禹貢》把南方的土地排在最末等。《漢書·景十三王傳》說:長沙是低溼的窮地方。

從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統計來看,華北大平原及關中是當時人口最密的地方,江南人口很稀。儘管稻是南方的主要作物,但是總產量遠不及北方主要作物穀子的總產量多。

東漢時,南方的人口逐漸增加,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戰爭,使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遭受到很大的破壞,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長江流域。

西晉覆滅後,北方相當長時期內局面混亂,以後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遷移。這些南來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時帶來了北方各地區較高的生產技術。

這對於長江中下游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但是南方的自然環境及其相應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許多區別。稻對生長條件和栽培技術的要求較高。

儘管春秋戰國到秦漢的長時期內,黃河流域的經濟文化那樣發達,而南方還是地廣人稀,經濟文化的發展比不上中原地區。

8樓:匿名使用者

稻穀的來歷 伏羲時代前,大地上還沒種莊稼,人們靠打獵、捕魚、養豬牛犬馬維持生活。一年發洪水,整個大地被淹,水漲齊南天門,一隻黃狗被洪水抬升到南天門邊。恰好這時玉帝派天兵察看下界洪水情況,開啟南天門,黃狗順勢鑽了進去。

黃狗在天宮見到許多地上沒有的東西,尤其是天廷神靈吃的稻穀等食物地上沒有,它很羨慕,於是鑽到谷堆中滾了一身,準備把稻穀帶回地上。它來到南天門,洪水在漸漸退了,連忙竄入水中,隨水下降。 當黃狗回到地上,找它主人時,**還有人,一片爛泥模糊的山野,死寂無聲。

突然它發現高山上有兩個人,它來到他們面前,輕搖著尾巴。兩人發現了它尾巴上沾著地上沒見過的特異東西,走攏去取下兩顆細看,又放進嘴裡嚼,哎呀,好香……於是他倆撿下所有的顆粒——這就是稻穀。它身上的已被水洗去,只剩尾巴上這一小撮了。

原來這兩人就是伏羲和女蝸兄妹,他倆因爬到高山上一棵最高大的樹上才逃過了這一劫。這時地上只他們兄妹兩人了。他們把稻穀種在地上,當年豐收,二年再種,越收越多。

他們高興,但地上只兄妹二人誰來吃這麼多這麼好的稻穀呢,況且地上就只他兄妹二人也覺得太冷清了。妹妹女媧說:「哥哥,我們成親吧!

」於是他們結成了夫妻,生兒育女,這就是「伏羲兄妹治人煙」的來歷。他們大種稻谷,到神農時種遍了神州大地。 從那以後,每年稻穀成熟時,人們煮新米飯「嘗新」時,先要給狗倒一碗,讓它先吃,因為穀子是狗帶來的。

天上的稻子滿身都結籽兒,狗帶穀子到地上,身上穀子被水洗去了,只帶回尾巴上的一小撮,所以現在穀穗就像狗尾了。

上饒縣櫧溪溼地公園秋遊作文,上饒縣櫧溪溼地公園秋遊作文400字

我家附bai 近有一個美麗的du公園zhi,叫東風公園。那裡有一個大草坪!dao草坪周圍有各種各樣的版樹,其中就有 權我們廣州市的市花 木棉花 東風公園真是太美麗了!春天,樹木抽出了細長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草坪上的草綠油油的,野花遍地都是,被那清涼的春風吹過,花兒似乎像在風中跳舞,所有的花似乎...

江西省上饒縣應家距離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四十八鎮

駕車路線 全程約8.4公里 起點 應家汽車站 1.從起點向出發,沿x624行駛8.4公里,到達終點 在道路右側 終點 四十八鎮 上饒縣有幾個鄉鎮?上饒縣有旭日鎮,皁頭鎮,應家鄉,鐵山鄉,四十八鎮,黃沙鄉,上瀘鎮,專五府山陣,田墩鎮,屬花廳鎮,尊橋鄉,茶亭鎮,董團鄉,湖村鄉,茗洋鄉,望仙鄉,華壇山鎮,...

江西上饒縣的綜合高中是技校嗎,上饒(上饒市和上饒縣)有哪些高中

是的,是職業技術學校。1 江西上饒縣綜合高中的辦學模式較好 江西上饒縣綜合高中秉承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辦特色學校的辦學方向,學校教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不斷攀升,為社會輸送了萬餘名各類實用型 技能型人才,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 江西上饒縣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