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學生需要學習哪些課本,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應該看哪些書?

2021-04-21 19:18:03 字數 6809 閱讀 2919

1樓:

最早的復

是周朝的《史籀篇》、秦朝的《制倉頡篇》、bai漢朝的《急就du篇》,漢以後歷朝zhi歷代都產生了許多的蒙學讀本,dao一般有:綜合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各類的《雜字》、倫理類的朱熹**程端蒙的《性理字訓》,康熙年間李毓秀的《**規》,太平天國時的《御製千字詔》,歷史類的朱熹的《小學》,王令的《十七史蒙求》,胡寅的《敘千字文》,呂本中的《呂氏童蒙訓》等,詩歌類有南宋劉克莊編選的《千家詩》,北宋汪洙的《神童詩》等,名物類有宋代方逢辰《名物蒙求》,清代程元生撰,鄒聖脈增補的《幼學瓊林》等,工具書類有清朝龍啟瑞《字學舉隅》,王筠的《文字蒙求》等,作文類清朝蔣義彬的《千金裘》,這些事兒童的啟蒙讀本,是以識字教育為主的課本。

經學讀本則主要還是傳統以來的四書五經了,詩書禮易樂春秋,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而文選類讀本主要是《昭明文選》《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這三種最為常用,其餘的也有如桐城派姚鼐的《古文辭藻纂》,曾國藩編的《經史百家雜鈔》,謝枋得《文章軌範》等。

其實古代的學生要看要看的書絕對比我們現在多的多,當然他們的課本也是沒有我們豐富的,比較起來,我們還是相對幸福的啊!!

2樓:匿名使用者

必學四書五經,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版

《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權

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還有一個從南宋開始《三字經》和《百家姓》是小孩子習文的啟蒙書。

3樓:居長河

先讀三字經

接著是四書五經

都屬於啟蒙的範疇了

4樓:欣欣向美

四書五經算術八股文騎馬射箭

瞭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5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如果只是想大致瞭解一下的話,我想初高中歷史課本就夠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這雖然是兒童讀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一部好書。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點,那就讀一讀通史吧。不需要大部頭的,想范文瀾或白壽彝版的《中國通史》,無疑是部頭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難下決心通覽一遍。在這個層次上,我推薦張蔭麟的《中國史綱》(可惜只寫到東漢建立就太監了)、錢穆的《國史大綱》、張傳璽的《簡明中國古代史》,或者哪個大學本科的中國古代史的課本。

當然,如果想繼續深入,那就得讀斷代史了,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朝代,可以找一寫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淺顯的比如《明朝那些事》、《華麗血時代》等一類的通俗讀物,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歷史讀物,對於詳細瞭解某一朝代的歷史是很有幫助的。

題主如果還不滿足於此,想更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那就要讀研究專著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戰國,那楊寬的《戰國史》、童書業的《春秋史》這樣的經典那是必須要讀的。說到斷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國斷代史系列》是很不錯的,都是名家名著,推薦閱讀。

如果題主有興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閱讀,《二十四史》太過龐大,一般人恐怕沒有辦法通讀(傳說只有呂思勉曾經讀過7遍半),但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是應該讀一讀的,尤其是《史記》。《資治通鑑》有興趣就讀吧,或者說是去讀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要通讀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6樓:丅孑

中華上下五千年,先通讀、大概瞭解。

再揀感興趣的,找點相關的史書或者歷史故事來看,就差不多了

7樓:魏宇翔的書庫

通俗一點

的《明朝那些事》很好,在學術一點《萬曆十五年》,還有《劍橋中國通史》也不錯,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也挺好,最簡單的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本歷史普及本。如果實在沒工夫找的話,中學的歷史課本拿來看看也不錯,內容都是精華

8樓:奇拉雪兒

看「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9樓:靚黃瓜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是編年體通史,按年份編撰的史書,是現代歷史學家寫的,沒有難懂的文言文,也沒有晦澀難懂的年份典章,瞭解大體的歷史程序,強烈推薦!

10樓:匿名使用者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袁鵬飛《歷史是個什麼玩意》、《隋唐演義》

11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中學的歷史教材就行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上下五千年 作為入門歷史讀物 很足夠了

13樓:地噠地

明朝那些事,資治通鑑。

1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不想讀文言文一類古書,可以讀現代人的作品 明朝那些事 阿瞞出道 之類有趣味性的書

文學類古書有 史記 資質通鑑 等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看《三國演義》《水滸傳》那一類的書都是文學作品要看就看《三國志》《資質通鑑》那一類的書

16樓:缺鈣成員

去天涯呀,明朝那些事就是那發的,現在有人在更宋史,都是很通俗的,不用看文言文

17樓:七十碼騎士

讀史書就好了,不管正史還是野史。

18樓:

玩多點遊戲·。積累興趣。很多單機遊戲都有背景介紹的。那些都是真實歷史。你玩的時候肯定會看背景的。看多了。自然就對歷史比較瞭解

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應該看哪些書?

19樓:辰

如果只是單純的學習瞭解的話,像多數大學使用的袁行霈版《中國文學史》就可以作為一個提綱或者框架,具體內容可以根據書裡提到著作找來翻看。如果是應付考試的話就要找準教材了,不同學校偏好的教材及一些文學觀點觀念等不相同

20樓:寶寶45925譚膠

課本的話我還是建議先讀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但是裡面涉及到的作者和作品,有很大程度是概述和歸納,具體的還是要找到原作品來讀。畢竟你是要學習為目的的,所以課本還是優先

21樓:初回

四大名著去掉《西遊記》(西遊這種神怪**其實算不得正宗的中國古代文學 )換成《金瓶梅》即可。紅樓和金瓶完全可稱作古代中國貴族世界和平民世界的百科全書。紅樓夢這本書我已經讀了15遍了吧

22樓:小月愛你

1.《中國曆代文學

作品選》 朱東潤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版2.《中國文學史》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2023年版3.《中國古代文學史》 郭預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4.

中國分體文學史》 李修生,趙義山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

23樓:貢雅雪

王伯祥、宋雲彬:《開明中國歷史講義》(**時期的暢銷教材,大略相當於高中歷史課水平)。張帆:

《中國古代簡史》(北大通識課教材,經過多年課堂提煉而成,屬於中規中矩的中式教材,全面鳥瞰中國歷史的不錯選擇,受「唯物史觀」影響也還算小)

24樓:鬱悶中

臺灣大學的歐麗娟老師在臺大開放式課程上主講 《紅樓夢》和《中國文學史》 ,有一次提到了各種《文學史》的優缺點,成書較早的,比如胡適先生的《白話文學史》 ,鄭振鑼先生的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的確筆路藍纏,

25樓:百度使用者

想研究文學史,不能只看《文學史》 , 《文學史》是耳學,而文學史是眼學。《紅樓夢》好不好,要親自看了才知道,不能光看分析介紹。袁本的《文學史》留給出了詳細的書籍**目錄,為進一步研究做好了鋪墊。

26樓:知84769蹤友

《白話》是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雖是一部學術性的專著,但預設的讀者物件卻是青年學生,史識豐富,筆調流暢,數年內不斷重印再版,是二三十年代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27樓:熙熙

樊樹志:《國史十六講》(復旦的通識教材,觀點新穎有趣,簡明易懂,很好的入門書,值得一讀)翦伯贊(主編):《中國史綱要》(全二冊)(我國的大學中國歷史標準教材,編者都是北大歷史系的大牛,雖然受「唯物史觀」影響很大,有很多時代侷限,但也不失為一部好書)

我是一名中學生,我超想了解中國真正的歷史,該看什麼書?那些教科書都是假的。

2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史可以看看教科書,中國的近代史和國史就不要看中國出的歷史書了,基本都是假的,應該叫黨史而不是歷史,中國的近代史最好去美國研究,不知道你是否有這個條件~~~~

29樓:匿名使用者

按國外歷史來看,尤其是韓國、越南的歷史資料,中國從來就不存在。

學習歷史,講求客觀理性,不能有先入為主的立場,不能有個人喜惡,能否做到呢??

30樓:阿雨

沒有完全真實的歷史,因為歷史都是勝利者和統治者書寫的。唯一可以獲取接近真實歷史的途徑,就是分析比較不同**的資料。不過以你現在的水平是達不到這種程度的。

建議你把英語和古文學好,可以多懂一些。

31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看看明朝那些事兒,雖然寫的像**,但是比歷史書要真實多了。

如果古文學得好,還可以去看二十五史。

32樓:太餓了

想要知道到底好不好 看看聽聽民眾的聲音就知道了 呵呵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3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鉅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202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中國古代文字都有哪些中國古代字型有哪些?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以上的 甲金篆隸草楷行 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其餘少數名族的字就不表了。古文 陶文 甲骨文 金文 石鼓文籀文 鳥蟲書 篆書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草書 漆書 書法 飛白書 中國古代文...

中國古代刑罰有哪些,中國古代有哪些刑罰

刑事處罰是指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 刑法 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 罰金 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中國古代的刑罰有多少種 1.凌遲 俗稱 千抄刀萬剮 這是我襲國封建社...

中國古代武術有哪些,中國古代有哪些武術名人是真實存在的?

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巧 格鬥手法 攻防策略和 使用等技術。套路運動有拳術 刀 槍 劍 棍等。武術門派眾多是由於南北地理 氣候 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氣候嚴寒造成北派拳術氣勢雄勁,大開大合。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術也比較細膩。諺語也有 南拳北腿 之說。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