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亮艦深藍
儒家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其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準則是「禮」。
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揚「仁政」,認為「民貴君輕」,主張「法先王」。
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他讚揚富國強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讚揚秦國。
墨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他主張「尚賢」,反對世卿世祿制度,要求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主張「非攻」,要求有一個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對互相侵犯;他提出「兼愛」的理論,對卑賤的人也要給予平等的地位,當然這在當時只能是一種幻想。
道家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老子》一書提出了禍福相依等樸素的辯證法觀點。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倡導「小國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他著有《莊子》一書。莊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叫做「道」。事物萬變無常,沒有什麼是非標準;他還認為要想社會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毀滅,還說人生只是一場大夢。
法家 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後期法家韓非是**主義**集權理論集大成者。
韓非出身於韓國的貴族家庭,《韓非子》一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韓非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認為「法」是根本,「術」是政治鬥爭的策略手段,「勢」是君王的地位和權力,只有將這三者結合起來,才能建立起**集權的封建國家。韓非曾為秦所用,他的學說也成為秦代的官學,對秦始皇統一中國、鞏固政權起了積極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道、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商君書》
兵家,孫武、孫斌,作品:《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農家,**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
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兵家,主張慎戰、謀攻。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
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
《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3樓:唯m摯愛
春秋:1.儒家
孔子主張「仁」(仁者愛人)「禮」(恢復周禮)「為政以德」「對鬼神敬而遠之」《論語》是其**對孔子的總結
2道家老子
主張辯證的看待問題,代表作《道德經》
戰國1儒家
孟子主張仁政,人性本善。
荀子主張性惡論,禮法並施
2道家莊子
主張樸素的唯物論
3法家韓非子
主張「法」「術」「勢」相結合 (這個記不太清了,不過商鞅變法和秦朝都是以法家為思想核心,而漢武帝也是外儒內法的。)
4墨家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尚簡」「尚力」
5兵家孫臏
主張謀攻
嘿嘿~高中畢業了還可以背出歷史知識~採納一下唄~~~都是揹著來的~孫子
4樓:峰少好差煩啊
這個多了去了。。。三教九流就是這麼來的,儒家道家墨家等等。。。儒家仁,道家無為,順應天意,墨家兼愛非攻節儉簡葬
5樓:我做好事睡覺啊
儒家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遭受重創。而後 [1] 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需要區分開來。
墨家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是硬幣的兩個面,故楊墨互補,然古往今來人們都以孟子「距楊墨」的一般思維方式評價楊墨,這是有失公允的
道家春秋時期,老子 [1] 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
」「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道家哲學)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
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
法家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純粹的理論家,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它的思想也是著眼於法律的實際效用。 [1] 法家思想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面。
法家倫理思想。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歷史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1)「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出現了
1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內表意見,並互相辯論,形容成了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2 法家。韓非。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3 孟子。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行伐樹。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 百家爭鳴 的局面?1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局面為什麼後面的朝代很難出現了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如下 1 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的生產關係的變革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使得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盛,傳統的禮法秩序受到猛烈衝擊。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係的革命,井田制 公田 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2 經濟變革帶來的階層的變化。春秋戰國之...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局面出現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a.百家爭鳴 反映了copy當時社會激烈和複雜的bai政治鬥爭,主要是新 du興地主階zhi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dao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 階層之間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