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名人袁隆平,家鄉的名人袁隆平400字

2021-04-27 07:24:32 字數 4458 閱讀 7570

1樓:根據

說起袁隆平,很多人都很熟悉,雜交水稻就是他發明的,而他是我們家鄉人,專在我們那兒,有以他命屬名的縣一中「隆平圖書管」,還有以他命名的「隆平大道」,我們大家都以他為傲。

城裡人也許對他發明雜交水稻沒什麼感覺,可是作為農民,那可是劃時代的意義。在這之前,水稻的產量一直不高,水稻的杆很細很高,稻穗很稀疏,遇到不好的年頭,杆還很容易被風颳倒,就更加沒有收成了。而雜交水稻就不一樣了,他的杆兒較矮,非常的粗壯,稻穗很長很密,所以收成高很多。

他的種子自己配不了,開始農民還不願意買種子,但後來經過一對比,大家都開始買種子了。記得我們老家那時候基本上都是種雜交水稻的,雜交水稻的米也比較好吃,有一定餈性。

所以,我們感謝袁隆平,感謝那些孜孜不倦在默默鑽研,給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袁隆平主要事蹟。

2樓:匿名使用者

1、主要事蹟

2023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技術,2023年實現三系配套,2023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2023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中國是具有開創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202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

2023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蹟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在中國中國是具有開創性的,不過並非世界首創,日本新城長友在2023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於生產。

1980-2023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2023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

2023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

2023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

2023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

2023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3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

2023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

2023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23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2023年至今,他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60餘篇。

2、人物簡介

袁隆平,2023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3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3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23年獲得馬哈蒂爾科學獎。

現任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

2023年1月3日,袁隆平團隊迴應轉基因水稻研究,尚未用於實踐。挪威議員提名中國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印度遺傳學家和巴基斯坦人權活動家角逐2023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3樓:何拴銀

擴充套件資料

袁隆平曾說到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的夢裡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子粒有花生米那麼大。另外一個夢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畝產1000公斤夢早日實現。

某種程度上說,這兩個夢想就跟他一輩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這也正是他的偉大之處,他的夢想裡沒有花裡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論,也沒有圍著核心期刊打轉的焦慮,有的只是一顆為民分憂的心。

在他的夢想裡,科學就應該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正是這份信念的力量,才成為他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

87歲高齡,他依然奔波在田間地頭,依然不知疲倦地親力親為,為的是解決各種具體問題。袁隆平數十年來一直站在水稻育種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無雜念,拋去功利色彩,恰恰達到了夢想的彼岸。

從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出發,恰恰成就了個人的夢想。袁隆平說「我的夢想很簡單」,而事實證明,這簡單的夢想卻解決了世界億萬人口的吃飯問題。

袁隆平的故事三百字

4樓:手機使用者

他有貢獻,但是他太貪功了,把全國其他科學家以及同行的科研勞動成果都獨攬到自己身上,無償的佔有別人的勞動果實,實在是不應該;還需要加強道德修養學習。

5樓:留情

袁隆平目睹抄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bai不能安睡。他du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zhi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dao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但仍未擺脫飢餓對人們的威脅。

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關於名人敬業的故事400字

關於種田能手的作文 400字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提到家鄉的名人,我就想到我的舅舅,心裡美滋滋的。 我的舅舅,在這個地方是鼎鼎有名,他是種田能手,他長著龍眉大眼,幹活非常的利索每當我回去的時候,總是看到他在忙碌著。 又一次,我回去看到他加牆上掛著一個獎狀,我的舅舅被評為「種田專家」、「先進模範、那年省上得人都到他家去,看他,又要到收麥子了,走到田野裡,金燦燦的小麥、熟透的稻穗、圓溜溜的西瓜、一看就讓人眼花繚亂了。

每次收糧食的時候,我舅舅家的糧食,總比別人家多好幾倍,有人問,你為什麼沒我們收得多呀?因為他知道祕訣,他把祕訣交給了村民,以後每個人的收成也漸漸提高了。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人心想的是小麥試驗田,唯獨沒有想到自己!

我為自己有一個小有名氣的舅舅而感到驕傲、自豪。

請納用。。。。

7樓:百度使用者

巴金、霍金、錢學森……這些名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我們家鄉無錫也有一位家喻戶曉的交通協管員,他就是老秦、秦加財。

老秦年近60旬,中等個、瘦瘦的、黝黑的**,十年前他從工廠下崗後就一直從事交通協管員的工作。十多年來他不論嚴寒酷暑,不管風吹雨打,每天堅持站在馬路上管理交通,用他的話說:「我從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

」老秦的工作確實平凡;你看!在朝陽廣場的十字路口他一次又一次地對過馬路的市民說:「這位同志您越線了,請往後退,謝謝。

」「對不起,現在是紅燈,請稍等。」……他一次又一次的做著稍等、轉彎、直行的手勢,是繁忙的路口變得井然有序;可就在這平凡的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出老秦那不平凡的品行。

有一次,老秦和往常一樣正忙碌的值勤,一對騎電動車的年輕人經過了他的值勤路口,老秦上前禮貌地糾錯,但騎車的年輕人卻蠻橫地把老秦用力一推,還振振有詞地說:「你憑什麼來管我?你算老幾啊!

」面對這樣的情形老秦始終面帶微笑,對違章的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老秦不厭其煩地勸說下,這對年輕人終於轉怒為喜,笑著承認了錯誤。

老秦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評。人們不僅稱讚他敬業的工作態度,而且對他規範的執法動作也大加讚賞。

老秦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市民們的認可,一時間成為一名「網路紅人」,還被有關單位評為「再就業明星」和「無錫市優秀協警」,他還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這種敬業精神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學習

8樓:靚蓮芸

我們村的名人

俗話說得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的背後都有一個辛苦勤勞的農民。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村的一位農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他的**很黑,短頭髮,經常戴一頂草帽,穿一件很舊的褂子,顯得又瘦又矮。但他種起田來一點兒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貪黑,到田裡治農藥、除草……乾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業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種了幾十畝田。從一開始一貧如洗到現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僅勤勞,而且充滿了智慧。王大伯一開始不懂得種田的經驗,所以吃了虧,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到處請教別人,自己也買了關於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種田有關的書。自己不識字,就讓家裡人讀給他聽,然後用心鑽研,終於掌握了一些技術和經驗。

他經常說:「種田看起來簡單,學問確實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買種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了同樣的種子。只有王大伯和他們不同。有些人問他為什麼買這種種子。

他說:「憑我的經驗,今年的天氣適合這種種子。」果然,最後他收穫的要比別人多很多。

慢慢地他開始富裕了,最後用起了機械化。從此,他就成了我們村的名人。

種田雖然讓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陣子。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回報。真是苦也糧食,甜也糧食。

9樓:百度使用者

說起種田,我的爸爸是個無人不曉的種田能手。他身材不高,卻十分健壯。別看他的外表很犀利,

其實他的內心是慈祥的。他的手臂很黑,因為他經常在田裡幹活。他承擔著我們家的希望。我們家有很多田。他們每天都要去田裡幹活。而我有時候也幫幫忙。

10樓:匿名使用者

舅舅的祕訣到底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種田能手的作文誰有。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有誰是種田能手

關於寫玉溪家鄉的名人,關於寫玉溪家鄉的名人 聶耳的作文,650字。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玉溪。那裡是偉大 家聶耳的故鄉,也是 紅塔山 香菸的生產基地。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63932 玉溪因水而得名,一條碧波盪漾的玉溪大河貫穿整個玉溪城。新修建的聶耳 廣場就位於玉溪大河的旁邊,還有挖建的兩個人工湖與玉溪大河...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一一張海迪,《家鄉名人》(張海迪)

張海迪十歲那年因病癱瘓了,胸部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覺。但是,小海迪並沒有悲觀自棄,她一方面積極配合醫生治病,另一方面堅持自學,以驚人的毅力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在十五歲時,張海迪隨同父母到農村生活。她看到鄉村缺醫少藥,就立志學醫。開始時,她專攻鍼灸,按書上的穴位在自己身上扎針 後來,她又自學了醫學院的...

家鄉的煎餅作文,家鄉名人 賣煎餅的阿姨作文

家鄉的土特產很多,可我卻對煎餅情有獨鍾,家鄉的煎餅作文。9 家鄉人做煎餅,是將小麥 玉米或豆子淘洗乾淨,調水磨成糊狀,把糊澆在燒熱的鏊子上用薄蔑片均勻攤開 烙熟,就成煎餅了。煎餅薄脆松香,不但老百姓愛吃,也令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就曾這樣稱讚煎餅 圓如望月,大似銅鉦,薄似剡溪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