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德興賢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初著名的抗
金將領。岳飛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因家貧,自幼苦讀兵書。後來從軍,屢破金軍,以恢復中原為己任。
歷官荊湖東路安撫都總,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樞密副使等職。紹興十年(2023年),大敗金兀朮,進軍至朱仙鎮(在今河南
開封市西南),大河南北聞風紛紛響應。正要趁勝進軍,收復北方失地之時,宋高宗趙構採用秦檜奸計,一日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逼迫岳飛退兵。在岳飛帶兵回到臨安後不久,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
孝宗淳熙六年(117
9年)賜諡武穆。寧宗嘉定四年(2023年),追封為鄂王。
岳飛生活在****極其尖銳的時代,所作詩文充滿抗金復土的堅強決心和激烈昂揚的感情,歷來被人們所珍視。這些作品,大多散見其孫岳珂所撰《金陀粹編》中。其詞只遺留下三首,卻廣為傳誦。
岳飛傳詳見《宋史》
卷三百六十五,有《嶽忠武王文集》存世。
2樓:小苗我愛你
孔融讓梨?
四大名著中好多的隨便
3樓:蠍文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當初我講的就是這個
歷史課課前演講5分鐘歷史小故事,不要太常見的,有感想和出自**,大概300字。
4樓:吾知之甚少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孔子的後面一句我們不一定聽說過但一定深有感觸,和前面一句連起來就是: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正——言順——事成,組成了一般做事的道理,這種思想常引導我們要在事情發展的時候首先給它正名。
孟子在中年的時候遊說各國,也遇到過正名的事情。在齊宣王處,齊王詢問孟子:「武王伐紂,難道是卻有其事?
」孟子平淡的回答道:「在文獻中有記載。」齊宣王基於禮法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短,只有四個字,卻可以把儒家尊為賢明的君主周武王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他簡短的問:
「臣弒其君,可乎?」武王伐紂,在歷史中是人心所向,關於這一點,看似沒有什麼可以議論的。而在齊宣王看來,在禮法森嚴的封建時代,發生一件以臣子的位置殺害君主的事情,維護禮法的孟子似乎是無法辯駁的,那麼儒家尊重的賢明君主,也不過是一個亂臣賊子,篡奪王位的惡徒而已。
要是孟子想說明武王的英明,倒像承認臣子可以弒君,滑稽無比,今後他要是再次提及禮儀,大概無非成為別人的笑柄而已。
儒家的正名,在孔子那裡,成為了一柄利器,使「亂臣賊子懼」,而孟子直率而溫和地給予齊宣王的回答,可以讓人想見,在他犀利的言辭、敏捷的思辨、銳利的目光背後,使得「正名」這種思考方式具有了昏庸的君主也要恐懼的力量。
孟子說:「竊取仁德的人叫做賊,殘害義理的人叫做殘,賊殘的人叫做『**』。我只聽說武王誅殺了一個『**』,而沒有聽說過他殺掉了君主啊。」
孟子對自我品德的認可,往往超越於權貴之上,這一個恃禮法以自傲的優秀思想者,即使是威嚴的君王,比起他一生追求的思想來,君主也要避讓三分。面對齊宣王的時候,孟子提醒他要自我反省,也成為了那個戰火連連的時代裡精彩的一幕。
孟子與齊王在一起的時候,問道:「如果有人把妻兒託付朋友去國外辦事,回來發現他們正在受凍捱餓,應該怎麼對待?」齊宣王說:
「和他絕交。」「獄官管不好下級,怎麼辦?」「撤掉他。
」「四海之內得不到良好的治理,怎麼辦?」齊宣王在孟子提出這一個問題後,環顧左右,把話題扯開了。我們今天說「顧左右而言他」,最初這種神情就是齊宣王流傳下來的。
5樓:再見當初
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
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
5天后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
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
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
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祕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
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開啟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
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階參謀.
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
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
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裡,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
就看見顏回正從鍋裡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
"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
不行!這米飯不乾淨,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
"為何說它不乾淨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髒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
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是個賢德之人.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
「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
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
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6樓:冬獅郎最受
我正愁著呢…可以考慮從歷史書上找點題材吧…
歷史課前演講5分鐘,講一個小故事,是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人物,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我還要背下來呢 30
7樓:匿名使用者
胡雪巖紅頂商人的故事——不佔便宜。
在晚清的歷史上,胡雪巖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他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他「肯給予別人幫助」的精神也確實令人尊敬。
一名商人在生意中慘敗,需要大筆資金週轉。為了救急,他主動上門,開出低價想讓胡雪巖收購自己的產業。
商人走後,胡雪巖的手下們也紛紛不解。大家問胡雪巖,為啥送上門的肥肉都不吃,不但不趁對方急需錢叫低**,還對給對方銀子。
胡雪巖喝了口茶,講訴了一段年輕時自己的遭遇:「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只是店裡的小夥計,經常幫著東家四處催債。一次,正趕往另一戶債主家中的我遇上了大雨,路邊的一位陌生人也被雨淋溼。
正好那天我隨身帶了傘,便幫人家打傘。
後來,每到下雨時,我便常常幫一些陌生人打傘。時間一長,那條路上認識我的人也就多了。有時,我自己忘了帶傘也不怕,因為會有很多我幫過的人也來為我打傘。」
說著,胡雪巖笑了笑:「你肯為別人付出,別人才願為你付出。剛才那位商人的產業可能是幾輩人,慢慢積攢下來的,我要是佔了他便宜,人家可能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
這不是投資,而是救人,到頭來交了朋友,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能幫點就幫點吧。」
眾人聽後,都沉默不語。後來,商人前來贖回了自己的產業,胡雪巖因此也多了一位忠實的合作伙伴。在那之後,人人都知道了胡雪巖的義舉,官府百姓都對胡雪巖尊敬不已。
胡雪巖的生意也好得出奇,無論經營哪項行業,總會有人幫忙,也有數不清的客戶來捧場。
不在別人遇到苦難時袖手旁觀,無動於衷;不在別人落難時不聞不問,落井下石。肯為別人打傘,才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人生在世,並不是充滿競爭和掠奪,更多的是共贏。有了這種人格,人生定會收穫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財富。
8樓:吳嘉誠
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
「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瞭解壯士的志向呢!
求歷史課本上的西方雕塑。見圖,求歷史課本上的一個西方雕塑。見圖
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這是勝利女神尼凱的立像,她站在船頭,華美 的翅膀,威風凜凜地宣告勝利的到來。據說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的作品,大約是羅得斯島的軍隊戰勝敘利亞的安提歐克斯三世,為了謝神,在薩摩色雷斯島的卡比利神殿樹立了這尊雕像。雕像高275釐米,1863年發現於薩摩色雷斯島。也許雕像過於龐大,博物...
演講的歷史小故事,歷史小故事,演講要5分鐘以下
赤壁之戰 東漢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孫權 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 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 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 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 今河南南陽 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 ...
關於歷史的幽默小故事,3分鐘內,歷史小故事 2 3分鐘
剛剛好吧?歷史小故事 2 3分鐘 秦始皇統一中國,其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它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時期,經過長期諸侯割據戰爭,諸侯各國盛衰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弱小柄家被消滅,中國境內只剩下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七個大的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