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我們先從一個日常生活的小故事講起:有一天早上,琳達(linda)穿上新買的粉色毛衣、白色褲子,準備喝完咖啡上班去。然後,突然……
在那一刻,她脫口而出的竟然是……
「該死的史蒂夫(steve)。」——這是琳達在咖啡灑了一身後的第一反應。史蒂夫是琳達的丈夫,但他並不在「案發現場」。為什麼琳達會將此事歸咎於他人?
原來,前一天晚上,史蒂夫回家比平時晚了一點。因此,琳達比平常睡得晚了一些,導致她早上需要一杯濃濃的咖啡來提神,而這杯最後不但沒喝成反而潑了她一身,毀了新衣服更導致了上班遲到……所以,都怪史蒂夫。
同樣是面對大清早就遭遇咖啡灑一身的倒黴事,有人會立馬尋找替罪羊,所有的不幸都是他人的過錯;可能也有人會自嘲自己沒睡醒、手滑,無奈地笑笑趕緊去換身衣服出門。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心理學中的「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可以解釋這一點。
海德(fritz heider)是歸因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海德認為,當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體驗到成功或失敗時,會尋找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而一般會歸結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種。內部原因是指存在於個體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興趣、態度等。
外部原因是指環境因素,如任務難度、外部的獎勵與懲罰、運氣等。海德還提出了「控制點」的概念,並把人分為「內控型」和「外控型」。
內控型的人認為成敗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願意付出更多努力以改變環境;而外控型的人則認為成敗是由於外部因素造成的,更願意改變自己以順應環境。
內控型的人在遇到災難時,往往會過於自責,挫折對自我的打擊相對大一些。甲殼蟲的那首《heyjude》就是唱給他們聽的:don't take the world upon your shoulders.
(別把世界扛在你的肩上。) 內控型的人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所以,他們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積極改變自身處境,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他們對自己是內歸因,對別人也往往如此,因而對他人的要求也相對高些。
審時度勢則是外控型的人的思維特點。他們習慣於考慮哪些是環境條件允許我們做的,哪些是環境條件不允許我們做的。對於失敗,外控型的人容易找到心理平衡,不會過於自責,挫折對自我的打擊相對不是很大。
聽天由命、隨遇而安的態度,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心理保護。但這也容易給人推諉責任的嫌疑。
心理學的研究還發現,人們傾向於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而否定自己對失敗負有責任。例如,我們經常將考試取得好成績歸因於自己的智力、努力或技巧,而將不及格歸因於考試太難、運氣不好,或老師授課糟糕。這種把成功或良好的行為歸結為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而把失敗或不良的行為歸結為外界或他人的因素,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服務的歸因偏差(self-servingattribution bias)。
文章開篇琳達的故事,就是把咖啡灑一身這樣令人不快的事情歸因為丈夫史蒂夫的錯。
心理學家斯奈德(m.snyder)等人在2023年開展了一項實驗研究,安排被試參加相互競賽的遊戲,並隨機地安排其中的一部分人獲勝,另一部分人落敗。之後,要求被試對自己及對手的輸贏進行歸因。
結果表明,當對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歸因,如果獲得成功,人們更傾向於作內在個人特徵的歸因;但若遭遇失敗,人們則極少用個人特徵來解釋,而是傾向於歸因到外在因素上。
因為,成功和良好的行為總是與愉快、自豪的情緒相聯絡的,而失敗和不良行為總是與痛苦、悲哀相聯絡的。這樣的歸因偏差對於保持良好自我感覺、進行心理調節和自我防衛是有利的。將錯誤歸因於他人和外界環境,可以幫助自己從低谷中走出來。
但這樣的歸因也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對別人成功的輕視,雖然可以給我們帶來盲目的自信,但這會矇蔽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不到他人的優點和長處;而當面對失敗,我們又可能過於苛責他人或環境,這會讓我們變得心煩氣躁,停留在責怪他人、埋怨環境的層面上而忽視真正地去解決問題。同時,這樣的歸因也容易讓人際關係變得敏感緊張。
因此,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和結果,我們需要冷靜客觀地分析,進行合理歸因,避免歸因偏差。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做錯事通常不會認為自己錯了就拿你自己說吧你以前明明自己做錯了就會認為是別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這樣,忍忍就好,不必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4樓:匿名使用者
也許是你比較好欺負吧
她的錯,為什麼總是怪我
5樓:
別人做錯事應該是別人認錯,不是你的做錯事。 應該不能怪你,但是在生活中,如果你太較真,把大家開玩笑的事情也拿來較真的話,就讓人誤解是你的不對。 說話要講究環境和物件,這個要懂得才行。
明明是他的錯,他反而怪我,怎麼辦? 20
6樓:蘇厚子
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
如果一個女孩子性格太任性,總認為自己沒錯,而是別人的錯,那麼,假如是男女朋友的,能忍則忍,不能忍則分開。
在我的生活周圍,不缺少這樣性格的女孩子。
但是面對這樣的人,對方也要有容人的心態,否則就過得不怎麼順利。
我建議你考慮一下,它到底是不是你能忍受的物件,不行的話就早點了結這門心事。
7樓:sina貓火老鼠
有時候錯誤被成功轉移
也有可能對方偽造證據指認你
最後一個可能怪你的人是糊塗蛋呢
生活中不如意太多有時需要忍受
但是更需要反抗才會有自己
建議找出不是自己錯的根據
8樓:day嬌嬌虎
你舍友這種人遍地皆是,等你融入社會你會發現你的身邊到處都是這種人。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這是素質的體現,俗稱的(佔便宜沒夠)。遇到這種人除非你有絕對威望與實力來保證自己的利益,否則只能當嘴上朋友。
除非他能做出改變,另外也要經常審視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同時他也是你要學習的一個榜樣,等你能完美的同他交流與生活而不發生摩擦,恭喜你,你已經走上成熟之路。
9樓:機智小骷髏
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擁有,但擁有一個人就一定要好好去愛他!! 當你經歷過愛與被愛,學會了愛,才會知道什麼是你需要的, 也才會找到最適合你,能夠相處一輩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現實生活中, 由於種種原因真心相愛的人並不一定能在一起; 你最愛的,往往沒有選擇你; 最愛你的,往往不是你最愛的; 而最長久的,偏偏不是你最愛的,也不是最愛你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有些人死不認錯;
其次,要不接受他;
最後,要不離開他。
11樓:聆聽風的呼吸
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收拾好,你媽之所以幫你收拾東西時亂放讓你找不到,完全是因為你自己沒收拾好給她機會亂放!歸根結底還是你的過錯!父母生你養你辛苦了半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還是自己做吧!
12樓:大嶺山坐幾路車
這種情況,我也是先妥協的那位,只是,感到很委屈很憋屈,感覺明明不是自己的問題卻還是耐不住自己先妥了協,有點無奈無力感,卻又總是沒辦法,只能說是性格使然吧,天性如此,
13樓:匿名使用者
心胸寬一點,小事不要往心裡去。想想起因就是一支筆,那就不值得吵架了。雖然每次吵架後都是你先向他伸出橄欖枝,但是你的心理陰暗面卻是一次比一次大,那還不如不理他還好一些。
千萬別學林浩森投毒致死黃洋!惹不起總躲得起嘛。最好換一個室友。
14樓:我叫瀟丶瀟
怎麼說呢,學生時代總會遇到這麼些人,有些時候我們真的別太計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學校的友情我感覺是最真實的,等你踏入社會的時候你更能明白,我們再學校的時候那些打打鬧鬧是多麼的有趣,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光。舍友是最能變成好朋友的人,踏入社會後,很難。
15樓:禹振
首先你們是同學而且還是舍友、本來你們關係應該是很好的、但是由於他(你舍友)囂張的脾氣、而你又看不順眼。其實表面看起來是你朋友的錯,當然他的確有錯,但是你沒有找你自己的原因、是你心態不對還是他真的怎麼樣、就算他真的怎麼樣、嚴格來說和你沒有一點關係。
其實只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管你怎麼樣、都和我不搭嘎、你是你我是我。也後該怎麼相處還怎麼相處。畢竟是舍友嘛、低頭不見抬頭見是不是。
16樓:健天使
人生中避免不了的磕磕碰碰,有道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啊,何必計較太多啊,且行且珍惜。
17樓:匿名使用者
想辦法發洩自己的憤怒,把他說的那些狂妄的話放屁
18樓:眼花了眼花了
1.無所謂2.遠離3.用丹鳳眼鄙視他4.只要他犯錯就大聲嚷嚷
19樓:n憂慯染指流年
淡定,淡定,別一失足成千古恨,這種人就對他敬而遠之吧
20樓:匿名使用者
這麼難受你為什麼還要選擇跟他做朋友?每個人都有缺點,能包容就能在一起相處。不能包容了我覺得分開才是最好的選擇,何必非要等到翻臉。留點美好給對方不是更好
21樓:愛你有我
對於不會講對錯的人,你應該用你的行動讓他明白什麼是對錯。
22樓:1594阿斯頓
你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
23樓:不缺和的
心態太重要了、、、你也可是試著剛一回啊、、有時候也要學會自己一個人快樂地玩耍啊、、、
24樓:水仙
我周圍也有這種人,明明是他辦錯了事,卻有本事賴別人身上,喊的聲比你還大,這樣的人一是沒素質,二是沒責任,三是自私,與這樣的人交往痛苦的註定是你.
25樓:蘇州宇江建材
不建議你和這樣的人做朋友 對你以後出身社會沒有任何幫助
為什麼明明自己很努力了,卻總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呢
為什麼一定要別人的認可呢?最主要的是做自己啊.既然自己都說自己努力,別人不認可,但自己努力自己問心無愧就可以啦.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也許別人還沒有看到吧 不過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別人就是沒有看到又有什麼呢 那是因為你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自信,對自己認識得還不夠。一個人只要盡力了,哪怕得不到別人的...
為什麼總是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
那是因為你的緣分沒有到。所謂的緣分就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背,就像打麻將,感覺會贏,肯定輸。戀愛是要技巧的,只要技巧對了,時間和人都是對的,技巧不對,對的也是錯的 世事難料,世界上很多事有的時候真的是註定的 因為我們只能掌控自己,不能約束他人 如果遇到我就不會錯的 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 在錯的時間...
為什麼我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別人的缺點?
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話 人往往看不見離眼睛最近的地方,比如睫毛,比如自己的缺點 不是因為眼神的問題,是心靈的問題。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對於自己或他人的優缺點,不在於我們能否看到,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看到。不可否認,人大多隻看得到自己的優點,而不肯正視自己存在著的任何缺點。這本來無可厚非,因為這樣,可以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