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人都過年,年的來歷是什麼

2021-05-02 03:08:41 字數 3420 閱讀 6738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 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2樓:匿名使用者

年的來歷:

年節,今稱之為「春節」,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年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中國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對天地與祖先心懷敬畏,深信天地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認為天地神靈與祖先左右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人們的一切皆來自於天地與祖先的恩賜。

天地執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月盈則虧,日午則偏,一切皆有天道秩序;萬物雖長於地上,但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上古時代以歲星的執行規律來標示時間變化,以「歲」表示「年」,「歲」以六十甲子(干支紀年法)為運轉週期。古人將黃道中推算出來的立春定為歲首,在歲首黃道吉日舉行祭祝祈年活動,緬懷和感受天地神靈(祖先)好生之德的神聖與威嚴,表達對神靈與祖先的崇敬和感德。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

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

年,古稱「歲」,從上一個立春到下一個立春,稱為「一歲」。「年」屬於太陽曆範疇,與月相(朔月、望月)無關,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一年。古老幹支曆法以「立春」為歲首,「春」在古代很受人們重視,如有「雙春」之年視為大吉之年。

立春是天象規律,是由黃道推算出來。節氣立春時,陰陽轉化、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漢代前歲首新年曾專指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立春」,後由於曆法變動,新年通常指農曆正月初一。

農曆正月初一現代定名為春節,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或「除夕」。過年習俗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過年,即是指過「年節」,亦即春節。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祭祀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3樓:河傳楊穎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凶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年」一來,樹木凋敗,百草不生;「百姓叫苦連天。但「年」有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

所以每至年末除夕,家家除舊迎新,消災祈福,貼紅對聯、張貼門神、燃放爆竹以驅趕**,戶戶掛紅燈、燭火通明,守更待歲。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把「年」嚇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

久而久之便成了過年的種種習俗。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到了大年初一,親朋好友就互相拜訪,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逃過「年」的這一難關,所以「過年」又稱「年關」,這也是拜年的由來。

在古代,家中拜年主要有兩項內容:一是向天地諸神及逝去的祖先拜年。正月初一起床後,要先在堂屋供桌的顯要位置擺好逝去祖先的遺像,擺好供品,上香明燭,向祖先及各路神仙磕頭並三叩首。

所以,即使路上已經見面,也要親自登門到各家的供桌前給祖先拜年。另一項是晚輩向還健在的長輩拜年。通常是先向逝去的祖先叩拜,然後再向活著的長輩叩拜,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快樂、身體永遠健康等內容。

中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是古老的節日。

「年」是什麼呢?「年」的來歷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我們國家要過大年?

5樓:匿名使用者

據語言學家黃現璠在其著《古書解讀初探》一書中說道:「必先有禾之種植,而後有年字之發生,年生於禾,非禾生於年。故《說文》曰:

「年,谷孰也。」《尚書正義》引孫炎亦曰:「年,取禾穀一熟也。

」年的產生與農耕生活密切相關。它最初是指莊稼的一個生長週期。西周的農夫在農曆的十一月間慶祝豐收和新年的到來,這被認定為是新年的習俗起源。

但這時的年沒有固定在某一天。到漢武帝時期,才正式確定農曆的正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春節開始定型。

"年"字的出現始於周代。在此以前,堯舜時稱"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週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雖然在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為"載",但為期很短,又複稱為年。

年為計時單位,一直沿用到現在。春夏秋冬一個週期,稱為一年,在書面語言中,亦不時出現"載"字,顯然那是受古時稱謂的影響。

過年是慶享一年成果、規劃新年生活、燃起新的期望之時。年復一年的儀式、載體、活動,積累成「過年」習俗,不斷積累文化內涵,形成年俗文化,反映出人們的生活「願景」。其中充盈著對生活的願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積澱著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

如果失去「年」的概念,一切年俗就失去了中心和靈魂。

連綿幾千年的中華年俗文化所積澱的民族心理祈願是很豐富的。擇要而言,一是豐衣足食,二是和諧吉祥。閤家團圓吃年夜飯、守歲,盡享天倫之樂。

尊老愛幼,彬彬有禮,互致祝賀,團結和睦,洋溢著親情、友情、溫馨,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掛燈籠、放炮仗、逛廟會、賞花燈、看演出,充盈著普天同樂、天人和諧的氣氛。

維護年俗文化是中華民族確認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是文化自覺的表現。我們要認真對待傳統文化在代際之間的傳承,不能讓它在我們的時代裡中斷。文化主體性的失落,將意味著民族精神和傳統的喪失,意味著民族性的泯滅。

過年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儀式和環節,這是培育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所不可或缺的。

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數字,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數字1

數字1乃是老大,第一,開始,開頭之意,獨佔鰲頭,所以誰都喜歡這個1.數字6乃是六六大順,看起來也舒服,0的腦袋上還多了個保護傘,看來是比較好。數字8乃是發發發,八發諧音,廣東人讀8就是發。流暢圓滿的軌跡喻示著成功吉祥。這些數字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炙手可熱的,特別手機號碼,汽車車牌號碼,座機 號碼,樓盤單...

外國人都叫中國人什麼,中國人與外國人有什麼區別?

韓國人叫中國人叫 老棒子 印度叫中國人叫 黃豬 拆那 china 話說中國最喜歡拆別人房子,有一天一外國友人目睹一群人,那個領頭的說拆那,那外國友人就把這國家叫做china,中國人叫chinese.中國人與外國人有什麼區別?嘻,中國有不少人武功高強,西人稀鬆平常 世界各地水土不同,物產不一,品種有別...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中國人的信仰到底是什麼?

東坡居士,影響最深的,一直隨蘇軾到生命盡頭的是佛教。中國人的信仰是多元化的,各階層,年齡,社會群體,甚至每個人都不一樣。不像有些國家的國名信仰十分統一。從歷史來說,儒家文化是中國人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礎,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宗教信仰的傳入或產生,以及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目前我國人民的信仰的確十分多樣而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