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仙女來人間
己所不欲,欲施於人。
出自《論語》裡面的成語有哪些?
2樓:夜璇宸
言必有中、來者可追、不恥下問、舉一反
三、空空如也、上智下愚、不知所措、言而有信、各不相謀
一、言必有中 [ yán bì yǒu zhòng ]
【解釋】: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譯文】:夫子要麼就不說話,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二、來者可追 [ lái zhě kě zhuī ]
【解釋】:可追:可以補救。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譯文】: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三、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他聰敏勤勉而愛好學習,又謙虛下問
四、既往不咎 [ jì wǎng bù jiù ]
【解釋】: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成功不高興,驅逐事件不勸諫,既往不咎
五、舉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六、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譯文】:有農夫問到我,一無所有的意思。
七、上智下愚 [ shàng zhì xià yú ]
【解釋】: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陽貨》:「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譯文】:孔子說,只有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不能夠改變。
八、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路》:「**無所措手足。」
【譯文】:所以人民沒有心神慌亂
九、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釋】: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譯文】: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十、各不相謀 [ gè bù xiāng móu ]
【解釋】:謀:商量,計義。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道不相同,不能相互商量
3樓:素顏以對
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慎終追遠——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貧而樂道——家境貧窮,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告往知來——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瞭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係,據此知彼。
眾星拱北——拱:環繞,拱衛;北:指北極星。天上眾星拱衛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
北辰星拱——北辰:北極星;拱:環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四面環繞。舊時比喻治理國家施行德政,天下便會歸附。後也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從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犬馬之養——供養父母的謙辭。
《論語》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學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會的發展,各種現實的原因,對他也不無影響。
《論語》也記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積極意義的東西,例如薄賦斂、舉賢才、節用、愛人、使民以時、有教無類、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經驗、學習經驗、寫作經驗、生活經驗和詩論,更值得我們重視。《論語》中許多十分精闢的格言,正是這些可貴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論語》在文學史上頗有影響。它的文學性主要是語言富於形象,往往用極簡練的言詞寫出人物的神情語態和性格特徵。
4樓:蟹蟹小巫女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2不恥下問:
不以向比自己的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3飽食終日:
指吃飽了反整天什麼正經的事也不幹
4不悱不發:《論語·述而》
不到學生而又不說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
5不惑之年:《論語·為政》
人到一定年齡就能掌握不少知識,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6不念舊惡:《論語·公冶長》
不記往日的仇怨
7不捨晝夜:《論語·子罕》
日夜不停
8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不也是很快樂的嗎?
9不知所措:《論語·子路》
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10**之美:《論語·顏淵》
指成全別人的好事或實現其願望
11分崩離析:《論語·季氏》
形容國家或集體**瓦解,不可收拾
12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原意是已經使他來了,就要使他安心。現多表示既然來了,就要安下心來13既往不咎:《論語·八佾》
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備、追究
14家喻戶曉:《論語·泰伯》
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
1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看到有利益,先想一想該不該得
16見賢思齊:《論語·里仁》
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要向人家學習、看齊17盡善盡美:《論語·八佾》
形容事物達到完善無缺的境地
18侃侃而談:《論語·鄉黨》
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19喟然長嘆:《論語·先進》
長長的嘆息
20名正言順:《論語·子路》
原意是:名分不正道理就不通。後指做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也指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
21遷怒於人:《論語·雍也》
受甲的氣向乙發洩或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論語的成語 :
循循善誘、
言不及義、
文質彬彬、
駟不及舌、
不恥下問、
言必有中、
仁人志士、
循序漸進、
手足無措、
溫故知新、
血氣方剛、
理屈詞窮、
誨人不倦、
殺身成仁、
惠而不費、
家喻戶曉、
內省不疚、
犯上作亂、
三復斯言、
舉一反三、
見義勇為、
年富力強、
能近取譬、
發憤忘食、
好行小惠、
後生可畏
6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不厭 擇善而從 古已復禮 聞過則喜 簞而厭道 精益求精 告往之章 眾星拱北 背辰星拱 一言以蔽 三十而立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命之命 耳順之年 從心所欲 犬馬之養
《論語》中的成語
《論語》中成語的分類,如教育類、政治類、個人修養類等,越全越好,回答好了有重賞。謝謝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字斟句酌 斟、酌:反覆考慮。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緻,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8樓:風中的落葉
神馬?樓上的是抄的吧?老天
論語中有哪些成語,分別是什麼意思?
論語中的成語 以及原文
自己不願意的事的事用成語怎麼形容自己不願意做得
對於自己不願意卻又必須要做的事情,可用如下成語表達這種無奈 身不由已,不得不做,情非得已,迫不得已,萬般無奈,無可奈何等。做自己不願意的事的事 用成語怎麼形容 1 情非得已 讀 音 q ng f i d y 成語解釋 指情況出於不得已。成語舉例 高陽 胡雪巖全傳 平步青雲 上冊 知道藩司的失儀,情非...
自己的老公不願意把銀行卡密碼告訴自己意味著什麼
如果是倆人共同的所有經濟呢?私自改密碼是不是得提前告訴一聲 你好,來個人角度認為,一個男人如源果連經濟都bai不願放心的交給自du己的女人。那麼有zhi以下可能 1 認dao為這個女人很蠢,不靠譜,給了她會丟失 2 不信任這個女人,不是因為第一條的原因,給她不安全,男人有自己的打算,比如說對將來如果...
為什麼自己花大代價獲得的經驗和領悟,不願意在上讓別人知道?因為覺得很有價值,這樣無償地讓
如果你的經驗高大上到這麼高的程度了,可以申請專業,或者開班收錢授課,如果沒高到這個程度,可以幫助別人少走彎路,做一個樂於助人的善人 這要看是什麼了,如果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就去申請專利,反之,就是分享,你快樂,別人也快樂 經驗都是自己經歷過然後琢磨出來的,自己受過苦,不想讓別人輕鬆應對,很正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