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的一省行政長官為巡撫,布政使為巡撫的僚屬,略如近代的副省長和民政廳長。布政使給巡撫的公文用「詳」,巡撫行文用「札飭」,即純屬上下級的關係。但在明代,布政使卻是一省的行政長官,故也稱為方伯或藩臺,都是一方之長的意思。
至於巡撫,在明代初期,類似近代的**特派員,只能算是一種差使,所以也稱為「欽差大臣」。編制屬於都察院,不在地方,其本職為都御史或僉都御史,正規的稱謂應是「以都御史某某巡撫浙江「,和清代作為固定的疆吏職稱的」浙江巡撫「不同;清代巡撫雖有兼副都御史銜的,實是虛銜。顧名思義,巡撫一職,就是含有流動性的,即有事出差,事畢回京覆命,用的是一種長方形的闊邊朱文印章,正規職官則用正方形的官印。
朱元璋起兵時,每平定一地,一度酌採元代制度,設一行省,長官稱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宰相的副職)、參知政事。「省」本來是**的官署,如尚書省、門下省等之稱。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所以,行省的最初含義原為**分設於地方的派出機構。
到洪武九年,分全國為十三永宣布政司,改參知政事為左右布政使,正二品,但習慣上仍稱行省。布政使如入為京官,可任尚書或侍郎。到明代中葉,因軍事需要,總督、巡撫凌駕於上,布政使便逐漸成為督撫的直接下屬。
清代自康熙初各省只置布政使一人,不分左右。光緒十三年,臺灣建行省,增置福建臺灣布政使一人,駐臺北。從前民間曾有「天下十三省」的諺語,就是沿明代十三布政使司的舊稱,至清初又改為十八省,後則增為二十二省。
2樓:
從二品,負責省內行政事務.常務副省長,巡撫是省長,是巡撫的下屬。
3樓:郭大誌
布政使又稱「藩司」或「藩臺」;從二品,與巡撫同級。實際上是一省之行政首長,相當於今天的省長;而巡撫則相當一今天的省委書記!
4樓:匿名使用者
布政使相當於現在在常務副省長 民政廳廳長
5樓:美酒人生
三品 在巡撫之下,但是實權派。
6樓:匿名使用者
正治局、鍾央*** = 軍機處
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 = 王爺
總理、副總理 = 大學士
國務委員 = 協辦大學士
左都御使 = **紀委書記
各部尚書 = 各部部長
各部侍郎 = 各部副部長
總督 = 省委書記
巡撫 = 省長
佈政史 = 常務副省長
按察史 = 省政法委書記
將軍、都統 = 大軍區司令(八旗系統)
提督 = 大軍區司令(綠營系統)
總兵 = 省軍區司令(綠營系統)
7樓:匿名使用者
省委書記,兼財政廳廳長
清朝布政使是什麼官
8樓:永遠的曼巴
布政使,官名。從二品,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
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康熙六年(公元2023年)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均為從二品
。但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陝西省(後分為陝西、甘肅兩省)和湖廣省(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設有兩布政使。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臺、臬臺。
一般省裡設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
9樓:硫化鋁的世界
1、明朝布政使是行政長官 ,清朝布政使是從二品官。
2、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於各地置行中書省。
(1)、明洪武九年(2023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
(2)、宣德以後因軍事需要,專設總督、巡撫等官,都較布政使為高。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康熙六年(公元2023年)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均為從二品。
(3)、但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陝西省(後分為陝西、甘肅兩省)和湖廣省(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設有兩布政使。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臺、臬臺。
(4)、一般省裡設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第三個負責指揮軍事,很少參與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地位品級從二品,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布政使與清朝布政使區別:
布政使(藩臺)、按察使(臬臺)
清朝的布政使和明朝的布政使有所區別,明初布政使是地方官的一把手,和按察使、指揮使並列第一,分管民政。
而清朝布政使則是總督、巡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具體職責有:承接上級指派的政務、法令宣達到各府、縣,督促其貫徹實施;管理府、縣各級**,按期發放俸祿,考核政績;徵收全省各地賦稅,負責財政收支。
統計全省各府戶籍、稅役、民數、田數等民事內容。類似我們今天分管經濟、人事的副省長。
康熙六年(2023年),在全國各省設有布政使1名,一般都是從二品官階,地方**在稱呼時都簡稱「藩臺」。
按察使的**是專門管理司法和刑名,正三品官階,和布政使並稱「兩司」,清朝不同於明朝的是,地方不設指揮使管理軍事。而在地方駐防八旗和綠營,八旗的歸屬都統、副都統管理。
影視劇中常見的提督**則是省級的最高軍事長官,統管一省綠營。提督歸總督、巡撫節制。清朝地方官一般稱按察使為「臬(niè)臺」。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按察使地位僅次於總督、巡撫,也是屬於高階別的地方長官,而絕非什麼「打醬油」的角色。
10樓:
明朝布政使是行政長官 ,清朝布政使是從二品官。
明初,沿元制,於各地置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公元2023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從二品官)各1人,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
清代的一省行政長官為巡撫,布政使(從二品官)為巡撫的僚屬,略如近代的副省長和民政廳長。
11樓:上海微譜化工技術服務
清代正式定為督、撫屬官,專司一省財賦及人事,與專司刑名的按察司並稱兩司。康熙以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又改變明代做法,於直隸亦設布政使,江蘇則設二員,分駐於江寧與蘇州。
別稱「藩臺」、「藩司」。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的職務,但是帶省長之職。
12樓:瘸腿的傲嬌喵
明初,沿元制,於各地置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公元2023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從二品官)各1人,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
清代的一省行政長官為巡撫,布政使(從二品官)為巡撫的僚屬,略如近代的副省長和民政廳長。
13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是巡撫的屬官,巡撫就是省長,布政使和按察使就相當於一文一武兩個副省長。
14樓:匿名使用者
布政使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巡撫不是省長。巡撫從權力上講相當於省委書記。布政使只負責民政,巡撫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15樓:眾星之管理者
清代一般省裡設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地位品級都是從二品。第一個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負責承宣政令、管理屬官、掌控財賦;第二個的主要任務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個省範圍的刑法之事,相當於現代的省級公、檢、法機關第三個負責指揮軍事,很少參與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
清朝巡撫佈政史使安察使是什麼關係,皋司衙門和藩司衙門分別是什麼
朋友,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巡撫 是一省的最高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長或者省委主席。布政使 一省,或者兩省的專門管理民政的長官,比如兩廣布政使,位置在兩廣總督之下,受總督的管理。按察使 和布政使同級,也是在總督手下,但是負責監視 皋司衙門 巡撫手下衙門,專管財政等民事 相當於財政廳廳長。藩司衙門 巡撫手下...
清朝時期的歸政鄉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自開設到歸併只有6年。據舊志載 歸政即今惠政裡 就是現今廣西平南縣思旺鎮 思界鄉一帶。歸政縣治在今思旺鎮。清朝時期熱河 直隸分別是現在的什麼地方?熱河 承德 直隸 河北 熱河,簡稱熱,省會承德市,是中國舊行政區劃的省份之一,1914年2月劃出,1955年7月29日撤銷。位於目前河北省 遼寧省和內蒙古...
紀曉嵐在清朝是什麼官職,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官
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紀曉嵐最高時被封為協辦大學士,相當於現在的 副總理。紀曉嵐在清朝是個大學士的官職。相當於今天的文化部長。是個很大的官,他非常有才華。紀曉嵐在清朝擔任過的官職有很多,也是一步一步上升的,比如後來他當的協辦大學士,在現在來講,差不多屬於如今的 副總理級別吧。紀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