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互相征戰的主要特點,目的有何不同

2021-05-05 18:44:32 字數 4137 閱讀 2774

1樓:劉悅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互相征戰是為了爭奪霸主而進行的兼併戰爭,有的是為了削弱他人的力量,有的是為了加強國力,從而共同爭奪霸主。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各自都為自身利益而站,可以說是為搶奪地盤和勢力資源發展人口所致。其目的大同小異,只是弱國相對來說為了搶奪更多的資源人口再積聚力量,根源就是經濟的發展,致使大量社會財富**無法管理,諸侯勢力漸漲。其實就是一句話,經濟是所有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3樓:

區域性戰爭為主 只有在某一個國家國力衰退到一定程度勢力強大的國家才會發動全面戰爭來取而代之,不過這種事情在戰國時代強國對強國上就很少出現了 在戰國時代最主要的是勢力弱小的國家聯合起來抗衡強國的入侵 強國也不會直接將勢力弱小的國家直接吞併 因為大家都懂得脣亡齒寒的道理 如果那樣做了 必然會讓某些國家找到藉口聯合起來群起而攻之。總結一下主要特點就是強國:治國為本 蠶食吞併為輔 弱國:

國內政治格局混亂 保國為主 割地求和為輔 強國的目的是實現統一 弱國的目的是不被強國吞併 苟延殘喘的在戰國時代存活下去另尋強國富民之路

4樓:

大國打小國沒理由的多是佔土地人口,有時小國聯合大國打別人是爭面子,當然還有搶風頭樹威信的如齊桓公,還有晉國打鄭國那是晉國國君報復當年鄭國對自己不好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無義戰,樓主應該懂得吧?諸侯國之間的爭鬥大都是利益分贓不均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互相征戰的主要特點,目的有何不

6樓:一夜的邂逅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各自都為自身利益而戰,可以說是為搶奪地盤和勢力資源發展人口所致.其目的大同小異,只是弱國相對來說為了搶奪更多的資源人口再積聚力量,根源就是經濟的發展,致使大量社會財富**無法管理,諸侯勢力漸漲.其實就是一句話,經濟是所有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7樓:匿名使用者

俗話說春秋無義戰,春秋征伐的主要目的就是掠奪資源、土地、和人口,而戰國就更無義戰,戰國各諸侯國主要目的就是兼併他國。

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之間交戰頻繁,試分析這兩個時期在戰爭的目的上有何不同?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是爭霸時期,諸侯國都爭當霸主,戰國時期是兼併戰爭,目的是消滅其他諸侯國。

9樓:千與白的足跡

春秋時期抄諸侯爭霸,各自都為自bai身利益而站,可以說是為du搶奪地盤和勢力資源發展zhi人口所致。其目的dao大同小異,只是弱國相對來說為了搶奪更多的資源人口再積聚力量,根源就是經濟的發展,致使大量社會財富**無法管理,諸侯勢力漸漲。其實就是一句話,經濟是所有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望採納謝謝¥¥

。。。。。。。。。。。。。。。---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春秋是為爭霸而戰,戰國時人民思安,是為結束戰爭而戰

諸侯之間發生戰爭的原因是什麼?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戰爭特點是否相同?

11樓:傾城低調不奢華

戰爭從本質上講

bai都是利益衝突的激化du,只不過zhi春秋時期的戰爭規模dao和頻率不如戰國專,這也就是叫屬戰國時期的原因。

春秋時期的戰爭主要是爭霸戰,戰國特別後期就是兼併戰爭,目的就是一統諸侯之間戰爭原因主要是領導權話語權之爭,也就是爭霸。再有就是利益衝突,各諸侯國統治階層的矛盾激化。

12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3·宜昌)《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版…」據考證,該詩為讚美權齊桓公幫助衛國人打敗狄人(北方遊牧民族)而作,印證了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與以上資訊相關的史實是春秋爭霸。

(2015·孝感)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社會大變革的根本原因是鐵器與牛耕。

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各有什麼特點

13樓:e拍

1、春秋

時期的戰爭特點

(1)春秋時期的戰爭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戰爭有很多貴族之間的禮儀,戰爭目的是要求對方屈服,而非以消滅對方、獲取對方財富為主要目的。

(2)春秋時期的戰爭很少滅亡敵方的國家,勝利一方更願意扶植一個親自己的力量上臺執政。

(3)春秋時期的軍隊規模不大,很少進行大規模的動員,戰爭時間也比較短。

(4)戰車在戰爭中作用很大。

2、戰國時期的戰爭特點

(1)戰國時期的戰爭就已經逐漸演變為無底線的戰爭,殘酷性大大增強,戰爭的目的是以徹底摧毀、吞併對方國家、掠奪對方財富為最終目的。

(2)戰爭動輒十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蔘與,需要舉國動員,戰爭動輒持續數年。

(3)步兵和騎兵成為主力,戰車基本被淘汰。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戰爭

1、長勺之戰

長勺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2、吳越爭霸

吳越爭霸是指歷史上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互相征伐的一段時期。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吳侵越時所獲戰俘剌死吳王餘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大舉攻楚前,為解除後顧之憂,又曾攻越,佔領檇李(今浙江嘉興南)。

十五年,吳軍主力在楚都郢時,越乘機侵入吳境,雙方矛盾日趨激化。從地緣上看吳國欲爭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國,以解除其後方威脅;而越國欲北進中原,更必先征服吳國才能夠打通北進中原的通道,因而引起延續二十餘年的吳越戰爭。

3、即墨之戰

即墨之戰發生於前284年至前279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齊國堅守防禦轉入**,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即墨之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齊國雖然憑藉此仗復國,但是其實力已江河日下。而燕國亦因此仗由興盛轉為衰弱。

4、邯鄲之戰

邯鄲之戰又稱邯鄲保衛戰,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國與趙、魏、楚聯軍在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進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戰。邯鄲之戰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造成秦**隊近三十萬人的**,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邯鄲之戰是戰國時期東方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導致秦國對六國執行全面打擊政策的破產。秦國被迫改變策略,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外交方針來分化離間東方各國之間的關係,為統一六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14樓:黑妖狐智化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特點:

①戰國時期的戰爭具有封建兼併性質,而春秋時期的戰爭僅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

②春秋爭霸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封建因素的成長。而戰國兼併戰爭在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後,導致一個封建大帝國產生。

現在多說幾句,談一談二者之間的相同點:①都有擴大地盤、掠奪人口的目的。②春秋和戰國時期的戰爭在影響上,都是大吞小、強凌弱,減少了諸侯國數目,加速了奴隸制瓦解和促進了封建制形成。

同時不可避免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諸侯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統一,這樣就形成統一的趨。

15樓:敬事房主刀

春秋時主要是搶錢和勞力,從而使敵國臣服,並不一定要滅掉

戰國時就是為了搶地盤,把敵國吞併掉

戰國時期的戰爭與春秋時期的戰爭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16樓:千成葫蘆家徽

春秋時期的戰爭往往bai不以侵略敵方

du勢力為zhi

目的,而戰國時期的戰爭經常是

dao以徹底地殲滅敵方內,獲取敵方容資源(比如土地、人口等)為目的。簡而言之:春秋時期的戰爭一般是非侵略戰爭(有一些是爭霸戰爭),而戰國時期的戰爭多為侵略戰爭(有一些是兼併戰爭)。

還有具體的作戰方式:春秋時期作戰多為持續一天,而且,按照慣例,不能追擊戰敗後逃跑出五十步之外的敵人,不能重複使敵方將士受傷等等。但是,到了戰國,各處的戰爭已經基本上放棄了春秋時期的作戰方式。

可謂:春秋無義戰,戰國更無義戰。

含有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成語,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有關成語

圍魏救趙 朝秦暮楚 完璧歸趙 退避三舍 臥薪嚐膽 一鳴驚人 老馬識途 紙上談兵 毛遂自薦等等.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有關成語 退避三舍 臥薪嚐膽 圍魏救趙 老馬識途 紙上談兵 三令五申 胡服騎射 負荊請罪 一鳴驚人 朝秦暮楚 退避三舍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臥薪嚐膽 史...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國君剛開始爵位很低到後來都是王了

開始的爵位,還是比較合乎當時規矩的,根據實力 與周王室的疏密等因素,來定。只是到了後來,周室衰微,諸侯強大,才互相吹捧或自己吹捧,把爵位定的很高 更正一下,周天子是帝,不是王,帝和王還是有區別的!楚國在南方,中原各諸侯國看不起他,認為他是南蠻,楚莊王是他自己封的,沒有經過周天子授權,所以他被中原各諸...

在中國處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境內的各諸侯國的軍事力量是不是世界第一啊那時候中國境內的各諸侯國

戰國時,有秦 楚 齊 燕 趙 魏 韓 中山 衛 宋 郯 費 越 薛 莒 陶 薊 代 蜀 苴等 楚國趙國 齊國秦國 韓國燕國 魏國越國 宋國魯國 鄭國衛國 莒國鄒國 杞國蔡國 郯國任國 滕國薛國 費國倪國 曾國繒國 邳國虞國 虢國滑國曹國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國君剛開始爵位很低到後來都是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