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講「一切眾生」只是有情眾生嗎

2021-05-05 19:10:05 字數 1452 閱讀 7408

1樓:匿名使用者

眾生又被翻譯做有情。一切眾生即一切有情。

我過去也為此做過研究,結論就是上面那樣。

2樓:東方不敗

有情眾生包含很廣阿,並非無「思想」的就不是眾生。《 楞嚴經》把眾生細分為十二類有情眾生,此十二類眾生包括了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以及非無想等類。植物屬於無想類眾生。

3樓:熱風

對 有情就是眾生的意思,是一個意思。

不包括植物 山川河流什麼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佛經是佛**按自己對釋迦牟尼佛**的記憶和理解寫的,並不是佛的原話.就象樓上舉的《大般涅盤經》 。《 楞嚴經》內容就相悖.

我覺得學佛不要拘泥於一個名詞或一個語句的表面意思.釋迦牟尼佛也說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其內涵廣大無邊.修煉的人應該在實修中,在自己昇華的層次中去理解,去體悟佛法的真義.

5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眾生】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由眾緣所生,名為眾生。

6樓:匿名使用者

不問自心,問別人,已是顛倒!離心思法,終究虛妄!

什麼是「生」,什麼是「情」,都是你自己的事,一切佛法都是心法,不是字典法!

《藥師經》裡說為「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此「像法轉時」,說法很多。請問,其它佛經是否也如此設定範圍?

7樓:大眉猛

這種說法是後期形成的「大乘佛教」所分的。原始佛教中沒有這種說法。佛法真理是超越時空,國界,種族,永遠契理契機,放之四海而皆可行的。

沒有所謂的為哪階段的眾生,只有因眾生根機不同,佛陀說出相應的法,但這都是方便說,引導說。終極真理亙古不變,沒有拘限。如果因時間關係,佛法變質了,有所謂哪個時期的法,哪個階段的法,那就不叫佛法,不叫真理。

佛法也不侷限於佛教,法是法則,規則,譬如風雨雷電的形成規律,何曾隨時間而變?諸如成住壞空,無常無我,何曾改變?

非情一詞在佛經中的出處?有情無情非情有什麼不同? 50

8樓:好吃牛肉

《大捏盤經》中說:「我說四大無有壽命」。四大即是:

地、水、火、風這組成「色蘊」的四大種。好比石頭,海洋,植物等。這些都是沒有心心所法(你暫時理解為意識與情緒也行)所執持的。

所以稱為:非情。

有情,就是有心識所執持的。

在藏語裡,「有情」的意思是「具心」,意思就是具有心靈的。

所以,有情與非情的區別就是,有心識與無心識之分。

9樓:摩訶十華

意識分別何止有情無情與非情,有數說不盡的分別的。略舉兩例吧,比如植物合歡花,無意識,但它有生命,向陽則開,向昏則閉,驗之不爽,似能意識分別。比如動物草履蟲,無意識,單細胞,但能繁殖作用,如似有情。

唸佛如何迴向一切眾生?請教唸佛如何迴向?

迴向偈是佛教用詞。迴向偈的用處很大,修行的人不論唸經唸佛,唸完了,一定要把迴向偈念一遍的。迴向 有歸攏和趨向的意思,就是要把唸佛唸經的功德彙集到一個目的上去。例如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以佛,但成佛要經歷無量劫。嗎

看機緣 學習基礎 條件 不同人機緣不同。有人依教奉行,這一生唸佛往生,往生極樂就一世成佛了。有人今生聞到佛法,但不信,阿賴耶識也因此種下金剛種子,種子遇到緣總要發芽長大,可能要經過很長時間。但終究還是會結果的。可以看看上邊的 龍女速成佛的故事 成佛是一個漫長的路途,從初信開始到十地 等覺,是何其艱鉅...

一切發生的太快,讓我措手不及,只是一切來的太快,讓我措手不及。那一成熟點

一切發生的意想不到,剛聽到訊息我腦袋都木了 還是一切來的太快,成熟一些。失戀了。愛的人跟了別的人了。一切來的太快。讓我措手不及 我不敢回憶卻忘不了。求 忘情水!失戀的痛苦,往往是人內心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忘記一個人有兩種方式 時間 新歡 你選擇的,就是忘情水!可以用工作,充實自己!可以戶外旅遊,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