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軍城早秋 【原文】: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作者】:嚴武 唐
【註釋】:
1、朔雲:北方的雲。
2、西山,即今四川西部大雪山。
3、飛將:指作者部下的猛將。
4、更:再。
5、莫遣:不要讓。
【背景】: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後來又向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擊敗吐蕃七萬多人,失地收復,安定了蜀地。《軍城早秋》,一方面使我們看到詩人作為鎮守一方的主將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這位統兵主將的詞章文采,能文善武,無怪杜甫稱其為「出群」之才。
【賞析】:
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我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的統治武裝,常於秋高馬肥的季節向內地進犯。「秋風入漢關」就意味著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
「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瞭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注,對敵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著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映,這個反映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注視西山,表現了主將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注的具體內容。西山怎樣呢?寒雲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雲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
「眼中形勢胸中策」(宗澤《早發》),這是一切將領用兵作戰的基本規律。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雲密佈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這一部分內容,正表現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更催」二字暗示戰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而整個戰鬥的結果也自然寓於其中了。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王夫之《董齋詩話》)。
我們如果把
一、二句和
三、四句的內容放在一起來看,就會發現中間有著很大的跳躍。瞭解戰爭的人都知道,一個閉目塞聽、對敵情一無所知的主將,是斷然不會打勝仗的,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戰前主將對敵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詩的
一、二句景中有情,顯示出主將準確地掌握了時機和敵情,這就意味著已經居於主動地位,取得了主動權,取得了克敵制勝的先決條件,這一切正預示著戰爭的順利,因而,勝利也就成了人們意料中的結果,所以讀到
三、四句非但沒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滿足。這首詩寫得開闔跳躍,氣概雄壯,乾淨利落,表現出地道的統帥本色。
詩的思想感情、語言風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個性特徵。這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寫得出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晚間的秋風從西北吹到邊關。登城遠望,月亮高懸在雲彩籠罩的大雪山上。這些都預示著兩軍相鬥即將開始,不能讓敵人一人一馬從戰場逃回。
3樓:匿名使用者
秋天來了邊關很冷,看見雲在雪山上飄著,預兆來臨的戰爭,將領下令士兵不要放過一個敵人
4樓:匿名使用者
《軍城早秋》作於代宗廣德二年(764),正值唐軍與吐蕃軍交戰之際。嚴武作為全軍的統帥,胸懷全域性,腹有良謀,對敵我雙方瞭如指掌,對戰爭的勝利充滿了信心。正因為如此,這首濤雖然僅有四句,卻能一氣呵成,氣魄巨集大,簡煉緊湊,給人以力量和勇氣。
軍城早秋這首詩的讀後感?
5樓:庠序教孝悌義
首先你可以對這一首詩每一句話進行相應的描寫
如果這首詩只有四句那麼你可以寫四個自然段
並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是一篇很好的讀後感
6樓:雪山青松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率領軍隊與入侵的吐蕃軍隊進行激烈戰鬥的情景。詩的大意說:昨天夜間,蕭瑟的秋風吹到我軍駐守的關塞,我警覺到,敵人往往趁秋天草實馬肥時入侵。
走出帳外,見邊境的西山,時而灑滿月光,時而為雲所遮蔽。我再次催促作戰勇猛的將士們,要勇敢殺敵,不要讓入侵敵軍的一人一騎從戰場上逃回去! 詩中表現了邊防將帥一聞到秋風聲就提高了對敵作戰的警惕性,還表現了他們剛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視敵人的豪邁氣概。
詩的格調高昂,讀來使人振奮。
7樓:課文與閱讀
《軍城早秋》是唐代將領嚴武的詩作。此詩描寫作者率領軍隊與入侵的吐蕃軍隊進行激烈戰鬥的情景。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疆的將領,鬥志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
全詩表現了邊防將帥在對敵作戰中的警惕性,以及剛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視敵人的豪邁氣概。格調高昂,讀來使人振奮。
8樓:逸球程名
您的這個問題非常好這首詩我回去要學習一下
軍城早秋這首詩全部讀音
9樓:
昨夜秋風入漢關,
zuó yè qiū fēng rù hàn guān ,朔雲邊月滿西山。
shuò yún biān yuè mǎn xī shān 。
更催飛將追驕虜
gèng cuī fēi jiàng zhuī jiāo lǔ ,莫遣沙場匹馬還。
mò qiǎn shā chǎng pǐ mǎ huán 。
10樓:劉艮祥王霞
這首詩的意思是:秋風起,吐蕃為侵,岷山的雲月都顯的異常凝重。領軍的主將命令將士奮勇追擊入侵的敵人,不要讓敵人一兵一馬生還
11樓:
軍(jūn) 城(chéng) 早(zǎo) 秋(qiū)
唐(táng) 代(dài) :嚴(yán) 武(wǔ)
昨(zuó) 夜(yè) 秋(qiū) 風(fēng) 入(rù) 漢(hàn) 關(guān),
朔(shuò) 雲(yún) 邊(biān) 月(yuè) 滿(mǎn) 西(xī) 山(shān)。
更(gèng) 催(cuī) 飛(fēi) 將(jiàng) 追(zhuī) 驕(jiāo) 虜(lǔ),
莫(mò) 遣(qiǎn) 沙(shā) 場(chǎng) 匹(pǐ) 馬(mǎ) 還(huán)。
12樓:希臘星空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zuó yè qiū fēng rù hàn guān ,shuò yún biān yuè mǎn xī shān 。
gèng cuī fēi jiàng zhuī jiāo lǔ ,mò qiǎn shā chǎng pǐ mǎ huán 。
軍城早秋這首詩描寫的景,事,情是什麼
13樓:雲昭區區
這首《軍城早秋》,一方面顯示了嚴武作為鎮守一方的主將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這位統兵主將的詞章文采,能文善武,無怪杜甫稱其為「出群」之才。
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中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的統治武裝,常於秋高馬肥的季節向內地進犯。「秋風入漢關」就意味著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
「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瞭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注,對敵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著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映,這個反映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注視西山,表現了主將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注的具體內容。西山,寒雲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雲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眼中形勢胸中策」(宗澤《早發》),這是一切將領用兵作戰的基本規律。
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雲密佈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這一部分內容,正表現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更催」二字暗示戰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而整個戰鬥的結果也自然寓於其中了。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王夫之《姜齋詩話》)。
如果把一、二句和
三、四句的內容放在一起來看,就會發現中間有著很大的跳躍。瞭解戰爭的人都知道,一個閉目塞聽、對敵情一無所知的主將,是斷然不會打勝仗的,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戰前主將對敵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詩的
一、二句景中有情,顯示出主將準確地掌握了時機和敵情,這就意味著已經居於主動地位,取得了主動權,取得了克敵制勝的先決條件,這一切正預示著戰爭的順利,因而,勝利也就成了人們意料中的結果,所以讀到
三、四句非但沒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滿足。這首詩寫得開闔跳躍,氣概雄壯,乾淨利落,表現出地道的統帥本色
《軍城早秋》這首詩全部讀音怎麼寫?
14樓:說太多不如沉黙
1.拼音如下: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31
zuó yè qiū fēng rù hàn guān ,shuò yún biān yuè mǎn xī shān 。
gèng cuī fēi jiàng zhuī jiāo lǔ ,mò qiǎn shā chǎng pǐ mǎ huán 。
全詩如下:
2.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1.出自:
唐•嚴武《軍城早秋》
2.釋義:
昨夜蕭瑟的秋風捲入駐守的關塞;極目四望,但見邊月西沉,寒雲滾滾。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將士追擊敵人,不要讓敵人一兵一馬從戰場上逃回。
3.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後來又向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擊敗吐蕃七萬多人,失地收復,安定了蜀地。
4.賞析:
《軍城早秋》一方面使我們看到詩人作為鎮守一方的主將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這位統兵主將的詞章文采,能文善武,無怪杜甫稱其為「出群」之才。
5.作者簡介:
嚴武(726年—765年),字季鷹。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朝中期大臣、詩人,中書侍郎嚴挺之之子。
初為拾遺,後任成都尹。兩次鎮蜀,以軍功封鄭國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於成都,年四十。
追贈尚書左僕射。嚴武雖是武夫,亦能詩。他與詩人杜甫友善,常以詩歌唱和。
《全唐詩》中錄存六首。
軍城早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寓意和情懷
15樓:匿名使用者
【背景】: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後來又向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擊敗吐蕃七萬多人,失地收復,安定了蜀地。《軍城早秋》,一方面使我們看到詩人作為鎮守一方的主將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這位統兵主將的詞章文采,能文善武,無怪杜甫稱其為「出群」之才。
【賞析】:
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我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的統治武裝,常於秋高馬肥的季節向內地進犯。「秋風入漢關」就意味著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
「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瞭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注,對敵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著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映,這個反映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注視西山,表現了主將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注的具體內容。西山怎樣呢?寒雲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雲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
「眼中形勢胸中策」(宗澤《早發》),這是一切將領用兵作戰的基本規律。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雲密佈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這一部分內容,正表現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更催」二字暗示戰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而整個戰鬥的結果也自然寓於其中了。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王夫之《董齋詩話》)。
我們如果把
一、二句和
三、四句的內容放在一起來看,就會發現中間有著很大的跳躍。瞭解戰爭的人都知道,一個閉目塞聽、對敵情一無所知的主將,是斷然不會打勝仗的,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戰前主將對敵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詩的
一、二句景中有情,顯示出主將準確地掌握了時機和敵情,這就意味著已經居於主動地位,取得了主動權,取得了克敵制勝的先決條件,這一切正預示著戰爭的順利,因而,勝利也就成了人們意料中的結果,所以讀到
三、四句非但沒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滿足。這首詩寫得開闔跳躍,氣概雄壯,乾淨利落,表現出地道的統帥本色。
詩的思想感情、語言風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個性特徵。這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寫得出的。
早發白帝城的詩意,《早發白帝城》詩意
早發白帝城的詩意解釋 早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山峰。早發白帝城 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乾元二年 759 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創作的一首詩,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 舟行若飛的情...
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表達了詩來人 遇赦後的輕鬆愉快 源心情,江山的bai壯麗多姿,順水du行舟的舒適融為一zhi體,全詩無不流露出詩人隨心所欲的 dao暢快之感。早發白帝城 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做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 順水行舟的流暢...
早發白帝城是屬於什麼型別的詩,早發白帝城是什麼型別的詩
早發白帝城是屬於七言絕句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譯文清晨乘船辭別了白帝城,轉眼間回望,白帝城早已彩雲縈繞,迢迢遠去了,千里水程一日而過,不知不覺到了江陵。水流似箭,小船若飛,萬重山峰,一晃而過。雖然兩岸風光無限,但依稀記得連成一片的猿啼之聲了。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