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與孩子溝通哪些方面的內容,家長跟孩子談心該聊些什麼內容?為什麼雙方都感覺無話可說?

2021-06-03 19:03:50 字數 4869 閱讀 1613

1樓:匿名使用者

溝通的內容,主要是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和方面,一句話,孩子和父母就是朋友,無話不談,就達到目的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句話 讓你的孩子快樂 給他一個寬鬆的環境 沒有比這各個重要的

溝通什麼??任何事!

如果你不能作到 那麼晚輩只能說您不是合格的父母

3樓:源鵬鯨

孩子需要的就是你要溝通的.溝通從心開始,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要真誠平等地交流.如果你和孩子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的時候,你就要反省自己對孩子的關注有多少,而且孩子需要的關注又有多少.

很多家長以為每天都給孩子做吃的,穿的,已經夠關心的了,那你可以問問孩子,他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小一點的孩子是和家長一起玩遊戲,青春期的孩子是家長多給一點空間,不要嘮嘮叨叨的就是學習,可以問問他的偶像是誰,為什麼喜歡他呀.總之,如果你的心裡充滿愛和平等,那就有說不完的話.

我相信你是非常愛孩子的,但你要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愛他,這樣你們的關係一定會好轉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你想說的任何內容,你想知道的孩子的任何方面的情況。

5樓:愛鑽研

應該是很多。要看你孩子的性格、需求。原則是要讓孩子願意與家長溝通、你的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是什麼(如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質方面、性格完善方面、學習態度方面)、選擇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環境、合適的方式,目的是因勢利導。

具體來說比如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聊起,孩子關心足球,跟他(她)聊足球、孩子的老師、同學、學校生活、孩子游戲,這就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嘗試,總之當家長的應該與孩子一起成長。

6樓:琴曜邇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實際是兩個生命的碰撞。應該說,碰撞所產生的內容是無限豐富的,它所達到的高度也是沒有止境的。每一位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上,不要滿足於初見成效,而應該學習教育的藝術,不斷提高溝通的層次,使親子關係達到更高的境界。

根據許多成功的經驗,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藝術,主要表現在傾聽、發現、童心未泯、老謀深算、哪壺先開提哪壺、說話算話等幾個方面。

許多聰明的家長就是注意了傾聽(即使自己不感興趣的話也要耐著性子聽),誘出來孩子一串串心裡話,使溝通變得很容易。有一位家長向我諮詢"孩子太不愛說話怎麼辦",奇怪的是他的孩子和我談起汽車來卻是口若懸河。後來我終於發現原因就是母親說話太多,不注意傾聽。

在半小時內,只聽見母親一個人在講,孩子剛要講,又被母親搶了話茬,孩子只好在一邊苦笑。

所謂傾聽,就是不但要努力地聽進去,而且要思考,注重發現孩子談話中的閃光點。發現孩子第一次正確運用成語,要給予讚賞;第一次引用了一首古詩,要表示受到感動;發現孩子能夠慷慨陳詞,有理有據地爭辯,就應該有意地驚呼:"我家出了一個雄辯家!

"。這樣,孩子不但願意經常和家長溝通,而且還會自動提高溝通的質量。

兩代人溝通的藝術,在於家長既是"童心未泯",又會"老謀深算"。做不到"童心未泯",孩子對家長敬而遠之,沒有共同語言;而只有"童心未泯",沒有"老謀深算",則無法引導孩子。

有些家長和孩子溝通常常失敗的原因,就是"恨鐵不成鋼","哪壺不開提哪壺"。其實溝通成功的藝術就在於"哪壺先開提哪壺"。

有個平時動作總是慢騰騰的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對父親說:"爸爸,今天體育課上我跑了第一名!"父親有點納悶,但還是說:

"小冠軍,快把比賽的實況給爸爸描述一下吧!"原來是上體育課的時候,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比賽,這個孩子在小組跑了最後一名。然後每組最後一名同學再比賽一次,這個孩子就是這次"安慰賽"的冠軍。

孩子明明是小組比賽的最後一名,只是可憐的敗將中的冠軍,還值得高興嗎?但是通過談話父親發現的是孩子可貴的自尊心,於是決定和孩子一起慶祝"過五關斬六將",閉口不談"敗走麥城"。試問,哪個孩子不願意和這樣一個能理解自己的父親溝通呢?

有些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上過於急躁,總幻想一兩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為知心朋友。這不可能,因為兩代人年齡差異很大,又成長在不同時代,理解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只有急切的心情,缺少紮實的行動,那就只好在親子關係上長期吃著"夾生飯"。

和所有的友誼一樣,兩代人的溝通關鍵是一個"信"字。"說話算數"道理很簡單,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如果不肯學習"曾子殺豬教子",那就只能在家中成為整天高喊"狼來了"而無人理睬的可憐蟲,**還談得到兩代人的溝通?

許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小時候喜歡跟家長說些學校裡的事———誰惹老師生氣了,誰和誰打架了等等,可孩子上了中學後,話就變少了,家長問起學校的事,孩子也只有簡單的兩個字:「還行!

」} i/nq,go^e-h0 為什麼到了中學之後,家長和孩子之間就好像有了一條鴻溝?怎樣才能走近孩子呢? 度多醫藥w u2b%osl5d

我們在做調查時曾讓學生用五分鐘寫出家長常說的話,出現頻率高的是:「快起床!都快6點了!

」「你真不爭氣!你要是有×××一半我也沒白受累!」「上課注意聽講!

」「嘴皮子都磨破了,你怎麼就不長記性!」「別磨蹭!快寫作業!

」「現在不好好學,將來怎麼辦!」「怎麼又考這麼點分!」「不是這道題錯就是那道題錯,就沒有全對的時候!

」「把電視關了!有什麼好看的!」家長可能覺得這些話都是必須要叮囑的,但卻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這種簡單的說教在內心世界日益豐富的孩子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天天講,月月講,不把孩子說煩才怪呢!

hvjp7l@v+e0 下面是孩子們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請給我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因為我長大了!」「別整天嘮叨我!

」「嚴格要求,我沒意見,可太嚴了我受不了!」「請支援我做些我喜歡做的事!」「讓我有點自己的小祕密,好嗎?

」「我希望得到鼓勵,別總是責備。」「別老當著別人的面指責我,我也有自尊心!」對於家長來說,要教育好孩子,必須要了解他們,要接納他們已經長大的事實,否則只會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3dn2|1@s)w0 許多聰明的家長非常注意傾聽,即使自己不感興趣的話也能耐著性子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使溝通變得很容易。所謂傾聽,就是不但要努力地聽進去,而且要思考,注重發現孩子談話中的閃光點。發現孩子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時,要讚賞,要表示受到感動;發現孩子能夠慷慨陳詞,有理有據地爭辯,就應該有意地驚呼:

「我家出了一個雄辯家!」。這樣,孩子不但願意經常和家長溝通,而且還會自動提高溝通的質量。

,uhsrx i$e9q0 兩代人溝通的藝術,在於家長既要「童心未泯」,又要「老謀深算」。做不到「童心未泯」,孩子對家長敬而遠之,沒有共同語言;而只有「童心未泯」,沒有「老謀深算」,則無法引導孩子。下面是幾個實際可操作的方法:

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與孩子商量———相互尊重、讓孩子決定———學會選擇、給孩子寫信———巧妙地表達、替孩子著想———留點面子、放孩子出去———認識社會、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

7樓:匿名使用者

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

家長跟孩子談心該聊些什麼內容?為什麼雙方都感覺無話可說?

8樓:安卓基佬

好多家長都感到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跟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以前無話不談,現在說不了幾句話就沒詞了。一般都認為這是代溝,出現這種情況是必然的,所以好多家長就心安理得,任其發展下去。

而這樣下去,家長跟孩子的隔閡只會越來越深,感情只會越來越淡薄。這樣一來,時間一長,孩子就很容易出現問題,甚至走上邪路。

跟孩子談心交流,家長對自己要有個適當定位,要有個恰當的心態,還要有個恰當的切入點,更要想方設法營造一個隨心所欲的自然和諧的氛圍。要隨意一些,不要表現出明顯的目的性。

(1)要給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併為有這樣的父母而引以為自豪。這就給父母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當父母的角色,讓他(她)體驗一下做父母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對換角色,讓孩子體驗一把做家長的感覺,負責整個家庭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

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3)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敞開自己的胸懷,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孩子平等地交談。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她)已是大人的氣氛,讓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權利,同時引導他(她)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如果做到這些,他(她)與父母的共同語言就多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

時間一長,孩子就會什麼都告訴你的,父母和孩子就會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4)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於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於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的成長年代受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缺乏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儘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儘可能地讓孩子說。

「問」在今天是一種高階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家長在這方面應該加強。

(5)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

,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6)創造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家長不能僅僅立足於語言溝通的方式,應該採取多種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比較喜歡**,那就採取**的方式,循循善誘。心理學上有「對立違抗」的說法,就是孩子首先會將攻擊面設定為他最親近的人。

家長的語言符號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種新穎的溝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規的溝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7)充分認識人格型別

作為家長,既要認識到自己的人格型別,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型別。比如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比較外向,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很難更改。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選擇談心內容和交流方式。

行測包含哪些方面內容,「國學」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行測包括言語理解 數量關係 判斷推理 資料分析 常識判斷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行測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內容,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行測試卷單獨成冊,試卷內容包含五大部分,即五大題型,分別為言語理解與表達 數量關係 判斷...

幼小銜接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

幼小銜接,主要培養孩子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提高自理能力。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4.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以上能力的培養其實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 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在幼小銜接階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孩子,幫助孩子進行...

請公婆過來帶孩子,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前溝通

不管是以前的封建社會還是咱們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都是很常見的一個社會現象。可這畢竟是三代人共處一室,難免會有點磕磕絆絆的。既然你想請公公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那還是提前做好一些溝通比較好!那麼,請公公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時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前做好溝通呢?下面,就請聽聽我的一些看法吧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