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出自近代李叔同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在郊外長亭的古道邊,芳草萋萋,鬱鬱蔥蔥的綠一直蔓延到天際.。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溫柔的晚風輕拂細柳,短笛吹出的樂曲時斷時續,在落日餘暉中映著層層疊疊的山峰。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是在天的盡頭,還是在地的角落,我那些知心的朋友啊,如今已經四散不見。
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請喝一杯離別的酒吧,雖然不那麼清澈,但是還說盡我們的快樂,而離別後,你將在今夜的夢中獨自抵禦寂寞.
弘一大師用這些平平常常的熟悉的文字,白描出一幅淡淡的畫卷,在崆礞悽迷的況味裡,輕輕地觸動你心底最脆弱的那一絲眷念,勾勒出你盈眶的淚影。
曲調低迴,一遍遍地不停吟唱,一遍遍慢慢發洩和享受著痛苦的快意。離別的人兒的影子,在記憶中慢慢遠去。
2樓:翱翔roc丶
《送別》李叔同(弘一法師)
這首歌詞共三段,一、三兩段文字相同。第一段寫景,選取了“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等典型的意象,“長亭”、“古道”是古人送別之處,“芳草”在古詩詞中暗喻離情,“晚風拂柳”寫惜別,“柳”與“留”諧音,古人常用“折柳”表達遠離愁別之情。
笛聲往往顯得哀婉幽怨,表達離別的愁緒。“山外山”指路途遙遠,天各一方,在“夕陽”之下,只感受到友情的溫暖、斜陽的溫暖、晚風的溫暖。這一段是環境的描寫,但卻描寫離別場景下,渲染的離別時的哀怨。
第二段是全曲的高潮,表現離別的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過數十年,知交能有幾人?好不容易的幾個知交還散別大半。此時一別,何時再見?
只好“一杯濁酒盡餘歡”,一種無奈的悽美油然而生。
最後,用“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強調以後進一步的思念,惟有夢境。
第三段重複第一段,意象上的強化和音韻上的反覆,形成一種悠遠迴環之美。
3樓:我也想知道阿
出自近代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賞析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學大師。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學日本,2023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
意思:“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首先從景物暗示了送別的情景。
“長亭”、“古道”、“芳草”都寓意了離別。古時城外專設有用以送別的亭子,故有“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的說法。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作者又進一步用離別的意象來渲染離別的情思。“柳者,柳也”,柳幾乎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送別意象,這裡有意強調柳的意象,用意即在於此。
在徐徐的晚風中,柳枝在輕輕風中搖曳,似乎是友人低低的傾訴,輕輕地叩擊著作者的心。此時,又傳來悠悠的笛聲,再晚風中,在這送別的特定情景中,顯得格外悽婉。此情此境作者不由得遙望遠方,遙望友人將取的地方。
看到的是重重的山脈和輝煌的夕陽。
看著眼前的友人將去,作者自然地聯想到其餘的朋友,他們又在何方呢?“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原來大半都星散各地,有的在天涯,有的在海角,他們近況如何,他們在作些什麼。
於是,一念之間,離愁籠罩的心又添上了深沉的思念。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只有傷懷的夢才會夜半醒來,邊自然點明瞭“別夢”的傷懷。自“別夢”中醒來,勢必感到夜半的寒意,回想夢中情景,追憶白天的離別,遙想星散的朋友,自然倍感孤苦,倍感傷懷。最後一句的情景雖是設想,但它非無源之水,而是因情而設,是感情的必然發展,與全詞渾然一體。
回首全詞,意象豐富,意境廣闊,詞義曉暢,韻律和諧,感情纏綿,渾然天成。從表達的感情來看,也是哀而不傷,愁而不悲,很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即中和之美。全詞達到了意象與情思,語言與韻律,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不愧為一曲送別的絕唱。
4樓:龍逸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學大師。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學日本,2023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2023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酈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5樓:仙人掌的憂傷
離別的傷感,對朋友的祝福主要是白描看到的,由於語句詩詞式的音節產生了很好的音韻美感。
另外,長亭是中國人發明了送別休息用的,說芳草連天了,一個連字,寫出了是天涯,友人將別了,草那麼綠和天連在一起了,從此也就和友人天涯相念,讀來不禁惘然。
6樓:匿名使用者
我絕的也可能是離別情
7樓:me記性不好
表達了作者離別的惆悵與傷感之情
《送別》這首詩的意思。
8樓:圭智美胡琛
風景是那樣的美為大意是尋陽五溪的水曲折沿回一直流入巫江,表達了對好友的離去的祝福與不捨,為什麼我還更加感到憂愁呢,你到了那裡一定會很喜歡?遠遠的望去你的帆船已遠在天邊再也看不到。全詩由樂景寫悲情,在蘆花颯颯美好的金秋八月送你離去,只留下日暮時的長江獨自流淌,為世人所傳頌
9樓:馬清寧扶菁
大意是尋陽五溪的水曲折沿回一直流入巫江,風景是那樣的美為,為世人所傳頌,你到了那裡一定會很喜歡,在蘆花颯颯美好的金秋八月送你離去,為什麼我還更加感到憂愁呢?遠遠的望去你的帆船已遠在天邊再也看不到,只留下日暮時的長江獨自流淌。全詩由樂景寫悲情,表達了對好友的離去的祝福與不捨,到最後離去時的孤獨落寞。
10樓:倪微微
會唱歌的中國人,多數都會唱李叔同這首《送別》.2023年,在杭州第一師範任教的李叔同,寫了這首著名的《送別》.
它屬於李叔同早年創作的“學堂樂歌”.所謂“學堂樂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負的知識分子,鼓吹**對思想啟蒙的重大作用,積極提倡在學校中開設**課.同時,一些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學子,借當時流行於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上新詞,編成新的歌曲.
此外,“學堂樂歌”還常常採用中國古典詩詞來填寫新的歌詞.李叔同的《送別》,就具有這些鮮明的“學堂樂歌”特點:一是用古典詩詞體填寫歌詞,二是選用美國流行曲調作譜.
不瞭解這些背景,難免會對《送別》不同於現代歌曲的某些特點,感到困惑和不解.為送別朋友而賦詩,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基本母題.送別詩,是唐詩宋詞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李白《送友人》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齡的: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都是送別詩中千古流傳的名句.至於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與李叔同的《送別》,有許多的相通之處.
《送別》的意象和語言,基本上是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別》以短短的一首歌詞,把這些意象都集中起來,以一種“集大成”的衝擊力,強烈震撼著中國人的離別“集體無意識”.
所以,《送別》也就成為中國人離別的一種文化心理符號.古代送別詩,一般都是為送別某一個朋友而寫的,是實有其人.
但耐人尋味的是,根據目前的材料,還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別》是寫給哪一位朋友.在我看來,《送別》並不是為具體的友人而寫,而是一首無所明指的象徵送別詩.《送別》分三段,第一段是“寫景”,寫長亭外,古道邊送別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則是抒情,抒發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從文字上看,是對第一段的重複,其實不然,是文字重複而意蘊昇華:
經歷了“送友離別”,而感悟到人生短暫,猶如日落,充滿著徹骨的寒意.整首歌詞瀰漫著濃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著出世頓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別》實際上是用無所明指的象徵,傳達出李叔同送別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紅塵的覺悟.所以,《送別》不僅僅是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驪歌;而是李叔同即將告別人間、棄世出家的“前奏曲”.
《送別》李叔同,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11樓:古今漢語教育
《送別》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
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這是送別摯友許幻園的原創作品。表達李叔同對在上海“天涯五友”“金蘭之交”友人分別時的情感,李叔同與許幻園宣揚民權思想,提倡移風易俗,宣傳男女婚姻自主。
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趕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於此歌送別許幻園。
12樓:匿名使用者
李叔同的《送別》全文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送別》這首詩的意思是:以短短的一首歌詞,把古人送別的意象都集中起來,以一種“集大成”的衝擊力,強烈震撼著中國人離別的“ 集體無意識”,成為中國人送友離別的一種文化心理符號。
古代送別詩,一般都是為送別某一個朋友而寫的,是確有其人。但耐人尋味的是,根據目前已有的資料,還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別》是寫給哪一位朋友。在我看來,《送別》並不 是為哪個友人而寫,而是一首無所明指的象徵送別詩。
《送別》分三段,第一段是“寫景” ,寫在長亭外、古道邊送別的畫面;第二段則是抒情,抒發知交零落天涯的心靈悲慨;第三段從文字上看,是對第一段的重複,其實不然,是文字重複而意蘊昇華:經歷了“送友離別 ”,而感悟到人生短暫,猶如日落,充滿著徹骨的寒意。
整首歌詞瀰漫著濃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著頓悟出世的暗示。
《送別》,實際上是李叔同以送別朋友為緣由,用無所明指的象徵,傳達出感悟人生、 看破紅塵的覺悟。所以,《送別》不僅僅是朋友之間揮手相送的驪歌;而是李叔同即將告別人間、棄世出家的“前奏曲”。以上供參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賞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首先從景物暗示了送別的情景。長亭 古道 芳草 都寓意了離別。古時城外專設有用以送別的亭子,故有 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的說法。古道 即道路,但加一 古 字,便有了幾分荒悽之感。古詩詞中每每用著一意象來輔助離愁別緒。而芳草在古詩詞中也常是離愁別緒的比附物件。因為草有生命力...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的歌名
李叔同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並非詞人的自...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是啥歌來著,求歌名
李叔同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並非詞人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