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河傳楊穎
溫度監控指標如下: 內外溫差:小於25℃;
降溫速度:小於1~2.0℃/d; 揭開保溫層時的溫差:小於15℃。
監測週期與頻率如下:
混凝土澆築 初凝前:每0.5h 測一次; 混凝土澆築結束後12h:
每2h 測一次; 混凝土澆築結束後24h:每4h 測一次; 混凝土澆築結束後72h:每8h 測一次; 混凝土澆築結束後15d:
每24h 測一次; 當內外溫差小於15℃時 ,停止測溫。
材料特點
結構厚實,混凝土量大,工程條件複雜(一般都是地下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要求高,水泥水化熱較大(預計超過25度),易使結構物產生溫度變形。大體積混凝土除了最小斷面和內外溫度有一定的規定外,對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
因為平面尺寸過大,約束作用所產生的溫度力也愈大,如採取控制溫度措施不當,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極限值時,則易產生裂縫。
大體積混凝土所選用的原材料應注意以下幾點:
1、粗骨料宜採用連續級配,細骨料宜採用中砂。
2、外加劑宜採用緩凝劑、減水劑;摻合料宜採用粉煤灰、礦渣粉等。
3、大體積混凝土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應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4、水泥應儘量選用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的水泥,優先採用中熱矽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矽酸鹽水泥、大壩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粉煤灰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等。
2樓:力弘盛
施工規範 gb50496-2009中第6條溫控施工的現場監測與試驗的要求:
6.0.1
澆築體裡表溫差、降溫速率、
及溫度應變的測試,在
後7天內,每晝夜可不少於24次;以後可按每晝夜6-8次進行測試,入模溫度進行測量,每臺班不少於2次。
6.0.2
澆築體內監測點的佈置,以真實地反映出
體內最高溫升、最大應變、裡表溫差、降溫速率及
為原則,一般可按下列方式佈置:
監測點的佈置範圍以所選
體平面圖對稱軸線的半條軸線為測試區,在測試區內監測點按平面分層佈置;
在測試區內,監測點的位置與數量可根據溫凝土澆築體內溫度場和應力場的分佈情況及溫控的要求確定,經理論計算基本可以確定溫度場和應力場規律的可以將測點沿最不利位置佈置;
在基礎平面對稱軸線上,監測點位宜不少於4處,感測器佈置應充分考慮結構的幾何尺寸;
沿混凝土澆築體厚度方向,每一點位的測點數量,宜不少於5點;
保溫養護效果及
監測點數量應根據具體需要確定;
混凝土澆築體的外表溫度,應以混凝土外表以內50mm處的溫度為準;
混凝土澆築體底面的溫度,應以混凝土澆築體底面上50mm處的溫度為準。
6.0.3 測溫元件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列規定:
3樓:烽火殘世
以下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範gb50496-2009討論稿對測溫的要求:
6 溫控施工的現場監測與試驗
6.0.1 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體裡表溫差、降溫速率、環境溫度及溫度應變的測試,在混凝土澆築後7天內,每晝夜可不少於24次;以後可按每晝夜6-8次進行測試,入模溫度進行測量,每臺班不少於2次。
6.0.2 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體內監測點的佈置,以真實地反映出混凝土澆築體內最高溫升、最大應變、裡表溫差、降溫速率及環境溫度為原則,一般可按下列方式佈置:
1 監測點的佈置範圍以所選混凝土澆築體平面圖對稱軸線的半條軸線為測試區,在測試區內監測點按平面分層佈置;
2 在測試區內,監測點的位置與數量可根據溫凝土澆築體內溫度場和應力場的分佈情況及溫控的要求確定,經理論計算基本可以確定溫度場和應力場規律的可以將測點沿最不利位置佈置;
3 在基礎平面對稱軸線上,監測點位宜不少於4處,感測器佈置應充分考慮結構的幾何尺寸; 4 沿混凝土澆築體厚度方向,每一點位的測點數量,宜不少於5點; 5 保溫養護效果及環境溫度監測點數量應根據具體需要確定;
6 混凝土澆築體的外表溫度,應以混凝土外表以內50mm處的溫度為準; 7 混凝土澆築體底面的溫度,應以混凝土澆築體底面上50mm處的溫度為準。 6.0.
3 測溫元件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列規定:
1 測溫元件的測溫誤差應不大於0.3℃(25℃環境下); 2 測試範圍:-30~150℃; 3 絕緣電阻大於500mω
6.0.4 應變測試元件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列規定: 1 測試誤差應不大於1.0με; 2 測試範圍:-1000~1000με; 3 絕緣電阻大於500mω;
6.0.5 溫度和應變測試元件的安裝及保護符合下列規定:
1 測試元件安裝前,必須在水下1m處經過浸泡24h不損壞;
2 測試元件接頭安裝位置應準確,固定牢固,並與結構鋼筋及固定架金屬體絕熱; 3 測試元件的引出線宜集中佈置,並加以保護;
4 測試元件周圍應進行保護,混凝土澆築過程中,下料時不得直接衝擊測試測溫元件及其引出線;振搗時,振搗器不得觸及測溫元件及引出線。
6.0.6 測試過程中宜及時描繪出各點的溫度變化曲線和斷面的溫度分佈曲線; 6.0.7 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應變測試時,應設定一定數量的零應力測點。
按照以前的規範,對大體積混凝土測溫實際要求不是很細,中冶在主持編制新的大體積規範,不知道正式版批了沒有。 按傳統做法: 埋設上中下三點,下點離板底100mm,中間點局厚度中間,上點板頂以下100mm(也有觀點應該就是表面的),這是垂直步點原則。
另外,從平面來看,應該根據構件特點(代表性)確定測溫點的佈置,不用太近,當然也不能太遠,主要根據構件特點,平板我一般大概10m左右方格。
測溫點的埋設方法,最簡單就是埋設豎直測溫管(鐵的或pvc),個人認為此做法可能偏差較大,因為中間一般溫度最高,但是熱通過對流可能造成孔口溫度高於混凝土溫度;還有一種方式是埋設測溫導線(熱電耦),伸出三根導線(一般用根12鋼筋豎直綁紮牢固),用配套手持電子測溫儀測溫,很方便。這儀器導線有便宜的也有貴的,便宜的一根導線幾毛錢,儀器幾百到千把塊都有。最先進的還有一種無線測溫的,適合於特別大的大體積混凝土,可能比較貴,沒用過,但是很方便。
測溫頻率:
由於在養護開始階段,混凝土溫升比較快,在前15天,對混凝土每2個小時測溫一次,以後對混凝土每4個小時測溫一次。
中止測溫條件:測溫主要控制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差,表面和大氣溫差不超過25度,(測量最高溫度-最低氣溫),控制降溫梯度一般每天不超3度,至表面溫度和大氣溫度之差小於25度就可以撤除保溫。
測溫點佈置原則:測點須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體積砼內各部位的溫度,從大體積混凝土高度斷面考慮,應包括底面、中心和上表面,從平面考慮應包括中部和邊角區。但首先考慮溫度變化敏感區,這是規程裡面要求的!
但是在具體實施中還是有經驗的元素,舉例說明一下吧!
某高層住宅樓工程地上14層,區域性15層,地下2層,剪力牆結構,總建築面積27216.6m2。施工中採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測溫方案:測溫點的佈置——為保證測溫點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混凝土測溫孔按不大於25mm一個孔的原則佈置,工程共佈置56箇中層測溫點和56個表層測溫點。
中層測溫點處預埋600mm長測溫管,測溫管用dn20鐵管制作,底部用鐵板封死,埋入混凝土內550mm,上部外露50mm。表面測溫點預埋200mm長測溫管,埋入混凝土內50mm,外露50mm。待底板鋼筋綁紮好後,將測溫孔的鐵管點焊在排架鋼筋上,上部管口用塑料袋包住以防灌進混凝土。
測溫管口在測溫和不測溫時,都要用棉花堵緊,測溫儀在測溫孔停留時間應在大於3分鐘時進行讀數,並作好記錄。注意:一個測溫孔只能反映一個點的資料,不能採取通過沿孔洞高度變動測溫探頭的方法來測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溫度。
根據底板的高度測溫點可分為表面測溫點、中部測溫點、底層測溫點,每處距表皮不小於50mm。工程基層已設定滑移層,可以抵減大體積混凝土底板的內外約束,因此未考慮底層測溫點。表面測溫點的高度為底板頂標高下返50mm;中部測溫點的高度為底板頂標高下返550mm板厚
4樓:匿名使用者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上應該有提到,也就是控制溫度以達到良好的效能
5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常用的是:採用建築電子測溫儀(jdc-2)配合預埋測溫導線進行測溫。具體操作如下:
(1)、混凝土澆搗前測出各測溫探頭的初始溫度值,並作好記錄。
(2)、混凝土澆搗前測出大氣溫度及入模混凝土溫度並作好記錄。
(3)、自混凝土入模至澆搗完畢的四天期間內每隔二小時測溫一次,以後每隔四小時測溫一次。一般十~十四天後可停止測溫,或溫度梯度<20度時,可停止測溫。
(4)、每測溫一次,應記錄、計算每個測溫點的升降值及溫差值。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應注意哪些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回答的就挺好,你可以看看大體積砼施工規範。。。。
大體積混凝土有哪幾種澆築方案,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方案有哪幾種?各自的適用範圍?
一 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澆築方案 一般有全面分層 分段分層和斜面分層三種方案。1.全面分層 就是在整個結構內全面分層澆築混凝土,要求每一層的混凝土澆築必須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此澆築方案適用於平面尺寸不太大的結構,施工時宜從短邊開始,順著長邊方向推進,有時也可從中間開始向兩端進行或從兩端向中間推...
大體積混凝土開裂還有什麼辦法處理嗎?
1 清除澆築表面的浮漿 軟弱混凝土層及鬆動的石子,並均勻露出粗骨料 2 在上層混凝土澆築前,應用壓力水沖洗混凝土表面的汙物,充分溼潤,但不得有水 3 對非泵送及低流動度混凝土,在澆築上層混凝土時,應採取接漿措施。混凝土,簡稱為 砼 t ng 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複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
大體積混凝土入模溫度不高於30還是
大體積混凝土在夏季炎熱季節施工砼入模溫度不宜查過30攝氏度 冬期施工時入模溫度不宜低於5攝氏度。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几何尺寸不小於1m的大體量混凝土,或預計會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溫度變化和收縮而導致有害裂縫產生的混凝土,稱之為大體積混凝土。現代建築中時常涉及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如高層樓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