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得負反饋組態是什麼

2021-08-10 21:05:17 字數 1798 閱讀 3801

1樓:二噸茅臺

輸入極和輸出極是哪兩個極,剩下的那個極就是共什麼。

這個很簡單,就是看輸入極和輸出極是哪兩個極,剩下的那個極就是共什麼了。比如從基極輸入,集電極輸出,就是共射。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簡介:

在電路結構上,該電路的負載接在發射極上,而集電極直接接電源ucc,對交流訊號而言,集電極相當於接地,成為輸入、輸出的公共端,因此該電路稱為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因為輸出電壓從發射極取出,因此該電路也叫射極輸出器。

該電路常稱為射極輸出器或射極跟隨器,它引入了電壓串聯負反饋,輸入電阻較大,而輸出電阻很小。其實共集電極放大電路也有兩種常見形式:共集電極基本放大電路和固定偏壓式的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後一種電路形式基極電位vb固定不變,故該電路靜態工作點無疑是穩定的,無需過多討論。電路靜態工作點是否穩定問題的爭議,主要有兩類觀點。

該電路靜態工作點穩定。原因在於:將其與共射極固定偏壓電路的穩定靜態工作點原理簡單對比,二者在發射極都接入了射極偏置電阻re,作用是在直流通路中引入直流負反饋,從而穩定靜態工作點。

該電路靜態工作點不穩定。原

因在於:該電路的基極電位vb是不穩定的,不屬於固定偏壓電路,所以以上所述的直流負反饋達不到其應有的效果,故靜態工作點是不穩定的。

2樓:墨汁諾

共集電極電路就是共發射極電路施加了百分之百的電壓串聯負反饋。頻率特性好,是負反饋實現的。

1、判斷是並聯反饋還是串聯反饋:把輸入端對地短路,如果反饋消失則是並聯反饋,如果反饋加強則是串聯反饋。結合本圖:

如果把輸入端(運放的-)對地短路,則反饋訊號也被短路了(消失了),所以本電路是並聯型反饋。

2、判斷是電壓反饋還是電流反饋:把輸出端對地短路,如果反饋消失則是電壓反饋,否則是電流反饋。本電路如果把uo對地短路後反饋訊號也短路了,所以是電壓型反饋。

3樓:僑盈

電壓交直流串聯負反饋

由整合運放組成的四種組態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4樓:呼呼三號

電壓串聯負反饋,穩定輸出電壓,增大輸入電阻電壓並聯負反饋,減小輸入電阻

電流串聯負反饋,穩定輸出電流,增大輸入電阻電流並聯負反饋,減小輸入電阻

5樓:匿名使用者

四種組合方式主要是根據不同的穩定目標值,給定與反饋訊號源情況和不同的電路結構進行選擇。

1、電壓負反饋主要是穩定輸出電壓,電路負反饋主要是穩定輸出電流;

2、如果反饋網路輸入端是電壓源,則採用串聯反饋形式。如果如果反饋網路輸入端是電流源,則採用並聯反饋形式。

3、串聯負反饋或者電流負反饋將使整個電路的輸入電阻增加,而並聯負反饋或者電壓負反饋將使整個電路的輸入電阻降低。

由以上幾種情況,你可要列成一個**,這樣就能很快發現其中的各自作用了。

在整合放大電路中的幾負反饋放大器四種組態怎樣判斷?.

6樓:紫金男兒

一:負載短路法:

來將負載短路,若反饋自不存在,則為電壓反饋,否則為電流反饋。

二:直接觀察法:a:

對於運放電路,反饋接在負載與放大器間則為電壓反饋,接在負載與地間,則為電流反饋。b:對於電晶體,接輸出端為電壓反饋,接輸出的另一端(地端)為電流反饋。

7樓:太行山上的旗手

只要判斷反饋網路與放大器輸出端和輸入端的關係就可以了,具體方法:

1、若反饋網路直接與輸出端相連則為電壓取樣,否則為電流取樣。

2、若反饋網路直接與輸入端相連則為並聯比較,否則為串聯比較。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的電流放大倍數是正是負?我認為是正的,因為是

共集電極放大 電路抄的電流放大倍數襲是正的,電 bai壓放大倍數du也是正的。從共集zhi電極放大電路也dao稱為電壓跟隨器也能看出這一點。要是負的,豈不就成了反號器了!幾乎所有類比電子技術著作都是這麼寫的。唯有楊素行的模電書說是負的。楊書因為先得出共集電極放大電路的電流放大倍數是負的錯誤結論 第2...

共集電極電路為什麼沒有電壓放大能力 公式我不太看的懂,能不能講的通俗一些

你也可以忽略電流的比例關係,認為電流相等的話相當於取了個分壓,當讓沒有電壓放大倍數了,但是因為電流存在比例關係,所以電流是放大了的 仔細看一下電路的抄構成,在輸入端應用bai一下基爾霍夫電du壓定律,可 以得到這樣一的zhi結論 dao輸入電壓 輸出電壓 管子的be結電壓,輸出電壓比輸入電壓小。而電...

如果分壓式偏置共射放大電路中,將npn型三極體換成pnp型

你好 只要將電源極性 電解電容的極性同時對調一下就行了。1 電bai源的極性跟三極 du管沒有關係,原來是採zhi用正電dao源的,還可以繼續採用 版2 基極分壓電阻,權如果數值不等,就上下換個位,基極連線點不變 3 集電極電阻,原來接電源端的,換過來接地 4 發射極原來接地的,換過來接到電源端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