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清朝取代,為何後世卻說,這是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

2021-09-12 07:14:23 字數 3944 閱讀 4449

1樓:看看可否改變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在煤山上自縊,宣告著明朝統治的結束。這個統治了中原276年時間的大明,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之後,明朝被清朝所取代。

即便仍然逃不過亡國的命運,但在後世心中,明朝仍然是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我國歷史上有那麼多朝代,大一統超過兩百年的也有西漢、唐、宋、明、清這幾朝,為何後世偏偏卻說,明朝是史書最有骨氣的朝代呢?

回看這幾個朝代,西漢雖然威震四方,但也與匈奴和親。唐宋雖然繁榮鼎盛,但和親割地的事也沒少做。和親到了清朝更是達到頂峰。

反觀明朝是唯一「不納貢,不稱臣,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

儘管明朝有很多皇帝,都遭到後世吐槽,但整個明朝留給後人的氣節,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今天,我們就挑選幾個方面來聊聊,明朝是多麼有骨氣。

一、不和親

美其名曰和親,實際上就是中原統治者,與外族或外國出於各種目的,從而達成的一種政治聯姻。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和親事例有:漢朝王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嫁松贊干布,以及清朝的滿蒙聯姻等等。

而明朝,是整個276年都沒有和親的朝代。當時明朝與元朝不死不休,提出的口號就是: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紀陳綱,救濟斯民。」

和親是不可能和親的,我們的目的就是滅掉你們這些胡人。

因此明朝不管在如何困難的情況下,都不會想著利用女人去換取和平。甚至當時人們的意識就是,如果要堂堂明朝公主外嫁藩國,那將會是整個國家的恥辱,寧可血戰到底,也絕對不提和親。

二、天子守國門

前面提到明朝與元朝不死不休,朱元璋就把蒙古人都趕到草原上放羊去了。但是在中原過慣舒服生活的他們,**甘願就這樣去放羊,所以他們仍然時時想著南下入侵。

朱元璋稱帝后,就將自己的兒子封為藩王,派他們去邊境鎮守,其中朱棣的封地就是北平,也就是後來的北京。

朱棣到了封地以後,屢次擊退南下入侵的敵人。他登基後,更是直接遷都北京,在這裡守著國門。或許大家現在都認為北京很好,但當時的北京被稱為幽燕之地,舒適程度遠遠不如南京。

但朱棣仍然選擇在這裡堅守,防止北方蠻子入侵。

三、一心死戰

都說明朝的土木堡之變,與宋朝的靖康之恥很像,同樣都是中原王朝損失慘重,皇帝被敵軍俘虜,然而兩朝對於此事的處理態度,卻截然相反。

當金兵打進來後,宋徽宗見情況危急,馬上就禪位給太子趙桓,結果後來兩人都被俘虜了。兩位皇帝不僅受盡金人侮辱,就連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都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而趙構直接跑到南方建立了南宋。

再看明朝,明英宗被俘虜過後,瓦剌不斷用他來威脅朝廷割地賠款,但朝廷毫不理會,直接擁立朱祁鈺登基。當徐有貞提出南遷時,于謙直接說:

「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之後明朝上下一心,最終成功擊退瓦剌軍,而瓦剌軍也乖乖放回了明英宗。還有就是,明英宗受王振慫恿御駕親征,雖然決定是草率了一點,但至少在國難面前,他並沒有選擇屈服,此氣節則是明朝歷代皇帝傳下來的。

四、君王死社稷

明朝末年,朝廷面臨內憂外患,加上天災不斷,崇禎皇帝實在無力迴天,眼看著李自成的起義軍向北京打來。周皇后建議遷都,但是崇禎說什麼都不願意,群臣也紛紛表示願意留下,與國家共存亡。

崇禎無法守住國門,他認為對不起列祖列宗,於是決定君王死社稷。但是在此之前,為了避免妻女受到侮辱,他「狠心」命令周皇后、袁貴妃自盡,甚至親手用劍刺死女兒昭仁公主。

之後崇禎來到煤山,直到這時候,他仍然心繫百姓,於是在衣服上留下遺言: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最後,便自縊殉國。這就是明朝的皇帝,即使戰鬥到最後一刻,也絕對不會投降。

明朝歷時276年,在此期間始終貫徹「不納貢,不稱臣,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宗旨,如此氣節,怎能不被後世所敬仰。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明朝滅亡,當時朝鮮半島仍然堅持用崇禎的國號,可見其影響力。

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最有骨氣的大一統王朝。

2樓:free黎不離

因為明朝的所有皇帝都非常的有骨氣,不會向敵人輕易低頭,比如說拒絕和親、天子守國門等事件,這都是明朝做出來的,所以很多人才會說明朝是最有骨氣的朝代。

3樓:你到底敢不敢

明朝被清朝取代,後世卻說,這是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那是因為明朝的建立是因為自己的女人被搶,所以引發起來的戰爭建立了一個王朝。

4樓:風逸安

明朝皇帝統治期間,從未議過和,更沒有割地賠款過,把進犯中國的人全部打走了。

為什麼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

為什麼說明朝是最有骨氣的一個朝代

5樓:歷史家園

要說中國哪一個朝代最有骨氣,可能有很多種不同的聲音,也許你認為是秦朝,又或是劉邦創立的漢朝,亦或是短命的隋朝,今天筆者說,一個朝代,那就是大明朝,為什麼說大明朝是一個最有骨氣的朝代呢?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不和親

和親這項制度,是從漢朝沿襲下來的,當年劉邦被匈奴人打怕了,最後才想出來和新的辦法,來緩解漢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將大漢王朝的美女一個一個的送去苦寒之地,靠著她們單薄的身體,來挽回漢朝僅有的一點尊嚴。

並且歷史上還出現過幾個非常出名的和親典故,像王昭君出塞,遠嫁吐蕃王朝的文成公主,給我留下的千古美名。對於一個人而已,她們的大義值得讚頌,但是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就是一段恥辱的歷史。

第二,絕不稱臣

稱臣,往往是臣子向國君表達臣服的一種方式,演變成國與國之間,就是像另外一個國家臣服和朝貢,朝貢的大多發生在宗主國和藩屬國之間,目前東南亞的很多小國,曾經在古代都跟中國是藩屬國關係,但同時中國曾經也像其他民族朝貢過,比如像唐朝,李淵建立的唐朝以後,唐朝初期的國力非常薄弱,面對虎視眈眈的突厥人,唐朝不得不一樣朝貢的方式維持著兩國的關係。

自從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後,只有向大明朝朝貢的小國家,從來沒有出現去朝貢其他國家的事情,雖然明朝後期也漸漸出現腐敗現象,國內也一天不如一天,面對虎視眈眈的外族入侵,明朝的歷代皇帝,也從未臣服對方。

第三,割讓土地

割讓土地這件事情了,從古至今都有,特別是清朝時期,也因此慈禧太后背上了千古罵名,李鴻章作為慈禧的代表人,為她簽了不少不平等條約,也因此而背上了不少罵名,真正讓清朝衰落的其實並非是慈禧,而是乾隆皇帝!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雖然一直在跟北方的遊牧民族,海上的強盜周旋,但一直從未妥協過,哪怕明朝覆滅之前,崇禎也未對滿清妥協過,甚至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時,他選擇了自縊而死,保留自己最後的一點顏面。面對生死,誰能不畏懼!足以見得,大明朝的各個皇帝都是有血性的人,雖然明朝也出現過很多腐敗的皇帝,也有出現過大逆不道的事情,比如朱棣,但也都是漢人自家的事情。

當年朱棣登基以後,將都城搬到了北京,一方面也考慮到的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明朝的歷代皇帝都是親自守國門,所以說筆者認為明朝是最有骨氣,和血性的朝代。

6樓: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沒有過和親政策,即便發生了土木之變的情況下也沒有。外敵來了,一個字:

打!當時越南殺了明朝的時臣,朱棣一個字「打」,倭寇來了,嘉靖一個字,「打」!;君臣基本皆有氣節,臣子方面,比如方孝孺,拒絕為朱棣撰寫即位詔書,大義凜然「誅十族又有何妨」,結果朱棣把方孝孺的門生列作一族,誅十族;再比如,嘉靖皇帝想把自己的生父加廟號(這是皇帝死後才有的待遇,而嘉靖皇帝的生父並非明朝皇帝,僅僅是藩王),於是群臣按照有違祖制下跪勸諫,嘉靖皇帝先後一連杖斃16人,最後還有人出來勸諫;再比如史可法,苦守揚州數月,揚州被陷後拒絕投降被殺;抗倭名臣胡宗憲被誣告,寫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詩句自殺身亡;后皇帝方面,明朝部分皇帝雖昏庸,但少有變節的,如被俘的明英宗未曾屈膝諂媚,崇禎寧死不投降,南明隆武帝被清軍俘後絕食而亡;

7樓:匿名使用者

明末的軍頭們經常不戰而降,李自成才打到山西看到山西地形險要想知難而退誰知軍頭獻關的獻關,投降的投降。多爾袞本想著進關打劫誰知軍頭把江山送來。南明5大軍頭幾十萬大軍排著隊投降,都不需要招安。

朱家竟然淪落到與之前最切齒痛恨的倭寇流賊為伍,骨氣在哪呀?

8樓:隱者生悲

很鮮明啊。 你看鄭成功收復臺灣,戚繼光抗倭,明末皇帝崇禎自己上吊也不叫李自成抓住。

唐朝290年 明朝276年 清朝267年,為何多數王朝帝國難破300年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從建立到繁盛最後滅亡的興衰時期,許多有名的大朝代也都是難逃三百年的魔咒。比如唐朝的290年 明朝的276年和清朝的267年,這些自秦朝統一全國以後的王朝都無一超過300年。可是在更遠之前的夏朝存在了500年,商朝存在了600年,周朝更是存在了80...

清朝最後君王都無後代,為何王爺卻子女成群

我認為三個君王產生這樣結果的原因是近親結婚和英年早逝或者繼位過早,但是這些王爺有著相對更多的自由,可以自由尋找妻妾,所以王爺的子女特別多。首先,傳宗接代向來是傳統,但是這三位君王卻沒有留下子嗣,其中的原因就有近親結婚。在古代,是沒有反對近親結婚的條例,相反,還很支援,可能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點。所...

為何清朝皇帝都是瘦子,明朝皇帝都是大胖子

謝邀。這個問題嘛,悅史君先上明朝皇帝圖 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接下來再看看清朝皇帝 清太祖愛新覺羅 努爾哈赤清太宗愛新覺羅 皇太極清世宗愛新覺羅 胤禛這 多的道路悅史君也不多說了,只能說這些年來,大辮子戲的毒害太大了,用電視劇或者電影來學歷史,可以休矣啊!這個觀察得還挺細。從歷史書上的一些畫像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