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知道哪個朝代的古琴出名,叫什麼

2021-12-20 12:50:40 字數 5784 閱讀 5113

1樓:匿名使用者

四大名琴指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猶如鐘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

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

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悽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據說「繞樑」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樑」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有一次,楚莊王竟然連續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拋在腦後。

王妃樊姬異常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中了!過去,夏桀酷愛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

現在,君王如此喜愛『繞樑』之琴,七日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性命嗎?」楚莊王聞言陷入了沉思。他無法抗拒「繞樑」的**,只得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

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樑」絕響了。

「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彈奏的一張琴。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樑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

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樑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結合的精華。

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絃琴,果然聲音不凡。

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漢末魏晉時期出現的古琴名曲叫什麼?

2樓:武君建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一批嚮往超世隱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晉時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時代的戴喁、宗炳、柳惲和柳諧。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晉的蔡琰(文姬)、阮咸、劉琨。著名琴曲有《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烏夜啼》及現存最早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南朝梁丘明所傳)。

重要琴論專著有嵇康的《琴賦》、謝莊的《琴論》、麴瞻的《琴聲律圖》、陳仲儒的《琴用指法》。

3樓:昨佐佑佑

《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烏夜啼》等

古琴從哪個朝代開始有的 ?

4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楊慎《升庵外集》曰:「今之三絃始於元時」。可見早在13、內14世紀時已流行。其起源,有人

容認為三絃是由秦代的「先鼓」發展而來的。,清代毛其齡《西河詞話》:「三絃起於秦時,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

日本學者林廉三先生在《論三絃的起源》一文中也作了「真正的三絃似乎起始在元代」的論述。...並在保持了三絃固有的...使用三絃的彈奏豐富多彩變化無窮,極大的發揮了三絃的**表現力,一改其原來多被作為伴奏樂器的偏向 三絃是古琴的後裔。

這一說法是在三絃的弦鞀起源說的基礎上加進了弦鞀的古琴起源說,歸結為「古琴—弦鞀—三絃」的發展脈序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 列子.湯問篇記載了俞伯牙 鍾子期彈琴和聽琴的故事 成語叫高山流水

6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代就有了```

古琴最早出現於什麼時期??

7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最早出現於周朝,關於古琴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而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所以古琴最早應出現在周朝。

周朝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也盛興於民間撫琴悠閒為主,古琴成為民間深受古人喜愛的樂器,例如《詩經·小雅·鹿鳴》中曰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意思是今日有聽眾在場,我來彈琴一番。

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佳話美談,中間就有伯牙撫琴,後為紀念鍾子期摔斷琴絃,從此棄琴。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四大古琴介紹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1、號鍾:小白稱君,公子糾因奪位之罪被判斷首而亡。公子糾去後,小白曾彈奏號鐘琴,聲聲無奈,聞者落淚。

2、繞樑:琴以「繞樑」命名,足見此琴音色之特點,必然是餘音不斷。「繞樑」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樑」後整天彈琴作樂,連續七天不上朝,後楚莊王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

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樑」絕響了。

3、綠綺:古琴樣式。一說為古琴別稱。

漢代司馬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司馬相如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4、焦尾: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絃琴,果然聲音不凡。

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8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最早出現的時期 在現階段其實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可以給你些傳說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的以供參考。一、傳說與文獻典籍民間傳說伏羲依照鳳凰的形象造琴,使用的也是傳說鳳凰所棲息的桐木。

還有神農說、黃帝說、唐堯說、虞舜說等等幾種。 歷代文獻記載中最多見的,則是有關伏羲制琴的傳說。如《禮記》中載:

「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琴操》也有:「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等說法。

《詩經》(西周初年至春秋)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等。從傳說和歷史文獻看---伏羲堯舜時代

二、考古發現1978 年發掘的曾侯乙墓(葬於公元前433年戰國時期),出土了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一種古琴(十絃琴)。2023年在郭店出土的戰國中期琴。形制與曾侯乙墓的十絃琴十分相近,可證兩者之間的同源關係(中國所見七絃琴的最早出土實物)。

202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墓(公元前168年漢朝)也出土了一張七絃琴,其結構形制與湖北荊門郭店七絃琴基本相同從考古發現看最早的古琴出現在--戰國時期

9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起源於虞舜時代,有三千多年曆史,現存三千多首古代傳譜,2023年11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佈古琴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代曹柔創造了減字譜,使大量古代琴曲得以儲存流傳下來。

10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好像記載禹彈五絃琴治天下

當時是五絃琴 到周代 文王加一根 武王加一根 就成七絃琴當時禹就能彈琴了 說明古琴已經到了成熟階段了 可以往後推幾百年 傳說伏羲伐桐制琴 沒實物記載 不好說但我覺得至少在當時的部落就已經有琴了

古琴在古代一直很流行,那麼古琴最盛時期是哪個時期?

古琴是商代起源的嗎?還是更早.古箏具體出現是在哪個朝代拜託各位了 3q

11樓:荊雨陽

古琴,亦稱七絃琴,或絲桐、綠綺等,因縛弦七根又稱「七絃琴」。琴體由面板和底板膠合而成,形狹長。弦外側的面板上嵌有十三個圓點的「徽」。

唐朝詩人劉長卿詩句:「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其「七絃」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則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關於古琴歷史的長短眾說不一,有說伏羲神農削桐為琴,繩絲為弦,有說起源於更早的巴比倫文化,但都無從定論。從漢代開始已經有文獻記載琴的創制者分別為伏羲(漢《琴操》、《宋史-樂志》)、神農(漢-桓譚《新論》、漢《說文解字》、漢《風俗通義》)及帝舜(漢《尚書》、漢《禮記-樂記》、漢《史記-樂書》)。至今較早出土的琴為戰國初期曾侯乙墓中的十絃琴和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的七絃琴。

前者距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而後者距今則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詩經》中記述「琴」的詩句很多:「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定之方中》)「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雞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鹿鳴》)等。

《樂記》裡也記有:「撞巨鍾、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鏚。」「舜作五絃之琴。

」及《戰國策》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這些記述除了說明「琴」的存在有著悠久的歷史之外,還說明了它在當時社會生活中已有了相當範圍的影響和應用。公元前433年戰國曾侯乙墓的出土「琴」,其整體的結構形制,面板、底板、嶽山、弦軫、雁足及縛弦的方法,這些基本結構都與今天還能見到的唐、宋以來的傳統古琴完全一樣。

所不同的是,琴身較短,僅有67釐米,縛琴絃十根,琴面上刻有方圓形線條淺槽①西漢馬王堆墓出土的「琴」,縛弦七根,體長82.4釐米,形制與曾侯乙墓的出土「琴」一樣,屬同一種樂器,琴面雖仍有淺槽形痕,然從琴的內側側邊,離琴尾全長的三分一處(約五度按音的位置)磨損的痕跡分析,有可能增加了五度音的按音演奏。這兩張出土「琴」與現存唐代以來的古琴,不論在結構形制還是演奏方法,都是同出一源,一脈相承。

它們作為古琴的前身,並發展成唐宋以來的古琴,是符合樂器發展從簡到繁、從多形到定形的邏輯軌跡的。《詩經》等文獻記載與出土「琴」的實物,其年代相近可以說是文實相符,所以古琴有著近三千年的歷史的說法是確鑿可信的。 古琴,是中國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樂器之一。

彈絃樂器。古代稱琴、瑤琴。現代稱古琴、七絃琴。

在中 國古代文獻《詩經》、《左傳》、《國語》、《呂氏春秋》等都有記載。在東周時,各國樂官多精通琴藝,如 楚國鍾義、晉國師曠等。孔子琴藝嫻熟,他教授的「六藝」中,即有彈琴誦詩的內容。

漢魏以來的司馬相如、 蔡邕、嵇康都以彈琴著稱。唐代李嶠、李欣、李白、韓愈、白居易、張枯等詩人,為彈琴寫下了不朽的詩句。 宋徽宗趙佶熱愛琴藝,曾廣搜天下名琴藏於特設的「萬琴堂」。

南宋末年以來,隨著古琴演奏藝術的發展,由 於演奏風格、師承淵源、所據傳譜的不同,形成眾多的琴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 派、廣陵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諸城派、嶺南派等。

古琴製作工藝也有悠久的歷史,制琴名家輩出。唐代、僅四川雷氏家族就有雷霄、雷威、雷珏、雷迅等十 餘人。還有張越、郭亮、李勉等高手。

給後世留下不少精品。宋代名家有朱仁濟、衛中正和金道,元代有朱致 遠、嚴古清、明代有祝公望、張敬修等。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

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 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在項、腰處兩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底板又稱琴底,形 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 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

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 ,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樑,又稱項實。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

絃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 稜形,中空(穿弦用),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琴軫上。琴絃用絲制纏弦。嶽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 弦孔。

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 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用以標記音位。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

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 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 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

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演奏時,將琴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絃、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

有散音七個、 泛音九十一個、技音一百四十七個。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託、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 、滾拂等;左手有吟、猱,綽、注、撞、進復、退復、起等…… 自《琴棋書畫》

有沒有人知道治療哮喘祕方,有沒有人知道治療哮喘祕方

我朋友家祖傳治哮喘,在我們那很出名,給你他的qq號你聯絡一下839466487,手機號不方便公佈,見諒 小青龍湯加減,藥到病除。平時注意保暖,飲食清淡。求一個治哮喘的偏方 沒有偏方可以治好哮喘的 誰知道 哮喘的偏方?由於我有哮喘,我老公見我太辛苦,千萬百計地尋找偏方,我試了,還有效,就是用茶葉7七克...

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蟲子,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蟲子

看樣子應該是臭蟲,主要生活在木板縫和牆角處,用開水就可以燙死。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蟲子?步甲蟲,類似中華蔞步甲。鞘翅目肉食亞目步甲科的通稱。世界已知約2.5 萬種,中國約800種以上。體長1 60 毫米,一般中等大小,色澤幽暗,多為黑色 褐色,常帶金屬光澤,少數色鮮豔,有黃色花斑 體表光潔或被疏毛,...

有沒有人知道這隻貓叫什麼啊,有沒有人知道這隻貓是什麼品種?

叫瓜皮來著 0.0網上有它的表情包 瓜皮bai貓du呀zhi瓜皮貓 dao 版 權 底下那張比較像泰勒斯威夫特meredith 有沒有人知道這隻貓是什麼品種?三花貓就是身上有黑 紅 橘 和白三種顏色的貓,故名為三色貓。三花貓指的是花色,並不區分種類。絕大多數三花貓都是母貓三花貓是身上有三種顏色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