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代司馬的職位有多大,大將軍和大司馬分別是什麼職位?

2022-01-04 08:56:18 字數 5369 閱讀 9416

1樓:匿名使用者

【詞語】:司馬

【注音】:sī mǎ

【釋義】:1.官名。

相傳少昊始置。周時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馬。掌軍旅之事。

漢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為大司馬。後漢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與大將軍並稱二大,至隋廢。後世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侍郎則稱少司馬。

2.官名。《周禮》夏官大司馬之屬官,有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春秋晉作三軍,每軍別置司馬。

其後漢宮門及大將軍、將軍、校尉屬官,都有司馬。邊郡亦置千人司馬,專主兵事,不治民。魏晉以後,州刺史帶將軍開府者,置府僚司馬。

至隋廢州府之任,無復司馬,而有治中。唐制,節度使屬僚有行軍司馬。又於每州置司馬,以安排貶謫或閒散的人。

後世稱府同知曰司馬,本此。 3.王宮外門。

4.指漢文學家司馬相如。 5.

指唐大詩人白居易。白嘗貶江州司馬,故稱。 6.複姓。

2樓:匿名使用者

**的大司馬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部長 地方州郡司馬相當現在的武裝部部長

3樓:匿名使用者

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原本職位低,漢朝將其列為三公。在漢魏戰亂年代,大司馬與大將軍平分大權,後來大司馬被認為是兵部尚書的別稱。殷商時代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掌軍政和軍賦,春秋、戰國沿置。

漢武帝時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後亦加於驃騎將軍,後漢單獨設定,皆開府。隋唐以後為兵部尚書的別稱。

4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 官名。西周開始設定,春秋、戰國時沿用,掌管軍政和軍賦。漢武帝時廢除太尉設定大司馬,後世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侍郎則稱少司馬。

漢代大將軍營五部,部各設定軍司馬一人。魏晉至宋代,司馬均為軍府之官,在將軍之下,綜理一府事務,參與軍事計劃。隋、唐兩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

明、清兩代稱府同知為司馬。《琵琶行(並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九江郡,隋代設定,唐代叫江州或潯陽郡,治所在現在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是州刺史的別稱,當時實際上是閒職。

在唐朝的時候司馬是個多大的官職

5樓:匿名使用者

殷商時代始置,司馬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並稱五官,掌軍政和軍賦,春秋、戰國沿置。漢武帝時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後亦加於驃騎將軍,後漢單獨設定,皆開府。隋唐以後為兵部尚書的別稱。

但是在唐朝「司馬」是一個很特殊的職務。一般京官被貶,都是被貶為司馬,沒有實權,只領俸祿,每天都是遊山玩水的,在唐朝是一個很低階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地方公安局局長吧。

擴充套件資料

司馬:古代職官名稱。馬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佔據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職業化軍隊主要由貴族出身的子弟組成,戰爭方式主要是戰車的列陣對陣衝鋒,而古代的戰車是由馬拉的,所以馬的地位極其重要。

形容哪個國家軍力強盛,就稱呼它為什麼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之類,由於這層關係,司馬其實是專門負責管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軍職。

6樓:匿名使用者

市級公安局局長,可能比這個還要小。根據唐朝「二王八司馬」事件可推出。還有在唐朝長史在司馬之上,長史是從五品。那司馬最多也就是個正六品官。

大將軍和大司馬分別是什麼職位?

7樓:

大將軍這個職位起始於西漢時期,是將軍的最高封號。在大部分朝代中,大將軍相當與三軍總司令,一般掌握實際兵權。而大司馬雖然地位高於大將軍,可以說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地位 ,管軍隊和軍備經營,但是更多的是一種榮譽稱號。

「大司馬」這一官職的歷史則更加悠久,」《周禮》以大司馬為夏官之長,早在黃帝時期,就有「大司馬」一職了,在這之後,西周大司馬姜子牙(呂尚、姜尚),齊國大司馬田穰苴(司馬穰苴)。

大將軍」,始於楚漢戰爭時期。彼時,劉邦在漢中拜韓信為大將軍。由此,韓信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大將軍」。

擴充套件資料

大司馬不僅歷史比大將軍更加悠久,而且,在地位上,大司馬也不遜色於大將軍,甚至高於大將軍。根據史料記載,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劉徹這位千古一帝在位時,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功多,特加號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

在漢武帝在位時,衛青、霍去病等大司馬除了掌管作戰等事務,還可以參與到朝廷事務中,並且直接輔佐皇帝。

到了東漢時期,大司馬為三公之首,掌管軍事。東漢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為虛職,在三公之外另設大司馬,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到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不少位高權重的大臣,都是先擔任大將軍,後晉升為大司馬,也即大司馬的地位在大將軍之上。

比如就魏國來說,公元221年,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後升遷為大司馬。226年,魏明帝曹睿繼位後,曹真進封邵陵侯,升任大將軍。公元230年,曹真到洛陽朝見皇帝,被升為大司馬。

至於蜀漢和東吳的大司馬,也基本是在大將軍的基礎上升遷而來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大將軍,是中國古代各朝經常設定的武官職名,多為高階軍事指揮甚至最高軍事統帥。古代大將軍其實際職權變化很大,歷史上各時期多見以「某某將軍」尊稱為「某某大將軍」的習慣,但是秦漢與三國時期的大將軍職位有很大差異。

大司馬是中國古代對****中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的稱呼。類似於後世的「天下兵馬大元帥」,現代的「武裝部隊總司令」。《周禮》以大司馬為夏官之長。

「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以九伐之法正邦國」。應劭曰:

「司馬,主武也,諸武官亦以為號」(《百官公卿表》)。韋昭《辨釋名》曰: 「大司馬,馬,武也,大總武事也。

大司馬掌軍,古者兵車一車四馬,故以馬名官。訓馬為武者,取其速行也。」

擴充套件資料:

大將軍,古代領兵之最高統帥。始於戰國,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漢代沿置,職掌統兵征戰。事實上多由貴戚擔任,掌握政權,職位甚高。

漢之前,最高軍事武官稱為上將軍,如秦之白起,燕之樂毅,秦末之宋義,項羽,為一國之最高軍事統帥。陳勝,吳廣起義時,趙王武臣任命陳餘為大將軍。

西漢時,劉邦在漢中拜韓信為大將軍,位在諸將上總理軍事,韓信被處死後即不常置。僅戰時臨時受封,戰畢即除。直到劉徹,才因衛青而復置大將軍,作為將軍的最高稱謂,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 。

後又設大司馬,為將軍的加官。

因之前丞相的權力過大,自漢武帝起,章奏的拆讀與審議,轉歸以大將軍為首的尚書。大臣有罪,由尚書劾奏;選任御史大夫,由尚書品定高下;官吏有功遷升,上報尚書;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則面見尚書。丞相若有過失,反由尚書問狀劾奏。

由此,丞相的權力被一步一步的剝奪,只是在禮儀上還是百僚之長。(《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漢武帝改置大司馬大將軍領兵征戰,無征戰時便成為事實上的執政。

大將軍實為中朝官領袖,武帝死時,遺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后王鳳等皆以大司馬、大將軍預聞政事。漢成帝后期,改大司馬由加官轉為本官,設金印紫綬,去將軍之號。

《漢官儀》載:「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文獻通考》卷五十九雲:「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

東漢時多由貴戚充任。亦有在大將軍之上冠以稱號者,具體名號有建威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中軍大將軍、鎮東大將軍、撫軍大將軍等。

東漢的大將軍原位在三公下,到漢和帝時竇憲出任大將軍,由於權勢太大,朝廷震動,聯合奏請以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後漢書·竇憲傳》)。東漢末年,大將軍同樣位在三公之上,(魏武為大將軍,袁紹為太尉,紹恥班在下,魏武乃固以大將軍讓紹)。

三國時大都繼承了東漢的體制,但曹魏青龍元年司馬懿曾由大將軍轉職為太尉,並非升遷。後來司馬師任大將軍時由於其叔父司馬孚是太尉,曾改大將軍在太尉下(《三國志·曹爽傳》)。孫吳有上大將軍與大將軍並設。

四徵、四鎮、四平、四安等將軍資深者也在將軍前加大字,如徵西大將軍、安東大將軍,但位次不變。三國時,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將軍」之號,最高軍職,三軍最高統帥,夏侯惇、姜維、朱然都曾任此職。也有給勞苦功高的功臣追封大將軍的,如曹魏車騎將軍、都督雍涼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郭淮,在關右的雍、涼二州帶兵和從政三十餘年,為曹魏西部邊陲的建設發展和穩定做出了極大貢獻,在他去世後,魏朝廷追贈他為大將軍。

到東晉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期,大將軍除授甚濫,又增置柱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等號,逐漸失去過去總領軍政的性質和意義。

北周時行府兵制,編24軍,每軍設開府1人以統領、二開府則由一大將軍統領。24軍共有12大將軍,兩大將軍由一柱國統之。南北朝時侯景自稱「宇宙大將軍」。

隋代左右武衛、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將軍,為統率禁軍之高階將領。

唐代,大將軍為十六衛長官之一,位居上將軍下。唐代之府兵12衛,每衛有上大將軍1人,大將軍1人,將軍2人,為職事官,統領軍隊。隨著府兵制日漸破壞,十六衛實際已經沒有軍隊,諸衛大將軍成為虛銜。

禁軍之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等亦設大將軍,往往以宦官任之。

宋代之16衛大將軍已屬空銜,無統兵實權。唐至元,定大將軍為武散官之首階。

明初,明朝初年設定大將軍,徐達、馮勝、藍玉等都擔任過大將軍。

明清兩代於戰爭時由皇帝特派大將軍統兵,或於大將軍上再加稱號,如清代,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皆統兵作戰,戰後即廢。明·孫承宗《答袁節寰(袁可立)登撫》:「然乎,以大將軍旗鼓僅三千餘,自是難責。」

9樓:匿名使用者

大將軍相當與三軍總司令,是一個 軍職 管打仗

大司馬相當與國防部部長(也就是過去的太尉)是一個政職 管軍隊和軍備經營

古代的"司馬" "大司馬"是什麼官職?

10樓:臥琴蝶

從周朝開始設定的官職,司馬、參軍分別兩個不同級別的官職。「司馬」從春秋戰國時沿用,掌管軍政和軍賦,漢武帝置大司馬即兵部尚書,少司馬即兵部待郎。魏晉到宋是都督府都督(或稱將軍)下設的協助、綜理事務,參予軍事計劃的**,設定別駕、長史、司馬各一人。

隋唐在州府也設佐吏司馬一人,位在別駕之下。按現代話講即是都督、州府長官的副職或助理,司馬官銜是在從四品到從五品之間。

一、官名。

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現存《周禮》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僅存《考工記》一篇,故司空之職守未詳。

《後漢書·百官志》在「司空」條下,原注說:「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

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凡國有大造大疑、諫爭,與太尉同。」這雖是東漢的制度,但也可大體瞭解司空之職掌。

春秋戰國時各國亦多置之,用以掌管工程。宋國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為「司城」,西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性質已與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復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復為大司空。

東漢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稱司空。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罷司空,改設御史大夫,其職掌一如司空。晉有司空,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為權臣之加官。

南北朝沿設。隋唐雖設司空,為三公之一,但僅是一種崇高的虛銜。宋代亦以司空為大官之加銜。

遼、金相沿,元以後廢。又習慣常以大司空之銜尊稱工部尚書。

二、姓氏。

後來,久而久之,司空就成了一種姓氏。

百家姓有云: 司徒司空 兀官司寇

古代里正是多大的官,請問古代太史是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里正是中國春秋戰國時的一里之長,明代改名里長。春秋時期開始使用的一種基層官職,主要負責掌管戶口和納稅。發展演變 最早春秋時,已有里正一職,負責掌管戶口 賦役之事。論語 里仁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公羊傳 宣公十五年 何休注 一里八十戶 其有辯護伉健者,為里正。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 秦昭王病,民以...

古代男子在朝中的職位有哪些

朝中大臣職位一覽表 一品 文職官 太師 太傅 太保 殿閣大學士 武職官 領侍衛內大臣 從 一品 文職官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 各部院尚書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武職官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內大臣 武職官 將軍 都統 提督 正二品 文職官 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

大專和大學的差距有多大,大專和大學有啥區別?

首先,來大專和大學都不是一個源概念。大專是學位名bai稱,同本科du 研zhi究生 一樣只是一個學dao 位稱呼。大學是學校,這兩個先要搞清楚。大專生也是大學類的學校畢業的,只是一些不入流的大學,比如一些技術學院,幼師學院之類的大學,大學只是一個統稱,其中包含一些大專類的院校,還有其他的本科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