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
這是《史記》中描述呂后在惠帝劉盈死後的一個細節,白髮人送黑髮人按照常理應該是悲痛無比才是,為何呂后乾哭不流淚呢?這要從惠帝之死說起。
惠帝之死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逝,年僅十六歲的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其母呂雉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皇太后,達到了個人權利的頂峰。此時的呂后一心只想報仇,她要報復那個給自己帶來無數苦難的人,這個人就是劉邦生前的寵姬——戚夫人。
呂后極其怨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如意,太后的位子還沒坐穩,第一件事便是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內對其實行折磨。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在永巷內想著自己的命運,流著淚創作了一首流傳千年的《戚夫人歌》:「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這首歌傳到呂后的耳朵後,瞬間引起了呂雉的怒火。
她先是把趙王如意召回京城,並「使人持鴆飲之」毒殺了趙王。她還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
」做完了這些,呂后還特意命人邀請惠帝過來**她的傑作,誰知惠帝性子柔弱,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美嬌娘變成如此血肉模糊的一個肉球,瞬間精神受到刺激,痛哭不止。自此後惠帝像變了個人,再也不過問朝政,整日飲酒作樂,六年後年僅二十三歲的惠帝便過早去世。
呂后恐怕到死都沒有想到,她報仇的同時也害死了自己的親兒子,不知道她是否心中有愧?
呂后之憂
惠帝駕崩發喪時,呂后扶著棺木大哭,卻無眼淚流出,落得個白髮人送黑髮人,呂后就沒有一絲母子親情嗎?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此時的呂后,正是心急如焚之時。惠帝死時,皇后張氏無子,漢朝江山沒有了惠帝一脈繼承人,對於呂后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劉邦其他兒子虎視眈眈,朝中大臣位高權重,本計劃讓張皇后假孕生子,奈何子沒生而皇帝駕崩,國又不可一日無主,如果惠帝發喪下葬,朝臣必然要在劉邦諸子之中推舉新皇帝。呂雉該怎麼辦呢?
此時她感到從未有過的無力。
她必須要考慮出路,必須要在群臣之間找一個權力支點,那就是讓呂氏家族在明面上進入權力中心,才有機會保證自己手頭的權力不受到威脅。但劉邦在「白馬之盟」中曾規定「異姓不得封王」,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才是當前最緊要問題,所以呂后才會出現「太后哭,泣不下」的狀態。
幸好留侯張良有子張闢強頗有眼力,看出了呂后的擔心,他對張良說出了一番話才算道出了其中真正的原因。
「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
其實,本來南北軍權,朝中機要位置都是呂后本族之人,張闢強的提議只不過讓呂氏子弟從幕後走到臺前而已,從根本上並沒有改變什麼,僅僅能讓呂后安心而已。於是陳平接受了兒子的建議,與眾臣一起向太后奏請,於是「太后悅,其哭乃哀」。這才算放下心來,痛哭哀悼死去的惠帝。
綜上所述,呂后乾哭不淚並非對劉盈沒有感情,那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白髮送黑髮就算在毫無情義的皇家也是一種莫大的悲痛。究其根由,還是權力在中間作怪,因為權力不僅可以征服對手,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護自己。
2樓:一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因為呂雉已經被權力給矇蔽了雙眼,在她眼裡,自己的兒子只不過是一個懦弱無用的人,比不過她手裡的權力重要,所以劉盈死了,她並不悲傷。
3樓:瘋狂的綠帽子
因為呂后本來就對劉盈沒什麼感情,劉盈只不過是她控制漢朝的傀儡而已,可有可無的。
慈禧太后的母親是誰,慈禧太后是哪個皇帝的母親
慈禧太后的母親史書沒有記載。家族長輩 祖父 葉赫那拉 景瑞 父親 葉赫那拉 惠徵 丈夫 愛新覺羅 奕詝 咸豐帝 兒子 愛新覺羅 載淳 同治帝 基本介紹 慈禧 1835年11月29日 1908年11月15日 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 清史稿記載懿...
農村在父母親七十壽宴上作為兒子怎樣講話
說一下父母在以前的辛苦生活,還有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最後說對他們的祝願,同時我也希望你的父母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哦 誠實作人,真誠作事,不必多有成就,只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是對老孃最大的安慰了。其實她不是希望能穿多好,吃多好,只是看到你好,才是最大的寬慰。能多跟她老人家聊聊天,多陪陪她就是最大的孝敬...
父子矛盾,作為母親應該如何化解?
父子矛盾,作為母親的來講,一定要把雙方之間的矛盾化解開。可能是由於父親過於嚴厲,管教孩子,讓孩子產生了牴觸心理。這樣你就要跟孩子說清楚,做父親的為什麼要這樣管教你?他的出發點是什麼?父親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自己子女好。你還可以給孩子講,現在你還小,等你長大了,你就會懂得,一個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愛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