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自大輕敵是主要原因和主觀原因。戰略上破壞了孫劉聯盟才是關羽北征時遭白衣渡江腹背受敵的癥結。而援守不利是關於比走麥城喪命的次要原因!說法之一:
關羽死在諸葛亮之手,大家肯定不信,諸葛軍師叫關羽出兵打曹操,還得防孫權,兵力就這麼多,少了打不贏曹操,劉備卻不派援兵。孫權卻早想奪回荊州,不管你關羽是否想和好,荊州是一定要奪回,事實上雙方在這之前,已經差點大戰,要不是曹操出兵,讓雙方有所顧忌,劉備當時也退讓一步,把荊州分了一部分給孫權,孫權怕兩敗俱傷,也只好不全要,但問題沒解決。到後來,關羽北伐時,荊州空虛,孫權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大好良機。
關羽雖然修建了烽火臺以防孫權進攻。但當時曹操,呂蒙,陸遜,都是當時的傑出的軍事家,兵力又佔優勢,關羽不可能不敗。除非不進攻曹操,但諸葛亮的隆中對是這樣定的戰略,沒辦法,關羽只有一條路,失敗。
如果諸葛亮派援兵給關羽,孫權自然不會進攻荊州,那歷史又是.關羽之死,非關羽之錯,諸葛之誤
說法二很多人把他的死歸疚在他自身的狂傲性格上,激怒孫權,破壞兩家聯盟,自取其死。我認為這只是加速關羽的死而已,並不是他死的主要原因。
還有人把他歸疚在劉備身上,不出兵援救他,這個劉備的確要負責任,後面來說。
更有甚者,說劉備其實是要借曹孫之手來除掉關羽,怕以後劉禪控制不了,果真如此,他幹嘛不除掉諸葛亮,以劉備的識「馬謖「之能他看不出的傻瓜兒子控制不了孔明嗎? 難道他會認為跟他歷經大半生患難的關羽的忠誠心沒有半地裡入夥的阿亮好?
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關羽的死是必然的,他死於蜀國的基本國策:隆中對。 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要說隆中對是錯的,事實上,隆中對是劉備集團得以稱雄立國的基礎。
但是這裡面有些負面因素劉備沒有加以重視,從而造成了關羽被殺,荊州失守。
一個就是迷信孫劉聯盟。 劉備一開始就按照隆中對之中所說與孫權聯合,但是他太過於迷信這個聯盟了。 曹操慘經赤壁大戰之敗,接著丟失荊州大部分,又在漢中被劉備大敗, 這個時候劉備的實力大增,相比於曹操的兵敗地失,於是這個時候短暫的出現了劉強曹弱的現象。
這個時候本來為共同對抗強曹的孫劉聯盟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因為現在最強的是劉備了。 孫權會看著劉備做大嗎? 跟他聯盟幹掉了曹魏再來砍自己?
而且關羽還不斷激怒孫權(拒婚,罵使),所以當關羽北伐取得不斷勝利的時候,曹孫終於牽手到一起了。 但關羽的激怒行為只是一個導火索,就像一戰一樣,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一樣也是要爆發的,因為中間有太多的非用武力不可能解決的利益衝突。
二個就是兵力的分散。隆中對之中有「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自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則大業可成「 後來的發展也正如其中所說,關羽率荊州兵,北攻襄樊,劉備兵駐漢中,以出秦川。 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兵力分散,以至於關羽失敗後竟然附近無兵可救。
就算關羽北伐成功,難道他不考慮孫權的感受? 這又要牽涉到第一點所說的了,不多說。
情況就是那樣,而三個國家沒有一個差一點的,文臣武將都不弱,誰也不能吃掉誰,一有點便宜可佔就馬上都來搶了。荊州就是個香餑餑,一看見有機會就自然不會放過了。於是在這個勾心鬥角的環境裡,由於隆中對的失誤,關羽掛了。
2樓:一定會幸福
曹操的部將認為關羽太過無禮,幾次要殺關羽,但都被曹操制止了。關羽保護二位嫂嫂來到東嶺關,守將孔秀說沒看見曹操的文書,阻攔關羽過關,便被關羽殺了。
洛陽太守韓福又攔阻關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口拔掉箭,飛馬斬了韓福。
關羽到了汜水關,守將卞喜在鎮國寺埋伏刀斧手二百人,約定以摔杯子為暗號,要殺關羽。寺中主持普淨和尚是關羽的同鄉,將卞喜的陰謀告訴了關羽,關羽大怒便斬了卞喜。
關羽到了滎陽,滎陽太守王植是韓福的親戚,要殺關羽為韓福報仇,所以暗中準備要放火燒死關羽。王植手下的胡班將王植的陰謀告訴了關羽,關羽急忙上路,王植帶兵追來,被關羽殺了。
關羽到了黃河口,守將秦琪不放關羽渡河,又被關羽殺了。過了黃河,是袁紹的地盤,在那遇上了孫乾。孫乾告訴關羽,劉備已去了汝南,要關羽與二位夫人到汝南相見。
關羽與孫乾重新渡過黃河向汝南出發,曹操部將夏侯惇領兵追到,與關羽廝殺。正在此時,張遼趕到傳達曹操命令,才讓關羽一行人馬走了。關羽繼續前行,中途收得一員猛將周倉。
走到古城時,佔了城的張飛認為關羽投降了曹操,不肯相認,舉槍便刺關羽。
這時,曹操部將蔡陽殺來,要為外甥秦琪報仇。張飛要關羽在三通鼓後斬了蔡陽,才肯相認。關羽在一通鼓未盡前便斬了蔡陽。 張飛這才明白了關羽的一路辛苦,便放聲大哭,跪在關羽面前謝罪。
3樓:別再被盜號
首先,歷史上的關羽,絕對不是今天的武聖或者財神。在三國前期,關羽幾乎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表現。什麼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義釋黃忠、華容道都是後人附會的。
曹操倒是很看得起關羽,在關羽投降以後,給了他偏將軍、漢壽 亭侯的官爵。偏將軍這個官倒是不大,漢壽 亭侯的爵位可不算小,劉備當了當時僅此於袁紹大將軍的左將軍,爵位也僅僅是宜城亭侯。且漢朝規定「非劉莫王,非功莫侯」,除了外戚,漢朝還是比較好的執行了這一規定。
關羽的戰功是殺了顏良,和張遼等人一齊打敗了文丑。文丑是不是關羽殺的,難考。
單刀赴會這個事,歷史上倒是有的,可是和三國演義頗有些不同。
可見,關羽並非是三國時期的一流上將。
其次,我們來看看荊州的形式。漢朝荊州有六郡一國:南郡、江夏、南陽、武陵、零陵、桂陽和長沙國。
我閒言少敘,直入主題。南陽和南郡的北部是曹操的,江夏、零陵、桂陽和長沙國是孫權的,關羽僅僅有南郡南部和武陵。在荊州,是實力最弱的。
如果對佔領地有異議,可以追問,我再解釋。
再次,關羽有多少兵,三國志沒有記載。而在單刀赴會的時候,關羽只帶來了3萬多人,也就是說,在荊州,關羽最多也就能調動5萬人,也就不錯了。三國志對兵力記載的不多。
曹操給了曹仁多少兵,不得而知。但是荊州是重地,曹仁手下估計有2、3萬人不算多。曹操給了徐晃5萬人救援曹仁,估計給於禁的兵力不會比這個少。
關羽再有本事,拿5萬人進攻12萬,也很難取勝。即使關羽再擊敗徐晃,曹操已經調了張遼,準備給張遼10萬軍隊和關羽打,關羽還有可能取勝麼?所以,即使呂蒙不偷襲,只要孫權不在東線配合,關羽也很難取得大的勝利。
關羽能戰勝于禁、龐德,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如果是一個有戰略眼光的將領,就應該給劉備、孫權送信,讓他們快點配合行動,自己圍城打援,牽制曹軍主力,如果兩方面配合得當,也許能和曹魏有一拼。
還有,曹操是很有一手的人物,也是三國前期最會用兵的將領。他首先派于禁,再派徐晃,最後派張遼(張遼沒動身,關羽就敗了)。這個明顯是打人情牌。
關羽的軍事素養還算不錯,但是很重感情,這樣打起來,關羽有敗無勝。三國志小字部分,也就是裴松之做的注就記載:徐晃和關羽戰場上先敘家常,之後,徐晃說:
「誰能殺掉關羽,賞千金。」關羽驚訝的說:「大兄,是何言邪。
」可見,關羽完全沒有做好和徐晃打仗的準備。被徐晃擊敗,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最後,關羽太過自負,又急於立功,所以在外交上也頗為失敗。導致呂蒙偷襲荊州,所謂的荊州,我前面說了,就是南郡南部和武陵。而關羽對手下不好,導致博士仁和糜芳投降東吳。
博士仁就算了,糜芳可是劉備徐州的老部下,如果不是關羽太過分,糜芳怎麼可能投降,畢竟劉備在徐州之後,曾經在海西郡要過飯,被呂布再次擊敗逃亡,被曹操兩次擊敗,當陽大敗。糜芳那個時候都不離不棄,這個時候居然投降,可見被關羽欺負成什麼樣子了。
所以說,關羽的這次行動,實際上相當的失敗。個人認為,曹操想遷都,並不是真怕關羽打到許都來。就算關羽能拿下許都,東漢的名義首都是洛陽,退守洛陽即可。
且魏國的首都是鄴城,東漢的實際行政機構,也都在鄴城,即使洛陽丟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他這麼做,一方面可能是敬畏關羽這個人,一方面是處於政治考慮,覺得老把漢獻帝一個人留在許昌,確實危險,不如把他帶到鄴城為妙。不過,過不了多久,關羽戰死,曹操也沒必要為這個事煩心了,他也一命嗚呼。
曹丕比他爹恨,沒過幾天就自己當皇帝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答案基本還行,不過有幾點還是要建議一下。
1、隆中對說得很明白,要「天下有變」,兩路出擊,讓敵人顧此失彼方能成功;而當時情況是:劉備在漢中以防禦戰逼走曹操,自己損失也不小要休整;關羽儘管憑藉暴雨破了于禁七軍,但孤軍深入,敗退遲早,明顯不符合隆中對的條件(當時曹魏只是發生幾個小叛亂,而且很快被平息,遠沒到「天下有變」的程度)。
2、關羽沒有迷信聯盟。去看看呂岱傳就能知道,湘水之後關羽就和東吳鬧翻了,暗地去挑動東吳長沙境內的叛亂。關羽屬於「戰術小看,戰略重視」,即使陸遜代職拍馬屁,也留下了數百座烽火臺來警戒。
只可惜他碰到的是當時東吳最傑出的將帥呂蒙,白衣渡江悄無聲息端了烽火臺,陸遜同時攻佔夷陵,阻斷了荊州向西川求援的通道,這也是為什麼西川一直沒有援兵到來的原因之一。
3、劉備永遠沒有到三國最強。劉備最鼎盛時期最多和東吳持平,而氣勢壓人之處在於握著長江命脈之一荊州,可以順江而下直取建鄴,這也是被東吳忌憚的原因。自古江南政權無荊州不保(東晉、南宋),東吳是必定要取荊州的,不惜任何代價
5樓:詠逍遙
首先,赤壁之戰後,曹魏勢力軍勢受挫,孫權手下大將周瑜病逝,雙方實力受損,而劉備則趁勢攻取荊、益二州,並於漢中以一己之力擊敗曹魏,劉備方將領的輕敵情緒高漲,作為荊州統帥的關羽來說,漢中之戰的勝利更使得他對沙場有一種渴望,因此他在沒有得到劉備授意的情況下,擅自起兵進行對曹魏的攻伐。
其次,漢中之戰後,劉備勢力成為三方勢力中實力最強的一方,這使得孫權原本奉行的聯劉抗曹的方針動搖,並偏向於聯曹抗劉。並開始謀劃對荊州地區的攻取行動。而由於此前孫權的兩任大都督周瑜、魯肅相繼去世,孫權方人才受到極大的損失,因此關羽輕視了對孫權方的力量。
而孫權方呂蒙與陸遜合演的詐病,更使得關羽對孫權失去了戒心。
再次,曹魏方面,雖然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兵力受損,但仍有徐晃、曹仁等一干宿將坐鎮,關羽圍困樊城,水淹七軍生擒于禁自以為曹軍無人,殊不知于禁已多年未經戰陣,早已不復當年之勇,而曹仁固守樊城,雖然看似將敗、軍心卻並未動搖,再加上徐晃帶來的援軍配合,與呂蒙攻取荊州相呼應最後成功擊退關羽。
最後,關羽平日裡過於孤傲,與孟達、劉封不和,導致上庸兵馬雖得到求援卻並未出動,而劉備主力早已退回蜀中,訊息不便,再加上關羽之前的捷報,劉備方面根本想不到關羽敗得如此之快,跟不用說派出援軍了。再者,即使派出援軍,以蜀道之難恐怕也難以為繼。
關羽被殺,應該說是三足鼎立之時,三方實力均衡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關羽被殺的時候劉備沒有相救,是不是故意這麼做的?
當然不是故意的,劉備當時是在外地,他之前一直接到的都是關羽的捷報,他對關羽是十分有信心的,根本沒有想到關羽會這麼快就兵敗,還面臨著生命危險,所以才沒有來得及去救他。我覺得並不是,關羽被殺的時候,劉備遠在西川,兩個人的距離非常遠,沒有辦法及時相救。關羽被東吳偷襲的訊息劉備根本就不知道,否則一定會去支援...
楚霸王項羽是怎樣兵敗垓下的,西楚霸王項羽是怎麼死的!
他把馬交付給了別人,然後自己帶著二十多個人步戰,他們在殺了幾百個劉邦的兵之後終於堅持不住了,一個個的倒下,劉帶兵包圍項羽,想把他活捉了,項羽就自刎了。鴻門宴的時候不聽叔父的勸,那麼好的機會白白浪費了,不過這樣也好,漢代也是一個十分繁榮的朝代,項羽不一定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劉邦和韓信率領漢軍攻打關中由...
司馬懿為什麼會選擇魏國,並且會在曹操兵敗的時候選擇魏國
這個應該是司 抄馬懿深思熟慮的選擇,首bai先,司馬家是河內的名門旺du族,zhi在北方很有影響力dao,且家資豐厚,司馬不會捨棄根本去投奔蜀吳。其次,司馬懿胸有大志,而他出道的時候北方已基本平定,早已錯過了揭竿而起亂世稱雄的時期,此時他需要政治投資。而當時最有實力一統天下的仍是曹魏,曹魏當時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