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六國的順序體現了怎樣的戰略路線

2022-01-29 20:32:08 字數 4899 閱讀 2498

1樓:匿名使用者

本人是戰國迷,雖然缺乏必要的軍事理論知識,憑一個理工科學生的直覺看完了《大秦帝國一二》《鐵血長平》《秦始皇》三部電視劇,加上一些歷史知識,得出以下見解:

1、第一個,滅韓國。

韓國,這個由三家分晉後,在山東六國裡就一直處於最弱地位,加之,韓國的國土尤為奇怪,它地處經濟中心的中原,與東周皇室封地相接壤,本身在戰略上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戰術上,由於在軍事領域長期不敵其餘六國,戰爭皆以輸多贏少,其領土並多次侵蝕,導致「冰糖葫蘆」狀的殘存國土,這種特徵有個弱點,就是連線上下部分的國土比較狹小,易攻難守,一旦被攻破等於前後截斷孤立無援猶如斷線風箏,由此,韓國就在後期惡性迴圈地多次喪城失地,直至滅亡。

因此,秦皇第一個當然滅掉的就是韓國,以此作為攻取中原的橋頭堡。

2、第二個,滅趙國。

趙國,在後期進行胡服騎射,國力大大增強,軍事實力先後超越魏楚齊燕成為山東六國為唯一一個能與強秦抗衡的國家。戰略上,趙國處於北方領地,擁有廣闊的草原與相對發達的冶煉業,若是秦國奪得這裡,則可以得到大量的戰馬與兵器,而且,趙國處於七國中心頂端,在趙國發兵,則可高居臨下佔盡優勢。

戰術上,趙國後期君主昏庸,排斥良臣,導致敗於長平之戰,加之長平血戰後繼續被邯鄲保衛戰與數十場大大小小的戰爭消磨,並屢敗於秦國,趙國先後總計損失了近一百萬的軍隊與三四百萬的百姓,國力大大折損。加之,趙國與鄰國的關係並不好,與燕國經常交戰,與魏國勾心鬥角,都有世仇,若秦國加以分化,則趙國處於孤立無援局面,必敗。

由此可見,秦皇第二個滅的就是趙國,滅掉趙國,其餘四國被深深震懾,合縱抗秦之策可以說徹底流產,趙國被秦國滅掉,基本可以標誌著山東諸國無論如何作為再也沒有跟秦國對抗的實力。

3、第三個,滅燕國。

燕國,地處最北方,擁有華北平原與遼東半島,燕國一向很主動與北方遊牧民族交流吸收戰爭經驗與友好關係,而且燕國也出過不少能人異士,例如荊軻與燕丹, 並且曾有一次滅掉了齊國。但是,趙國被滅後,脣亡齒寒,燕國失去了西部相隔秦國的屏障,與強秦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略為分析戰術因素,燕國雖有敢戰之士,但是滅國時舉國君臣已經徹底沒有了強秦對抗的決心與實力,秦國知道,燕國領土廣闊,而且少數民族力量很大,如果強行一城一地用秦劍攻奪,則會**巨大,因此秦國採用外交的威逼利誘策略,「今日獻十城,難得一晚安眠,明日秦兵又至再割十五城」就是出自燕國的典故。 在軍事上,燕國過早把他的主力全部部署在了與秦國接壤的地區,而且孤獨分散缺少策應,秦軍則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抄燕軍主力並逐個擊破,很快燕軍主力損失殆盡,秦國就滅掉了燕國。

4、第四個,滅魏國。

魏國曾經是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固步自封君臣剛愎自用,先後屢敗於齊國趙國秦國,後期實際上已經只剩下一張破帆龜縮在大梁城苟延殘喘了。戰略上,魏國處於中原中心地區,商品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兵家必爭之地。加之國力衰弱,早已被秦國先後吞掉河西,河東,河套等地,而且趙燕皆備滅後,實際上魏國的頭頂已早已沒有了依靠,等待著他是滅國的銼刀而已。

戰術上,秦國早已得知魏國孤注一擲集中國力防守大梁城,這樣的做法,其實對魏國百害而無一利,滅國戰爭中,魏國過早放棄大梁國都周圍的城邑與要塞,失去了梯度消耗秦軍的機會,讓秦軍輕而易舉圍了大梁城,隨後掘潰河堤大水掩蓋大梁城,魏國投降。

嚴格定義上,其實魏國丟掉了河西河東之地,已經象徵著被滅了,國力大退任人宰割,之所以能成為第四個被滅,是因為他靠著齊楚兩個大國,秦國有所顧略罷了,但是也不能阻止大局。

5、第五個,滅楚國。

楚國是七國版圖最大的國家,河網密佈人口眾多,曾經歷吳起變法國力大大增強,但變法不成功被舊貴族提前終止,中後期開始迅速衰落,雖然在軍事上偶然曇花一現,最要害一次在秦惠王期間差點攻陷了咸陽,但總體國力還是不斷衰退,自從被白起攻陷了首都,屈原被貶自盡後,楚國已經基本沒有爭霸的實力,只能以僅有不多的國力自守河山了。

戰術上,秦國被之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秦王因猜忌懷疑而否決了王翦老將需要六十萬大軍伐楚的計劃,改用相對缺乏大局實戰經驗的李信,楚國在滅國戰爭時期,君臣合心,加之成功策反了原為楚人的秦國宰相返回楚國效力,獲得大量有價值的秦軍情報,而且重用楚國僅存的良將項燕,在前期戰爭中一舉殲滅了前來攻打的二十萬秦軍,並斬殺了秦主將李信(就是後來那個李廣的先人), 但是這樣並不能扭轉乾坤,反而大大加深了秦國對楚國的仇恨,秦皇汲取教訓重新重用老將王翦,傾舉國之兵六十萬開進楚國作戰,王翦老謀深算,一到楚國不急於衝殺反而修築堡壘堅守對峙,從巴蜀天府之地不斷運來大量的糧餉使得六十萬秦軍能每天飽食,王翦更組織軍隊進行各種有益身心團結隊伍的體術比賽與訓練,不斷消磨楚軍的鬥志與銳氣,最後項燕戰敗,由於秦軍總體人數足夠多,分散兵力後仍能有效穿插廣闊的楚國進行殲滅戰,楚國已無任何地利優勢可言,直至滅亡。

6、第六個,滅齊國。

齊國處於山東半島,地利位置上離秦國最遠。而且也是齊國中僅存的強國,秦國最後滅之,無可厚非。

戰術上,已經不用分析了,五國已滅,齊國已經處於等死階段,沒有任何的分析價值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遠交近攻 四個字概括足矣

秦滅六國的順序體現了戰國後期秦國採取的什麼策略

3樓:匿名使用者

秦滅六國的順序體現了戰國後期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

「遠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計」的一計。 原文為:「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

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腋。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原文為:

「形格勢禁,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戰國時代,范雎曾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希望秦國將地理位置較近的韓國、魏國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地理位置較遠的齊國等國保持良好關係,這樣就可以「得寸則王之寸,得尺則王之尺」;這樣的戰略也使得秦國可以兼併其他六國,成為統一的秦朝政權。

4樓:匿名使用者

遠交近攻,語出《戰國策》.秦策:範睢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這是範睢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

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併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範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

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

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

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

秦國滅東方六國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為什麼這樣推進

5樓:匿名使用者

秦滅六國大致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戰國末期,勢力最弱小的就是韓國,所以,秦國從韓國開始了掃平六國的行動。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進攻韓國,韓國無力抵抗,又無大國救援,所以秦軍長驅直入,一舉滅亡韓國,俘虜了韓王安。

韓國的滅亡,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開始。

秦國滅韓後,僅過一年,就將觸角伸向了鄰國趙國。公元前229年,趁趙國發生大**和大饑荒,秦始皇派王翦、楊端向趙國發動全面進攻。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國力大減,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名將李牧,可惜的是昏庸的趙王遷竟輕易就中了王翦施行的反間計,殺害了正在抵禦秦軍的主將李牧。

這種自毀長城的做法,自然自食其果。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俘獲了趙王遷,佔領趙國全境,趙國滅亡。

趙國滅亡後,秦軍將某頭又指向了燕國。燕國太子丹雖用了刺客荊軻的殺招兒,不但沒有得逞,反倒刺激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遼東。

燕國滅亡後不到一年,秦國緊接著便將矛頭對準了苟延殘喘的魏國。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將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大舉進攻魏國。這次王賁採用的是開掘黃河、鴻溝之水,並引至大梁城下。

三個月後,魏國都城大梁的城牆被泡崩塌,秦軍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殺,魏國至此滅亡。

韓趙燕魏四國被滅後,僅剩下齊楚兩個大國。大國就是大國,雖將死但仍有些力量。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軍進攻楚國。

但年輕的李信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雖然取得一些勝利,但最後還是失敗了。公元前224年,秦始皇親自請老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伐楚。王翦戰敗冰殺害了楚國大將項燕,佔領大片楚國領土。

2年後,公元前223年,王翦與蒙武各自率軍合擊楚國都城壽春,俘獲楚王負芻。次年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了百越之君,至此楚國徹底滅亡。

滅了楚國後,六國僅剩下最東方的齊國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王賁率秦軍從燕國邊界南下進攻齊國。王賁進軍神速,很快就攻到了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投降。

至此,秦國全部滅掉了六國,一統華夏。

秦國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6樓:佩佩佩佩佩玖

秦國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

擴充套件資料

為了控制廣闊的國土,特別是六國舊境,秦始皇還修建由首都咸陽通到全國各地的馳道, 東窮燕齊,南極吳楚。他自己多次順著馳道巡遊郡縣,在很多地方刻石紀功,以示威強。 為了加強北方的防務。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修築由咸陽經過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塹山堙谷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區,還修築了今四川宜賓以南至雲南昭通的五尺道,於近旁設官進行統治。

秦統一以後的十幾年中,秦始皇維持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完成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

據估計,當時全國的人口約為一千多萬,而當兵服役的人超過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秦始皇採取趙陀等人的意見遷移關中50萬秦人至嶺南與當地人民族融合,但導致關中空虛,大大動搖了秦的統治基礎。

秦二世時期,農民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這種種情況說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會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統一事業的同時,也造成了秦王朝傾覆的條件。

所以西漢時的賈山談到秦代「群盜滿山」的情況時說:秦始皇在世時,他的統治已經在崩潰,但是由於皇帝以及開國大臣在鎮壓,沒有人敢於和**對抗。

秦始皇如何滅六國,秦始皇滅掉六國的先後順序是?

秦王政一十五年 前230年 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亡。秦王政一十七年 前228年 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秦王政一十八年 前227年 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領兵攻燕。秦王政一十九年 前226年 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將韓王安給俘虜,並將他囚禁在陳縣 趙王齊王被流放,最後被活活餓死 魏王,歷史沒有記載,應該難逃一劫 楚國國君戰敗被俘,隨即便被貶為庶人 燕王喜被秦軍活捉,後來燕王不知所蹤 秦始皇還是用非常仁慈的手段處理六國國君的,剝奪了他們國王的權力後,讓他們到指定的封地去生活。秦國滅六國後,魏王被殺,齊王趙王被流...

秦王滅六國,怎麼滅的,詳細點。有文件最好

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 趙,中原的韓 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