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時光
一開始的秦國,在眾多的諸侯國中並不出眾,經過了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秦國終於躍身強國的行列,並最終一統六國。在秦國統一六國所用的計謀中,我覺得「遠交近攻」這一策略是用得最好的。
這一計謀原本是丞相范雎提出來的。范雎考慮到當時的情況,秦國的實力已經逐步上升,統一六國已經指日可待。但這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謂的「遠交近攻」,就是與隔得遠的諸侯國交好,對離得近的諸侯國進行攻打。
這樣一來,集中注意力把附近的諸侯國逐個消滅,一步步地向外拓展自己的版圖,離得遠的國家也不敢輕舉妄動。相反的話,不把臨近的諸侯國滅掉,就會受到他們的阻撓。或者,在攻打遠國時,容易讓鄰國有可乘之機。
最先被滅掉的是韓國,因為它是最小的國家,在秦國的隔壁,而且佔據了重要的的地理位置。這一步,為以後的吞併過程打下了基礎。接著,又滅掉了附近的趙國與魏國。
然後將目標轉向南方的大國楚國,當時的楚國擁有南方的大部分土地。然後吞併了北方的燕國。在一步步吞併的過程之中,秦國的實力在一步步地擴大,最終,連當時最強大的齊國也被收入囊中,在東邊的齊國離秦國最遠,原本並不想參與到並國之中的它,最終還是無法避免地被滅了國。
而秦國也終於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計。可見,這一策略是正確的。
2樓:淡年華
最棒的策略還是遠交近攻的戰略,秦國聯合了戰國時期的一大強國最東邊的齊國,這樣不但可以打破合縱連橫之事,還能夠讓其他幾國顧忌齊國,以至於不能對秦全力抵抗。
3樓:生活達人輝輝
我覺得秦國採用的最好的計謀就是遠交近攻,慢慢的擴大自己的疆土和國家軍事實力,最後對其他的國家進行分割吃掉,這才統一了六國。
4樓:邢莫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計謀,只是因為六國都分散開來了,比較的不統一,而且秦國遠交近攻,所以就會在最後勝利,本來秦國就是比較強大的。
5樓:科學並不難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使他們分心,並且沒有讓他們統一戰線,這就使得秦國一一攻破。而且也能夠使得秦國更加快意的統一全國。
6樓:溫柔給風
遠交近攻的戰略,是昭王時期秦國丞相范雎首先提出來的。昭王時期一直推行這一戰略,正是依靠實行這一戰略,秦國的國力漸漸超過了六國的總和。
7樓:半糖小福
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除了實力外,他採取了有效的政策謀略。通過遠交近攻和分化離間的方式達到政治目的,先後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8樓:我要去跳黃浦江
我覺得最好的計謀是先弱後強的進攻方法,秦國先選擇了比較弱勢一點的國家進行攻打,在吞併這些國家之後強大了自己的實力,進而去選擇更加強大的國家吞併。
9樓:高旭個你
我覺得秦國在統一六國的時候使用的最好的計謀就是,遠交近攻。運用外交手段。慢慢的擴大自己的疆土和領域。
春秋戰國時秦滅6國使用過的計謀
10樓:波斯**
秦滅六國使用計策:
連橫:為對抗蘇秦實行的六國「合縱」,秦相張儀提出「連橫」之策,分化瓦解六國的聯盟。
遠交近攻:結好齊國、燕國,攻打魏國、趙國、韓國等。
離間計:1,秦軍攻打趙國時,在趙國散佈流言,說廉頗不堪用,秦國最怕的人是趙括,結果趙王任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統帥大軍,造成長平之戰幾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2,因為趙國李牧屢次挫敗趙軍進攻,秦始皇收買了趙國奸臣郭開,讓郭開向趙王遷進讒言,最後逼前方主帥李牧自殺,為秦滅趙掃清了障礙。
水攻:秦軍為了攻佔魏都大梁,引黃河、鴻溝水灌城,三個月後,大梁城壞。魏王出降,魏國滅亡。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秦滅六國所用計策,整理不易,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秦國曆代大將
11樓:筱鴨電影
有樗裡疾、司馬錯、白起、王翦、蒙恬等。
1、樗裡疾
樗裡疾(?―前300年),又稱樗裡子、嚴君疾,是戰國中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其母為韓國人。因足智多謀,綽號「智囊」,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裡先師」。
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樗裡子名叫疾。因居樗裡(一說楮裡,今陝西渭南)而稱樗裡子。其後他任庶長(大良造的幕僚輔官),被稱為庶長疾。
後來他被封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號嚴君,人稱嚴君疾。後人以采邑為姓,故此也被視為嚴姓其中一個根源。
樗裡疾擅長外交、軍事。秦武王驅逐張儀,魏章後,任命戰功卓著的叔父樗裡子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並且進行一連串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國打下穩固根基。
2、司馬錯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秦國少樑(今陝西韓城南)人,另傳咸陽三輔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司馬錯學屬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後事蹟不詳。
3、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
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誌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4、王翦
王翦,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少時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統兵六十萬大敗項燕,消滅楚國。
聯同兒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憑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司馬遷《史記》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被秦始皇尊為太師。可惜,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
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後世尊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5、蒙恬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
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
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曾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據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12樓:科普小星球
1、樗裡疾
樗裡疾(?―前300年),又稱樗裡子、嚴君疾,是戰國中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其母為韓國人。 因足智多謀,綽號「智囊」,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裡先師」。
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
樗裡子名叫疾。因居樗裡(一說楮裡,今陝西渭南)而稱樗裡子。其後他任庶長(大良造的幕僚輔官),被稱為庶長疾。
後來他被封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號嚴君,人稱嚴君疾。後人以采邑為姓,故此也被視為嚴姓其中一個根源。
樗裡疾擅長外交、軍事。秦武王驅逐張儀,魏章後,任命戰功卓著的叔父樗裡子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並且進行一連串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國打下穩固根基。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裡、甘茂之策。」秦昭王元年,樗裡子仍任為丞相。
2、甘茂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詳,下蔡(今安徽潁上甘羅鄉 )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秦國左丞相。
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裡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
周赧王十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3、蒙恬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 ,秦朝著名將領。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
收復河南地,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
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曾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據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4、章邯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
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紆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
項羽分關中之地給秦人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
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漢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殺。
5、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
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誌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是怎樣的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是先後滅掉韓國 趙國 魏國 楚國 燕國 齊國。1 前230年,秦王政派內史騰率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韓國首都鄭 今河南新鄭 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2 前229年,秦派將軍王翦領兵攻趙,前228年秦軍進入邯鄲,趙王獻出地圖投降,趙國遂亡。3 前225年,秦派王賁領兵攻魏,引河水和溝...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間,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間
秦國地處西陲,本來只是關中地區的一個小國,時也運也註定要讓這個小國一統天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不但有商鞅 張儀 白起 呂不韋 李斯等這樣的大才,還一連出了六位有才之君。君主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數代的積累碰上一個大才之主,秦始皇統一便是很顯然的了。那麼,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使用的標準文字是甲骨文
秦朝時候統bai 一使用的du 文字是各個國家的精簡zhi文字,而且是所有文dao字彙集一起後挑選的,內 可能是小 容篆,和繁體字類近,這個時候的文字就是漢字了。甲骨文字是漢字之祖,只是會意文字,不是音形意結合 甲骨文字分甲骨文新學,甲骨文舊學。不是,應該是秦篆,甲骨文在商朝廣泛使用,到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