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醜不溫柔
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緩和又緊張
50年代中期,對奧和約的簽定,結束了二戰後奧地利被美、蘇、英、法四大國分割佔領的局面,奧地利成為中立國家。條約對世界局勢特別是歐洲局勢的緩和起了積極作用。西方國家認為,這是蘇聯的一次實質性讓步,東西方關係開始「解凍」。
蘇聯承認聯邦德國,2023年蘇聯和聯邦德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赫魯曉夫第一次訪美。他是第一位訪問美國的蘇聯最高領導人。
2023年9月,赫魯曉夫同美國**艾森豪威爾在馬里蘭州的**療養地戴維營進行了會談。赫魯曉夫的美國之行沒有取得什麼實際成果,但他認為這本身就給人以美蘇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實際上,戴維營會談是蘇聯推行蘇美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它反映出美、蘇兩大國戰略地位的微妙變化,美國實際上承認了蘇聯與美國同是超級大國的事實。
緊張方面的事例有兩個:「柏林牆」的修築和「古巴導彈危機」.
2.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蘇進攻美防守。
這一時期蘇聯和美國的態勢都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美國是轉攻為守,蘇聯則是從蘇美合作主宰世界轉變為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2023年蘇聯出兵阿富汗,實行直接的軍事佔領,直接威脅海灣地區和印度洋地區的和平,標誌著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另外,蘇聯還加緊對中國進行壓制和軍事威脅,以致釀成中蘇邊境的武裝衝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2023年的珍寶島事件。
70年代初,蘇聯已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
與蘇聯相反,美國在這一時期卻轉攻為守,這主要是由於美國的實力相對削弱的原因,迫於形勢的變化,2023年尼克松擔任美國**後,對美國的對外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3.第三階段(80年代)美強硬蘇收縮
2023年就任美國**的里根,提出了對內振興經濟,對外重振國威的口號,在這個口號的指導下,里根**在整頓國內經濟的同時,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作出了重大調整,開始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以遏制蘇聯全球性進攻的勢頭。80年代中期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作法,轉而裁減軍備。2023年,戈爾巴喬夫和里根簽署了全部銷燬兩國中短程核導彈的條約。
這個條約雖然只能削減美蘇兩家核武庫的大約4%,但它終究是自出現核**以來達成的第一個削減核軍備的協議,蘇聯在對外戰略上由擴張轉向全面收縮。
2樓:紅色十月節
冷戰是指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所採取的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敵對行動。2023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成為冷戰的序曲,2023年美國**杜魯門以土耳其和希臘(前者因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問題與蘇聯關係緊張,後者的資產階級**則在共產黨游擊隊打擊下搖搖欲墜)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為由宣佈對這兩個國家提供援助,這被認為拉開冷戰的序幕,同年杜魯門**在國會正式提出「對蘇聯發動冷戰以遏止共產主義」成為冷戰正式打響的標誌。所以準確的說,美蘇冷戰從2023年開始。
以上說的是美國,再看看蘇聯。戰後初期蘇聯的主要目標是鞏固在戰爭中的既得利益,具體點說就是使他對東歐的控制合法化牢固化,使蘇聯在戰爭中擴大的疆界得到承認,同時維護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戰時同盟關係,爭取外來援助以恢復國民經濟,但是隨著美國發動冷戰,蘇聯不得不改變外交政策與之針鋒相對,最明顯的就是建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到50年代中期,蘇聯的國家實力得到了比較充分的恢復和發展,對東歐的控制也得到確立,在這種情況蘇聯的外交政策進一步外向化,注意力開始向全球擴充套件,對美國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這時冷戰就發展到了美蘇爭霸的階段。
美蘇爭霸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到60年代初。這一階段蘇聯的綜合國力與美國還有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
因此蘇聯還不足以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動,因此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追求的緩和冷戰開始以來僵硬的美蘇關係,希望實現「美蘇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時又有一些有挑戰性的舉措對外擴張,前者的標誌性事件是2023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後者的標誌則是2023年柏林牆的建立和2023年的古巴導彈危機。這一階段美國憑藉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的優勢佔據戰略優勢,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蘇聯撤走了在古巴的導彈。
第二階段是從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蘇聯強勢擴張,美國則處於戰略守勢。這一時期,蘇聯縮小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一舉超過美國。而美國由於長期陷於越戰,加上73年的石油危機以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嚴重動搖,不得不採取相對保守的戰略,響應蘇聯提出的緩和政策,試圖通過外交手段遏止蘇聯擴張和維護自身地位。
在這一階段雙方關係曾經有一段緩和時期,大體是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標誌是兩國領導人的頻繁互訪和簽署關於限制戰略**的條約。蘇聯的擴張到79年入侵阿富汗達到頂峰,隨後就有了衰退的跡象,而隨著里根的上臺,美國也開始扭轉戰略被動局面,爭霸格局再次面臨改變。
第三階段是80年代中期到蘇聯解體,開始的標誌是戈爾巴喬夫上臺。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美國重新獲得優勢,而蘇聯則是全面收縮。里根上臺後有效復興了美國的經濟,以此為基礎扭轉爭霸中被動防守的不利局面,以軍事實力擴張為手段,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根本重新獲得戰略優勢。
而蘇聯國內經濟此時出現嚴重困難出現停滯,特別是入侵阿富汗帶來了極為沉重的軍事,經濟和外交負擔,無法繼續支撐爭霸戰略。戈爾巴喬夫為了集中精力和財力以解決國內問題,不得不採取全面收縮的態勢,並最終由於改革失敗,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冷戰到此也結束了。
3樓:
自己看吧
一句兩句說不清楚。
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0
冷戰後美國對全球戰略做出了怎樣的調整
世界新軍事變革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4樓:匿名使用者
孕育奠基階段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末
全面階段,20世紀90年代到2023年
質變發展階段,伊拉克戰爭至今。
冷戰如何結束的
再好的感情也扛不住長時間的冷戰,冷戰所消磨的是彼此之間的感情,人在憤怒的時候會做出出格的事,說過分的話然後就會產生後悔情緒,此時就會到處翻找後悔藥,然而卻找不到,我和物件相處很久了,也冷戰過,與他的交往中我總結了一套結束冷戰的方法。一 以退為進 這招核心在於給對方一個臺階,冷戰的情侶可能都有一顆想要...
美蘇冷戰開始與結束的標誌分別是什麼
冷戰開始標誌 杜魯門主義出臺 1947年3月 冷戰結束標誌 1991年蘇聯解體 冷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 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 經濟 軍事鬥爭。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 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 鐵幕演說 正式...
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結果是蘇聯解體而美國獲勝,請問在這場角逐中美國勝利的原因是不是經
主要原因並不是經濟力量強過蘇聯,而是沒有對市場經濟進行過多的干涉。並利用星球大戰計劃誘導蘇聯走上歧路,最終在軍備競賽中拖垮蘇聯 是的,依靠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最後蘇聯解體,他的軍事技術被中國拿了不少 二戰後的美蘇關係演變 1947年3月12日,美蘇兩國開始冷戰。在1944年二戰後期的時候,美國和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