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呂敬嬌
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2樓:匿名使用者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春江秋月夜》張若虛
3樓:a怪二號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4樓:某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該詩來自宋代的詩人蘇軾的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公元2023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
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是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
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公元2023年(熙寧四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且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公元2023年(熙寧七年)調知密州,雖說出於自願,實質上仍是處於外放冷遇的地位。
儘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也難以遮掩深藏內心的鬱憤
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意思相近的詩句
5樓:要你美麗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出自北宋,呂蒙正《破窯賦》宋·呂蒙正《張協狀元·勝花氣死》。"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出自《周易·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亮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我。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為什麼偏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6樓:匿名使用者
此生此夜不常有,明月明年何處看
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相近的詩句有哪些?
7樓:沐浴陽光灑落陰涼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滿招損,謙受益。不知道還用不用得上了。:)
8樓:匿名使用者
笑死我了~~ 人有變化多端,歌有抑揚頓挫。此事古難全。。。 這樣行嗎?不行再整。。
9樓:匿名使用者
人有高矮胖瘦,天有不測風雲。此事也是古難全哇。。。。你看行嗎?不行重整
中秋月這首詩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一詩句意思相近的詩句是
10樓:
岳陽樓記,(北宋)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11樓:匿名使用者
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一詩句意思相近的詩句是:「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人有分開,合起來,快樂、悲傷、月亮有好有壞,這些事情完美很難,只希望人能夠活的久,就算離的再遠也思戀著對方。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12樓:change良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 —— 蘇軾《陽關曲 》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 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 晏殊《中秋月》
中秋誰與共孤光。 ——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 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
表達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無奈,因為最後總是要分離,但作者也很看得開,說明他接受了與人分離的場面。
此句也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
體現了作者對永恆的宇宙和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區域性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14樓:禾木由
意思是: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託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這句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如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全詩釋義如下: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遺憾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15樓:陸宵
意指一生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不如意,生命中難免缺憾。有些遺憾,我們可以避免,有些遺憾,我們可以補救,而更多的時候,這種遺憾是無法改變的。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平和的心態。
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16樓:
意思: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
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託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
很有哲理意味。
17樓:麻團子君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想象和思考。
18樓:霜博包瀚昂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會有悲傷的事、高興的事、朋友分開和相聚的事,就像月亮有全月、半月、彎月的時候一樣。
19樓:匿名使用者
月有陰晴圓缺本身沒有什麼意思,只是拿來做例子的,但人有悲歡離合卻道出了人之常情,七情六慾生老病死等大道理,引起共鳴。
20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有悲傷,有歡樂,有分離,有團圓.而月亮也會有陰.晴.圓.缺的時候.這些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的,難得十全十美.
蘇軾對人世的解釋,表現了他的曠達,灑脫的思想感情。
21樓:匿名使用者
形容的是月所有的狀態,晴朗明媚,陰沉混沌,有月圓時,但多數時總是有缺陷.對悲觀的人來說是勸慰和開解,聖潔無瑕的夜天使月亮,也有很多不完美的時候,何況平凡的人類呢.貌似很多時候的不完美,在明媚月圓的十五時候,才被襯托得難得和可貴.
凡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就像天氣有晴有陰,月亮有圓有缺一樣
22樓:匿名使用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後面還有一句「此事古難全」、他們和起來表明: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
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裡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意思是什麼
意指一生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不如意,生命中難免缺憾。有些遺憾,我們可以避免,有些遺憾,我們可以補救,而更多的時候,這種遺憾是無法改變的。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平和的心態。出自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 宋神宗熙寧九年 中秋在密州 今山東省諸城市 時所...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意思
意思是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出自 宋代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原文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譯文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蜎。這首詞的全文是怎樣的
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