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除了中國外,哪些國家也用中文作為官方語言

2022-03-12 20:53:59 字數 4595 閱讀 8977

1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是中國(含大陸、臺灣、澳門及臺灣)、新加坡的官方語言(臺灣稱「國語」,新加坡稱「華語」)

其他國家使用漢語的人數很少,比例稍大一點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

除中國使用漢字外,過去使用過或現在仍然在使用漢字的國家有越南、日本、朝鮮、韓國 和新加坡。

越南在公元第一世紀傳入漢字。13世紀創造了越南形聲字,叫做「字喃」。「字喃」一直與漢字平行使用。

19世紀起採用拉丁化新文字。2023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用新文字掃除文盲。隨著掃盲工作的開展,新文字在越南普及了。

日本在公元第三世紀傳入漢字。不久,日本把漢字當成記音的字母來記錄日本語言。後來又把記音字母的漢字筆畫簡化,創造出「假名」。

到了第七世紀,就出現了漢字夾用「假名」的日文。現在漢字在日文中,只是當作「定型字」來使用,如果有寫不出的漢字,也可以直接寫假名。一般的日本人使用的日文,是以假名為主,夾用一部分漢字。

漢字曾被限制在1850個,叫做「當用漢字」,另有92個漢字,作為「人名特用字」。2023年3月,日本國語審榛嵯蛭牟渴∩甌�慫�舛┑摹凍s煤鶴直懟罰�燦?945字,代替了《當用漢字表》,並於2023年10月公佈施行。

朝鮮在公元第二世紀傳入漢字,使用漢字約有一千七八百年。2023年,朝鮮頒佈推行《訓民正音》(李朝世宗皇帝頒佈朝鮮拼音文字時使用的名稱),採用漢字筆畫式字母,叫「正音字」(即諺文),夾在漢字中間使用。2023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廢除了漢字,採用純諺文的拼音文字。

它的書寫單位為字母拼成的方塊形式音節。

韓國現在還在使用漢字和韓字(即諺文)的混合體文字,文教部曾經頒佈過供大中學校使用的1800個「新訂通用漢字」和供一般文字生活使用的1300個「常用漢字」。民間往來的書面語,則因人而異,或用混合體文字,或用純拼音文字(韓字)

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肯定的為高麗即現在的南韓、北朝。不知小日本是不是,可能也是吧,在古代中國稱日本叫東瀛,還有其它的一些附屬國可能也是。現在的新加坡可能也是吧。精通漢語言學的可能知道的詳細些。

3樓:

只有中國,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4樓:匿名使用者

越南和朝鮮(即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5樓:記不住使用者名稱

在古代用「漢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應該不存在因為無論是日語韓語還是越語都有相當長的歷史了,這些語言不是最近才被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問的是有哪些國家用「中文(漢字)」作為本國重要的「文字載體」的話

今天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這幾個國家都是,特別是韓國、朝鮮和越南這幾個國家在百餘年前知識分子幾乎都是書寫漢字的,而且中國人完全能夠讀懂,它們本國文字使用反而較少。

中國各個朝代的官方語言分別是什麼?

6樓:

一、先秦時期

上古時代,五帝時期和後來的夏、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地區是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地帶。周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準語是周時期標準語的前身。

週期的漢語標準語,一般認為就是《詩經》的語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

據專家稱,周代文字學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學習的。古代的雅言(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就是夏言。

夏建都在洛陽,然後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所以歷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可以說古代的普通話是以古洛陽話為標準音的。

二、秦漢兩朝

秦朝具體用什麼語言無法考證。漢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漢朝的漢語標準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

三、兩晉與南北朝

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為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南朝沿襲。

四、隋唐時期

隋朝統一中國,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國語為「漢音」,或「秦音」。

隋唐都長安,並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已有所演變。

五、宋朝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

六、元朝

元朝法定蒙古語為國語,後以元大都的漢語語音為標準音,稱為「天下通語」。

七、明朝

明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漢語標準語。

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佔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

八、清朝

清初開始以滿語為國語,隨後漢語官話成為國語。

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準語,雍正八年清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

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2023年清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即清末的國語。

中國這麼多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官方語言。語言看似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但是卻代表著皇權的至高無上,所以這選官方語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7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首都定在哪,元、明肯定也是和現在的普通話差不多,一個系的。宋的話分北宋南宋,北宋時河南話,南宋就是江蘇話了。唐之前那些應該都是陝西話。

另:語言正因為它的多樣性而豐富多彩,具有藝術表現力,若統一了的話,就無趣了。

8樓:手機使用者

秦漢用的是那個時代的官話,但不與現代關中方言相同,是上古漢語,酒 這個字上古擬音為sklul

隋唐用的是中古漢語

古代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中國古代是不是講普通話?

9樓:匿名使用者

官方語言是文言文,地方上嘛也可以說方言啊

10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普通話"的概念是建國後提出來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普通話就是北京話

古時候也有方言哈

那時候說的是文言文

在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作為統治階級時,當時社會的官方語言和文字是漢語或漢字嗎?還是用其本民族的文字? 5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像金、遼、西夏等一些漢化程度較高的政權,統治者既會他們的民族語言也會漢語,一般貴族如果不會漢語就做不了大官

而像蒙古汗國這樣的政權,不屑於學習漢語,實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的一般都是從**來回**去了的

當時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民族語言和漢語並立,以民族語言為主

13樓:千龝萬歲

基本上是漢語,有個別的少數民族政權裡的精英文人在漢字漢語基礎上建立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有時候是並用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起始都是漢語,後來有的少數名族的精英在漢文基礎上建立了本民族文字和語言

15樓:

不一定,一般社會語言大部分都是漢語,但是官方大多是本民族的

古代語言不通的兩國是如何外交和起戰爭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在地理大發現之前,的確存在著完全沒有交流的國家,兩個國家的語言都無法溝通。

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即使在古代也是如此,如果兩個國家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那就一定有利益、領土的爭奪,而有這樣的利益衝突,對敵國就不可能沒有一點兒瞭解,比如通過第三方。我過古代在西域和西亞強國交鋒,很多時候就是通過當地土著民族,即第三方。

所以,交戰、有外交活動的兩國,一定對對方有一定的瞭解,不會言語不通。

即使在邊境上,發生了一場突然而意外的戰鬥,那在戰鬥後,通過俘虜,也就會對敵人有一定的瞭解了。

中國古代語言

古代又沒有普通話,官方語言是什麼?

17樓:女生心事

我覺得古代的那些官方語言,應該是以北方的方言為主的,因為政治中心一直以來,大多數都在北方

18樓:麥苗在成長

古代以皇權為尊,在**定都,**話就是官方語言,比如說宋朝的都城在開封,宋朝的官方語言就是開封話。

19樓:至尊寶和你約騷聊王者

官方方言指的就是是當時京城一帶的語言。如果進城不懂官方語言就很難與人進行交流。

20樓:30秒不

還是要看地方的,應該是以皇帝所在的首都,為主要語言吧。

21樓:追求成就美好

他們的官方語言一般是由朝廷去定的。因為每一個朝代的官方語言都有所不同。

22樓:愛生氣的貓

這個就不好回答了,總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期,官方語言會有所不同。

23樓:怎麼會生出了你

我覺得古代的那些官方語言應該是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的官方語言。

24樓:做最好的

在新官上任以前,他們也會集中培訓,學習官方語言。

25樓:暮光夢緣

古代的官方語言就是在都城人們說的話。

除我國外還有哪些國家過春節,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過春節

朝鮮 韓國bai 日本自du 不必說,除此以外東南 zhi亞的一 dao些國家也有過中國農曆新年版的傳統權,如新加坡 泰國 越南 寮國 緬甸 汶萊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等。可以這麼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農曆新年。越南 韓國 新加坡 馬來西亞 印尼等國家還把春節列為法定假日。好像這是我們國家特有的節日,...

在全球範圍內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的人不喜歡日本人

其實韓國人有很多也是親日的,也有很多很輕視中國人的。年輕人呀!別聽 上的宣傳。除了中國人,還有哪些國家痛恨日本,現在的日本人和以前比怎麼樣,中國人在日本人的眼裡是什麼樣的?韓國,朝鮮,菲律 copy賓等等 其實靠近日本的國家大部分都遭受過日本的侵害,所以都很痛恨的,但是,現在畢竟已經是21世紀了,日...

在古代,中國有哪些別稱老師在中國古代有哪些別稱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除稱中國外,還有許多別稱。三國志 魏書 下迄魏晉,趙秦二燕,地據中華。最初,中華係指黃河中下游而言。其後各朝獎土漸廣,凡所統轄者,皆稱 中華 中華,中國別稱之一。後漢書 班固傳 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中夏,中國別稱之二。魏文學家曹植 七啟 中有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