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中國有哪些四大傳統節日?

2022-03-15 00:25:54 字數 5654 閱讀 6739

1樓:鎮鮃

1、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2、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 3、春節(農曆一月一日) 4、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 5、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 6、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8、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2樓:匿名使用者

除夕【臘月三

十、不解釋】

春節【正月初

一、不解釋】、

元宵【正月十

五、不解釋】、

清明【4月5日前後、祭祖】、

端午【五月初

五、粽子、屈原】、

中元【七月十

五、鬼節、祭祖】、

中秋【八月十

五、團圓】、

重陽【九月初

九、敬老】、

冬至【冬節、12月21日前後】

這幾年這些節日氣氛都比較濃起來,以前小時候,大家也都窮,一年過仨節:除夕春節和中秋。其他時間都不講究了

3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鬼節 中秋節 國慶節 ……

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春節、中秋節、重陽節

中國有哪些四大傳統節日?

6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7樓:知道生活家

1、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2、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 3、春節(農曆一月一日) 4、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 5、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 6、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8、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8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9樓:知道生活家

1、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2、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 3、春節(農曆一月一日) 4、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 5、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 6、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8、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10樓:我是龍的傳人

按照我國的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一年中有八個傳統的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5、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11樓:向丹塞妍

節日是人類日常

生活中的

精華,它

區隔出一個

生活週期

中的各個

階段,集

中地展現了

各個階段

的含義,

並在節日活

動中,保

留了該民

族文化中

最精緻、最

具代表性

的一面。

中國歷史

悠久,所蘊

育的節日

活動十分

多采多姿

,無一不是

代代相傳

的文化資

產,個別的

節日形式

雖然風格

迥異,但

都保留了一

定程度的

先人智慧

及經驗成

果。它們

反映了民

族的傳統習

慣、道德

風尚和宗

教觀念,

寄託著整個

民族的憧

憬,是千

百年來一

代代歲月長

途中歡樂

的盛會。

元旦(陽

歷一月一

日)春節

(包含正

月初一日

至十五日

之間的節

日)元宵

節、燈節

(農曆正

月十五日

)清明節

(陽曆四

月五日)

端午節(

農曆五月

五日)七

夕(農曆

七月七日

)中秋節

(農曆八

月十五日

)重陽節

(農曆九

月九日)

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12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13樓:小紅豆兒

1.春節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2023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2.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元宵節定為參佛的吉日良辰。

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

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3.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4.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日被稱為端午節,端午節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記載,並非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但是端午節之後的一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習俗: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榕枝、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

5.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23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

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7.重陽節

習俗:登高、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陽酒。

8.除夕

釋義: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

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佈新」。

習俗:北方:包餃子、蒸饃。南方:做年糕、包粽子、煮湯圓、吃米飯等等。

14樓:佳爺說歷史

中國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曆:

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

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曆:

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節(正月初一)

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裡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1 臘八節 農曆臘月初八 2 除夕 臘月的最後一天 3 春節 農曆一月一日 4 元宵節 農曆一月十五日 5 清明節 春分...

中國有哪些節日,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的傳統節日因民族不同而有著各不相同的節日,也有著民族不同而節日相同的情況。占人口多數的漢族又因歷史時期不同有著不同的...

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中元節。七夕節。清明節。除夕 春節 元宵節 寒食節 清明節 上巳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 重陽節 寒衣節 臘八節 小年等。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 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