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奈折騰
如果白酒加熱喝,由於酒精的沸點比水低,會先於水而揮發,喝起來就沒有酒的味道了。在漢代由於技術的原因,酒精度高的白酒還沒有發明,因此人們喝的是濁酒。
三國人物喝酒時,往往要「煮酒」或者「溫酒",說明喝的肯定不是酒精度高用蒸餾法制成的白酒,而是酒精度相對較低的米酒。濁酒,是指將一定的糧食例如麥、黍、秫、稻、曲、櫱等加熱煮熟後,加上酒藥(酒麴),短暫發酵而釀成,這樣釀出來的酒其酒精濃度很低,所謂「釀之一宿而成體,有酒味而已」。至今江南民間的很多地方還保持有這樣的釀造風俗。
同時,酒中的酒糟也未濾除,所以,早期人們不說喝酒而說吃酒,就是因為不僅喝酒,還要吃酒糟。最初的濁酒由於含有雜質會略顯渾濁,但仍是無色液體。在發酵的過程中,由於尚未撇出酒糟,酒面上會浮起一層淡綠色糟沫。
這種淡綠色泡沫很細碎,《釋名》日:「酒有沉齊,浮蟻在上,沉沉然如萍之多者。」就是說酒上的這層浮沫。
這本是酒在釀造過程中一個很自然的現象,但是因為愛酒,文人墨客們愛屋及烏,開始用一些美好的詞彙形容這種浮沫,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另外,漢代三國的人喝酒還和當時的飲酒器有關。當時南北的飲酒器是不一樣的,北方還繼續沿用原來的青銅酒器,常見的是銅酒樽。銅酒樽除盛酒之外,還用於溫酒。
2023年在山西出土的一件漢代銅樽上有銘文「銅溫酒樽」。漢代飲酒一般席地而坐,銅酒樽就放在席位的中間,銅酒樽裡放著舀酒的勺,而銅酒樽也是可以加熱的。至於是加熱還是不加熱,要看當時的氣候與溫度。
三國曹植《七啟》詩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
」寫的就是銅酒樽裡的酒加熱後熱氣騰騰的景象,而且用了「浮蟻」一詞,實際就是指還沒有將酒糟去掉的酒,上面還有發酵了的米粒在翻騰。
但在南方,諸侯王的宮室裡已經出現了木漆制的酒器。青銅酒器本來就很冷,相比南方的木製酒器,其保溫性就很差。所以一定要煮熱喝。
魯迅**《孔乙已》裡面,寫到孔乙己光顧咸亨酒店,每次都是喊燙一壺酒,也在冬天。這種情形和三國的情況差不多。仔細閱讀《三國演義》就可發現,只要提到「溫酒」或者「煮酒」的,都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或春天,都是在氣溫較低的時候。
如三國演義第21回,講枝頭梅子青,是上半年春天的時候,於是管操有格煮酒論英雄,第5四,講的是袁招聚能人馬討位重單,關於「鹽酒斬華維」,其事則在冬天。
2樓:一個人挺好
因為喝熱的能讓血液迴圈,有保暖的功效還有於消化。
3樓:baby忘記了
一是為了保護脾胃,起到保健的作用。二是加熱後口感更好
4樓:同雁菱
酒煮熱了後送給別人喝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之意
5樓:
覺得是在養生的呢很中醫保養的呢需要熱著和的呢
6樓:
這些典故時期都是隆冬季節喝溫酒有保暖之功效
7樓:張小爽歪歪
因為熱酒不傷身,冷酒傷身,所以都愛煮酒,我覺得是這樣
8樓:過濾嘴小七
是單位啥不熱了吃也不行呀,更何況是水,不開會肚子疼的。
9樓:可靠的櫻桃小碗
因為他們的釀製技術不行,必須得煮完才能引用。
10樓:孫麗
是的呢,現在也有很多的人在熱的呢,所以不奇怪的呢
和「煮酒論英雄」類似的典故還有哪些
11樓:紅黃之力
七進七出長板坡
截江救阿斗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溫酒斬華雄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孔明借東風
火燒赤壁
草船借箭
舌戰群儒
呂布射戟猿門
曹操煮酒論英雄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三英戰呂布
桃圓三結義
夜戰馬超
群英會錦囊妙計
《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的英雄是誰
華雄身價 百兩 精算60萬 闊估80萬 元錢?三國演義 中溫酒斬華雄簡要情節 簡介 十八路諸侯前去討伐董卓,董卓派華雄為先鋒。華雄凶悍,先後斬了幾員諸侯的大將。眼看快殺至諸侯大營前,盟主袁紹問誰敢去迎敵,關羽主動請纓,當時他只是個馬弓手,眾人不屑,只有曹操看好關羽,端酒為關羽壯行,關羽沒喝,提刀便出...
三國演義之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地點是
三國演義第五回,華雄在汜水關殺了上將潘鳳,然後關羽溫酒斬華雄。其實華雄不是關羽斬的 演義中為了尊劉杜撰的 汜水關,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 史實是被孫堅所梟首 b,孫堅在汜水關被華雄擊敗,華雄追出汜水關挑戰,被隨大軍前來的關羽斬殺。b 虎牢關是三英戰呂布了 b 這麼簡單。老年人的額上有皺紋 我和絲絲...
三國演義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閱讀中體現關羽是怎樣的人
溫酒斬華雄!就這一件事代表不了什麼,只能代表他武藝超群而已。要想說是怎麼個人,需要談別的 關羽 先說說劣 1好大喜功 見自作主張攻擊襄樊 2剛愎自用 見不停馬良勸告,一意孤行 3心高氣傲 見封四虎上將,前關羽,左張飛,右馬超,後黃忠。關羽說不能與老兵同列 黃忠 馬超初降,關羽寫信給諸葛亮 馬超是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