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世間法多浮雲
善哉!看到此貼,唯有感嘆修學路上時時提高警覺才是。菩薩吃肉喝酒那是吃的心安理得,我們吃肉喝酒那是吃的心驚膽戰。
2樓:匿名使用者
修佛得法,修法成佛....跟食物無關啊!!!
法是培育本命成長的元素,也是成佛的基本元素...法!是唯一的道路.
修身自救行善積功德,信心恆心佛法傳世人...修須"悟本勤修因果無來世."...
3樓:匿名使用者
空,假名(有),中道,文字說明不同,實質一樣。至所以用三個不同的詞來說明,就是要你全面的看一個問題,而不是偏面地執著是空,或者是有,或者是一種調和論,那都不是正確的態度。吃肉你說是空吧,但是吃肉也是有,又有又空。
就算依你說是空,那好我承認你對,那你吃了肉將來受到不對的果報也是空,你如果在受果時也空無所謂嗎?如果可以,那行。但是,就算你空了,被吃的那個它對被殺的恐怖空不了,你真的忍心?
你這種殘忍能說是佛在心中留麼?
4樓:
理論上沒錯!若換作是我,我依然堅守戒律!不以麻醉之名--飲酒,不以貪慾之名--吃肉。
古印度僧人都是以託缽方式來滋養法身。所以他人供養什麼,僧人就吃什麼。僧人吃的肉是他人供養的,不是僧人自己要求的;所以僧人沒有殺念、沒有貪念、沒有執著。
慧律法師說過:接受他人的供養也是一種修行。如果信徒供養的是錢財時,此錢財應作建設、佈施、醫療、回饋等用途。
酒肉穿腸過,佛自心中留--這句話不是用字面來解釋那麼簡單的,當中又有多少人明白真正的含義?
5樓:樂園老禪師
所以,你不能光看見第一個空,而不見因果的中道之義。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吃與不吃,因果自負。
6樓:匿名使用者
獅子能跳過去的地方兔子不要跟著跳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是什麼意思
7樓:源於因果
釋義:因緣所生法就是世間的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並不存在永恆不滅的自性。後面的空、假、中道義就是所謂的空觀、假觀、中觀。
出處:《中觀論》
原文: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中觀論闡述緣起性空深義,揭示生死解脫根本,為三乘共遵之門。《中論頌》為龍樹重要的代表作,暢演中道,中觀論摧破執空執有的異說,使大乘不再依傍於小乘部派,而能卓然自立,自成大乘中觀一格。
8樓:夢中的五臺
這就是龍樹菩薩的三是偈,由此可以建立「一心三觀」的道理,所以是佛法的精髓。
因緣所生法就是世間的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並不存在永恆不滅的自性。後面的空、假、中道義就是所謂的空觀、假觀、中觀。
空觀是阿羅漢無餘涅槃的境界。既然佛法說一切法因緣所生,沒有不滅的東西,這就必須要實證。阿羅漢的無餘涅槃境界就是滅掉一切生滅法,唯餘真心獨存的境界——真心是世間唯一的真實的法,是滅不掉的。
空觀證明了世間的一切法的確沒有永恆不滅的自性。
假觀的全稱叫做「從空入假觀」,也就是菩薩的觀法。佛法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這也必須實證。菩薩的假觀就能達到這一境界,就能體會一切法如夢如幻,都是假名而已,這樣就不會執著於一切法。
中觀是佛的觀法,這是唯一的真實的觀法。前面的兩種觀法只能說相對正確。中觀可以見一切法上不生不滅的空性,也就是所謂的佛性,見諸法實相。
中道義就是中觀所見,全稱「中道第一義諦」,也是佛法的第一義諦。諸佛教宗派都是以中觀見為究竟正見。
9樓:世間法多浮雲
若是修學,看不懂先可不必深究,找看的懂得看,把理解運用在修行上慢慢得到自己的境界。再回頭看深入些的。如此修學不失為個方法。
我們為解文字而說其意,也是個人見解。朋友要真正轉為自己的理解,還是要依教奉行,何不踏踏實實慢慢修起,把根基打牢靠了些。善哉!
10樓:美人計
不想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不是什麼意思就是。
《中論》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什麼意思?
11樓:源於因果
釋義:因緣所生法就是世間的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並不存在永恆不滅的自性。後面的空、假、中道義就是所謂的空觀、假觀、中觀。
出處:《中觀論》
原文: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中觀論闡述緣起性空深義,揭示生死解脫根本,為三乘共遵之門。《中論頌》為龍樹重要的代表作,暢演中道,中觀論摧破執空執有的異說,使大乘不再依傍於小乘部派,而能卓然自立,自成大乘中觀一格。
12樓:窩窩軍團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
眾因緣生法。何以故。眾緣具足和合而物生。
是物屬眾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亦復空。
但為引導眾生故。以假名說。離有無二邊故名為中道。
是法無性故不得言有。亦無空故不得言無。若法有性相。
則不待眾緣而有。若不待眾緣則無法。是故無有不空法。
汝上所說空法有過者。
龍樹大士所著「中觀論頌」幾為中國歷代佛教各宗派奉為宗典,尤其以「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偈更為天臺宗、華巖宗、三論宗等所重視。我們若說代表中國佛教特色之思想由這四句偈引出亦不為過。
原文據鳩摩羅什所譯「中觀論頌」「觀四諦品」第十四載完整為:
『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據牟宗三先生謂:第三句『亦為是假名』,『為』字依梵文解釋應是『因為』之義〔註二七〕。所以四句偈的解釋是:
『眾因緣所生法,我說它們就是空,而亦因為這空亦是假名,故這空就是中道義。』〔註二八〕『為』字若依中文解釋尚有一義:『是』。
依此解釋則四句偈應該是:『眾因緣所生的一切法,我說它們就是空,同時亦就是假名,因而這亦就是中道義。』〔註二九〕如此解釋中道義亦和前通,只是不完全合原意,衍『二諦』義而成『三諦觀』,但二諦實亦合三諦的意義:
『三論師之空有假名說實亦含有三諦義,不過他們只是渾淪說,沒有拆開說而已』。〔註三十〕
歷代天臺宗以『名』代『為』傳法,則第三句成為『亦名為假名』,則為第二種解釋,於天臺宗並無差別,並不放第一義諦別立中道諦。二諦、三諦二者雖名殊但義理實同。又如「大智度論」卷六釋經初品中『大忍成就』雲:
如偈說:『因緣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說中道。……』〔註三一〕
則確實具有三諦相同的義理。或有謂『中觀論頌』一偈的要旨只是明真假二諦,而非至假中三諦:
『……違明文,龍樹在前頌中明白的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怎麼影取本頌,唱三諦說……』
而大表不滿〔註三二〕,如此則又未究天臺三諦三觀之旨所謬,強分二諦三諦是偏執不究佛陀所明之一實諦真義。牟宗三先生分析甚詳〔註三三〕。「中觀論頌」確無『三諦』『三觀』之名,但據今考『三諦』、『三觀』實乃出於「仁王護法般若波羅蜜多經」及「瓔珞經」〔註三四〕,並非天臺大師憑空而撰或誤解經文而創。
智者『三觀』之觀念最早出現於「小止觀」一書,於「證果」章雲:
『……能了知一切諸法皆由心生,因緣虛假不實故空……名從假入空
觀,亦名二諦觀。……雖知一切諸法畢竟空寂,能於空中修種種行
,……乃是從空入假觀,亦名平等觀。……若體知心性非真非假,
息緣真假之心,名之為正,諦觀心性非空非假,而不壞空假之法,
若能如是照了,則於心性通達中道,圓照二諦,……則見一切諸法
中道二諦亦不取中道二諦……是名中道正觀。』
事實上智者大師亦對中論一偈表示意見雲:『深尋此偈意,非惟具足分別中觀之相,亦是秉明前二種方便觀門旨趣。』〔註三五〕智者大師並不只視文字表面之義,又「摩訶止觀」卷十一載:
「大經元實是一諦,方便說二,今亦例此,實是一諦,方便說三。」可知智者大師並非誤解文意,違明文,他已深知二諦之意。筆者以為「三諦三止三觀」組織結構完備,正是智者大師高明之處,恐亦正是天臺宗能大興於中國之因也:
一、強調「真、俗、中」三諦,涵蓋二諦,更防墮空虛。言「中道即是空」,此『空』字乃顯體字,是實相、絕待的。但學者因習性見空字則視為描述字、形容詞,以思維見之,既動思維則「執空」矣!
欲見「中道即是空」能即「體空」而不動思維,不落言詮是很難的。立「真、俗、中」三諦,此「中」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思維終難『知』其究竟為何物,因此脫離文字限制窠臼而真體「空」境──實相空。此乃佛法「不可說」、「不可思議」之境界,佛經常雲:
『如是!如是!』即此義。
若欲強以空字冠於諸法之上,豈又非執空矣!
二、智者大師不強調後半段偈『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筆者以為乃是因一句『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難免又將學者帶到思維的空上,難免又要執空了。豈是斷章取義。
若果真天臺智者大師斷章取義,則當時三論宗正興,為何沒有人辯駁?難道是當時三論宗下未與智者大師交往,事實上智者曾在揚州(受晉王楊廣之請),荊州(出生地)傳法,而此二地正是三論宗活動最盛之地。以後天臺宗能在這些地方取代三論宗是有原因的。
三、不說二諦而強調三諦以顯佛陀中道本懷,正與中國儒家中庸思想冥合。若一味強調空,必難為中國傳統思想接受,此為印度佛教不變實質的中國化。這或亦為天臺宗興而三論宗漸泯之因。
二諦、三諦畢竟不異,所顯皆為「一實諦」。四明大師之第四法嗣竹庵禪師雲:『中道因緣所說法,一句道盡無餘語,我說即是空假中,珠簾幕捲西山雨。
』正是最佳的詮釋。
13樓:美人計
因與緣相互為因,互具,互融,互生,互滅,而因緣無生。因與緣本性所顯,所以非異,雖本性所顯,但假象不無,因與緣宛然而有,所以非一。非異不可得,非一不可得,非空非假即中,合乎中道義。
因緣不僅包含空間意義上的能所,而且包含跨時間意義上的善惡之業而不亡的善惡。一念善惡之因同樣具備非一非異性,它和跨時間善惡緣,互具,互融,互起同時出現,跨時間意義上的,不太好理解,緣起。
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緣所生法,是謂假名假觀也求解何意
14樓:匿名使用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同樣的事情或事物,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名字。道可道,非恆常不變道。名可名非恆常不變名。因緣生,緣盡散,無恆常,畢竟空,不可得。阿彌陀佛!
因緣所生法
15樓:一身三影
因緣所生法,即依緣起所成的萬法(有為法),都是本性空的。
所以,龍樹菩薩有首偈子: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這首三諦偈,是學大乘佛學學必要研究的。
賢善成就,普願吉祥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黃河及其周圍所生活的動物植物微生物
作為一句完整的問話 生物可否分為動物 植物 微生物三大類別 來理解,重點在分類,因此不可以。理由 因為在微生物中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也屬動物,這樣分類別就交叉了,而嚴格的生物分類是不允許交叉的。但作為有特定限制的一類研究物件,我們可以提出微生物這個概念,此時必須清楚,它不是分類學名稱,僅只是一類特定物...
表裡的生物本文提出什麼的觀點,表裡的生物我提出了什麼論斷
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 凡能發出聲音的,都 以也沒有機器的聲音.我那時以為凡能發出聲音,表裡邊有一個活的生物.表裡的生物體現出什麼觀點,主要是提出外出生物的生命的特徵。表裡的生物本文提出什麼的,關鍵我也不明白,也不會也不會,這個不知道是哪個那本書裡的。表裡的生物本提出了什麼的光碟?生我時,嗯,世界不可缺...
看見別人踩死螞蟻之類的微生物我都難過
記住 螞蟻不是微生物哦.我只能說你很善良了 我認為你沒有錯,我遇到這種事也時常這樣想。我認為生命是平等的,誰都版沒權力去權否定其他生命,我們在做到不隨便殺生的同時去救助力所能及的生命,雖然有時會自責,後悔,但對待生命的信條不會變,我會堅持走下去,希望你也是!我也有點覺得難過,畢竟那是一條生命啊!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