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麗麗
當事人申請符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內容之一的可再審。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依照91條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所謂新證據,主要是指在過去訴訟過程中沒有發現的證據,或者說是當事人在原審訴訟中未提供的證據,而該證據又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因此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同時也是作為人民法院進行再審的條件之一。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系偽造的 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是指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保證案件審理正確的前提是查明案件事實,而查明案件事實需要證據加以證明。在行政訴訟中,被告行政機關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
如果被告不能提供證據,或者所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就應當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但如果法官與被告沆瀣一氣,判決被告勝訴,則該判決就屬於缺乏證據證明。因此,「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就足以構成再審的事由和條件。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當事人認為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有錯誤的,可以申請再審,但原判決、裁定在適用法律、法規方面是否真的存在錯誤,則需要法院通過審查予以確認。需要指出的是,適用法律錯誤指的是原判決、裁定適用實體法的錯誤,如適用了失效的法律,再如違反實體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而適用了新法等。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關於這這方面的 法律常識 可去訪問 貼吧 法律援助吧》具體查詢與諮問。 新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有哪些 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電大考試 民事訴訟法 簡述當事人申請再審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1 法律。包括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的其他法律。2 行政法規。即 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政治 經濟 教育 科技 文化 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其名稱有條例 規定 辦法。3 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僅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與受理法院不在同一地區,... 1 用人單位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 專者勞動合同約定給付勞動者工屬資性住房補貼所產生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後,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2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就勞動合同是否已經解除或者終止,或者應否支付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爭議,經勞動仲裁委員會仲裁後,當事人向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以依據的規範性檔案是 法律和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 第52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b 是行政法法源,其餘都不是。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 法規 規章和其他規範性檔案為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什麼為依據
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哪些勞動爭議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以依據的規範性檔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