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應該始建於春秋時期,在西周東遷這個時間段左右,當時北方的各國都有修建長城,秦、晉、燕都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原來各國的長城進行連線合攏,對一些不合理的地段進行改建或者新建,形成「萬里長城」,在明朝時有過大修。
都江堰建於秦昭襄王在位時期,秦惠文王時由司馬錯奇襲巴蜀得手,從而兼併巴蜀,秦昭襄王五十一年開始由李冰主持修建。
靈渠為秦始皇南征嶺南時時期開始修建,公元前219年通航,用於連線湘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秦始皇滅楚統一六國後,為了配合南征嶺南的後勤運送,由史祿主持修建,將湘江水引入灕江,將長江與珠江連成一片。
大運河在隋煬帝時開始修建,將原來北方與南方縱橫交錯的河渠水網通過新建及改建河道連線在一起,逐步形成一條從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全長一千七百多公里。
2樓:封2012號
長城秦朝開始,後來漢朝、明朝等都有增建。都江堰和靈渠都是秦朝建的,統一的話都是秦始皇在位時。大運河是隋煬帝開始時弄得。
3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自戰國始,燕,齊,趙,秦都有長城,秦始皇開始將長城連為一體,後歷代又有擴建,復建.建造時間較長.所以不好說是哪個黃帝在職時建造.
都江堰為秦昭王在位時建造,當時沒有"皇帝"
靈渠為秦始皇時期建造,建造時其尚未稱帝.
大運河為隋煬帝時開始建造.
長城,都江堰,靈渠,大運河分別是哪個朝代建的?分別是哪個皇帝在職時建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秦始皇大運河秦國也有大運河歷史 從周至隋 大運河始鑿於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 隋唐大運河示意圖 通了由今蘇州經無錫至常州北入長江到揚州的「古故水道」,並開鑿邗溝(自揚州到江水,東北通過射陽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後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繼續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為興兵伐陳,從今淮安到揚州,開山陽瀆,後又整治取直,中間不再繞道射陽湖。煬帝即位後,都城由長安遷至洛陽,經濟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開通濟渠。
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德簡稱,在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公元608年又開永濟渠,引黃河支流沁水入今衛河至天津,繼溯永定河通今北京。
610年繼開江南運河,由今鎮江引江水經無錫、蘇州、嘉興至杭州通錢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陽為中心,由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連線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長2700餘公里的大運河
5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 秦
始修長城,有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起到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掠奪的作用
漢擴建長城至西域
起到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掠奪的作用,並保護了絲綢之路明重修長城(呈現狀)
起到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掠奪的作用,穩固封建統治清由於統治者對外採取懷柔政策,不再使用長城 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的水利工程。 靈渠:
秦朝靈渠位於興安縣城東南部,建成於公元前214年,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傑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也是一條跨越湖南湘江和廣西灕江兩大流域的古運河,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京杭大運河:
隋隋煬帝時建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都江堰,靈渠是秦朝秦始皇在職時建的 大運河是隋朝隋煬帝在職時建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 秦 秦始皇都江堰 戰國 秦昭王靈渠 秦 秦始皇大運河 隋朝 隋煬帝
8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秦朝,都江堰秦國,靈渠漢朝,大運河隋朝
右圖所示文字,再現了我國古代哪個工程的修建場景 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趙州
9樓:技術38韇溷
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相關知識。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組織修築的,採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控制了岷江激流。
李冰還命石匠鑿了三個石人,立在內江水中,用來觀察水位變化,使水位保持在不低於石人腳,不沒過石人肩的位置上。答案為a。
靈渠是哪個年代修建的
10樓:築小二
築訊中國提醒: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長城和京杭大運河,這兩項工程給各自的朝代帶來哪些影響
11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有利於保衛和鞏固邊防
長城有利於保護中原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民族勤勞精神和智慧的象徵
京杭大運河:1)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 (2)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糧北運。(5)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也是隋滅亡的一個原因
12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將原先七個國家的長城連起來形成的,明朝又重新修砌了,現在看到的長城就是明長城。至於京杭大運河是隋煬帝楊廣在位時開鑿的,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也是隋滅亡的一個原因!
13樓:nsh隨風而逝
可以從兩方面,積極和消極的,也可以從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來回答。當然對於影響方面的題一般都要一分為二的,你可以根據需要自己組織答案。相信我所說的能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的四大古代工程是什麼?
14樓:life無明小魚
古代四大工程是指:長城、都江堰、靈渠、大運河。
1、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
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2、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巖寺等。
3、靈渠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境內。
靈渠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桂林東北60公里處興安縣境內,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齊名,並稱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4、大運河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建、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為發展南北交通,溝通南北之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擴充套件資料
1、長城的影響意義: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
又起著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繫在一起的重任。秦漢之時,累計投入的兵民有近千萬之眾。
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著手加強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揭開了屯田戍邊、開發邊區的序幕。漢代由於修築長城的時間較長,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實邊的建議,這些建議先後被漢**採納接受並組織實施。
移民和戍守長城的軍人一起,開墾荒地進行農耕,不但加速了邊區的經濟開發,節省了**的大量軍費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長途運輸之苦,並將華夏文化遠播四方。
2、都江堰的歷史意義:
都江堰的建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
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
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由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3、靈渠的歷史意義: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靈渠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靈渠雖經歷代修整,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4、大運河的歷史意義:
大運河充當中國漕運的重要通道歷時1200多年。清代中葉後,山東北運河淤塞。道光五年(2023年)江南糧米便改由海運至天津,再轉北京。
2023年津浦鐵路通車,大運河就逐漸湮廢。到2023年前山東境內河段和中運河已不能通航。裡運河水位不穩,時常決堤成災。
2023年後對裡運河進行了全面整治,興建船閘和節制閘,並開闢新河道使河湖分開。在裡運河的南段開闢瓦鋪至六圩港間的入江新航道,縮短了與江南運河間的航程。中運河也經過拓浚和改建。
為便利徐州煤炭南運,沿微山湖西側闢了新航道。
江南運河原由鎮江市區入江,由於河道狹窄淤淺,已改由諫壁口入江,在諫壁建有大型船閘控制水位。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的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15樓:博學駒
中國古代有四大工程,即長城、都江堰、靈渠和大運河
16樓:百度使用者
長城,都江堰,靈渠,運河
靈渠是哪個年代修建的?
17樓:遙夜泛清瑟
靈渠 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秦鑿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境內。
建成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它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僅是我國、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為了完成統一中國大業,接著向嶺南地區發動了戰爭。「使尉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用了五十萬攻無不克的精銳部隊,兵分五路,向百越之地推進。
其中向現在江西餘干縣前進的一路軍隊,勢如破竹,一舉攻佔了東甌、閩越(今福建)地區,並設定了閩中郡。而向廣西進攻的一路秦軍,則遇到了部族首領的頑強抵抗,迫使秦軍「三年不解甲弛弩」(《淮南子•人間訓》),戰爭打得很不順利。究其原因,這與秦軍不適應山地作戰,不服南方水土,病員 較多,有一定關係。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和嶺南地區山路崎嶇,運輸線太長,糧食接濟不上有關。因此,解決軍糧的運輸問題,成了當時決定這場戰爭勝敗的關鍵。戰爭的暫時挫折,並沒有動搖秦始皇統一嶺南的堅強意志。
他通過將領們對興安地形的瞭解,果斷地作出了「使監祿鑿渠運糧」(《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的決定。
在史祿的主持下,經過秦軍與被徵發的勞動人民的艱苦勞動,幾經寒暑,靈渠開鑿成功。至此,從湘江用船運來的糧餉,可以通過靈渠,進入灕江,源源不斷地運至前線,保證前方的需要。至秦始皇三十三年,秦軍終於全部攻下了嶺南,設定了桂林、南海、象郡,並派兵戍守。
至此,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偉大事業,而靈渠則為完成這一偉大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靈渠從開挖成功,至現在已有二千一百餘年的歷史。在清代以前的漫長歲月中,它對於中原與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維護中國的統一,鞏固祖國的邊防,也有不可磨滅的功績。至於它在古代水利史上的成就,時至今日,仍放出燦爛的光彩,為後人所欽敬和自豪。
現在讓我們從靈渠的開渠技術方面,來看看我們的祖先在水利建築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吧! 故而興安諺雲:「興安高萬丈,水往兩頭流,」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興安地形和水系特點。
湘江和灕江,在興安境內東西相距二十五公里。如果要開鑿一條運河,把它們連線起來,在當時的條件下,任務是夠艱鉅的。好在灕江有條支流,名叫靈河,靈河有條小溪,叫始安水。
始安水發源於興安縣城附近的富貴嶺。始安水與湘江的直線距離只有二點五公里,其中只是隔著一列寬三百餘公尺,高三十餘公尺的土嶺。這列土嶺,就是有名的越城嶠(或稱始安嶠,又名臨源嶺),它實際上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
因此,只要把這座嶺挖穿,就可以把海拔較高的湘水引入始安水,而達灕江。而聰明的設計師,正好就是這麼幹的。他們在湘江上攔河築壩,提高水位,開鑿一條五公里長的渠道,挖斷越城嶠上的太史廟山,將湘水引入始安水。
然後將始安水疏導改造,以便船隻能通過它進入靈河,以達灕江,將湘漓兩江溝通了起來。(見圖一) 靈渠從建成到現在已有二千餘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它也有一個由粗創到逐步完善的過程。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秦代的靈渠,有哪些具體建築,無史實可考,但據唐朝的史料記載,靈渠除了渠道以外,即有大、小天平(鏵堤)、鏵嘴、秦堤、洩水天平、陡門等項建築,這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靈渠已基本相同。這些建築成龍配套,緊密相連,使靈渠成為一個非常靈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簡介,都江堰介紹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 世界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 約公元前256 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有關都江堰的詩句,有關都江堰的詩
1.清人朱bai雲駿有詩 灌縣 雲 du 沃野自茲zhi始,浮雲 喜乍晴。dao江源來絕徼回,嵐翠樸孤城答。廟享尊疏鑿,鐃歌洗甲兵。使君欣舊雨,珍重勸春耕。2.清人呂元亮的 都江堰 齧山噴怒雪,壘石臥寒雲。禹績真堪補,雙流此地分。3.宿都江堰 青城落霞漸收紅,岸上黃桷唱晚風。玉壘森森擁山月,岷江滾滾...
都江堰旅遊線路,都江堰旅遊線路。。
樓主你好,看見一個人都沒回答你,作為都江堰一員,義務給你回答了,你坐高鐵到了都江堰快鐵站後,在外面乘坐公交 4 路 到達終點站就是都江堰景區大門口,玩完了之後到青城山,也在景區大門口乘坐 101 路 公交到達終點站就是青城山景區大門口,其實很方便的。如上的回答已經解決你的所有問題!祝你旅途愉快!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