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塔天音
《山市》選自《聊齋志異》卷六(《知不足齋》本),蒲松齡描寫的是他家鄉淄川縣奐山山市的景象。《淄川縣誌》記載:奐山「有山市,邑人多見之者,城郭、樓臺、宮室、樹木、人物之狀,類海市雲」。
山市蜃樓乃世間奇景,人鮮領略,作者如何巧狀難寫之勝景的呢?
一、亦真亦幻,以情襯景
開門見山,作者直接點出奐山山市是「邑八景之一」,相當於奐山的一個出色的亮相。而隨即接下來的「數年恆不一見」,儼然給奐山蒙上了一層面紗。文章不是純客觀地寫景,而是通過孫禹年及其朋友的眼睛來鋪展山市的奇景。
孫「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他們不禁「相顧驚疑」。作品正是在「驚疑」的情緒波動中層層鋪開景色,而使山市的每景每物每變都滲透了新奇的韻味。
二、由粗及細,詳略得體
作者寫城郭,僅用「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裡」九個字,粗粗勾勒了一個龐大城市的規模和輪廓。對城市的整體佈局和區域性事物,一概免作描述,只以「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概括,再用「歷歷在目,以億萬計」略述,使城市的概貌頗見氣勢,足以讓人想象那城市怎樣的一番繁榮景象。
三、小中見大,虛中見實
粗略地勾畫過城郭的出現,繼而至細至詳地摹寫「風定天清」中的「危樓」。寫出了危樓的高大雄偉以及它簡潔明朗的結構,寫出了危樓上各色人的活動,細膩地點染了樓中人物的風姿和神態。一樓一景,一人一態,均表現得真真切切,極富情味,似乎要讓我們瞭然整個「山市」的人情風俗。
四、異中相同,無中生有
作者行文用筆騰挪自如,大變有兩次,前後小變又數回。前則寫忽見孤塔聳起,不一會兒換出別一幅圖景,這時蜃樓的物象是逐步增加的;後者五座樓的情景,逐漸變化,依次消失,寫出變化之不同。而風起前後的兩種境界又有相同之處:
「孤塔」與「危樓」皆高聳入雲,宮殿城郭與樓群皆方正座落,是一豎一橫兩種形狀,一危一穩兩種氣勢。大變小變寫得很有層次,又不雷同,竟使得本不存在而看來實在的山市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五、動靜互變,鬼市人云
作者以變幻之筆寫變幻之景,窮形盡相,展示了變化莫測的山市蜃景的奇詭。變幻之筆著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或細微或急劇的變化,令人目不暇接。作者在他那個時代,還不會理解海市蜃樓是大氣層中的光線折射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故而在文末又稱此幻象為「鬼市」,這與以善於編織曲折離奇的故事見稱的作者風格筆法正好一致。
由是可謂,在歷歷如畫地再現山市生成以至消失的全程運作中,蒲松齡的大筆勾勒和工筆描摹無不鬼斧神工,曲盡其妙。
2樓:
《山市》本身就是聊齋志異裡的一個故事。它在聊齋志異的第六卷裡。
正文摘抄: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
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山市 選自 聊齋志異 卷六,「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名稱,「志」的意思是什麼?「異」指神奇怪異的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新版聊齋志異 哪個故事最好看
我覺得蓮香,粉蝶不錯,羅剎海市也值得考慮。嬰寧 蓮香 粉蝶 羅剎海市 義犬 胭脂 都好看!我喜歡演嬰寧的那個女演員!好像是聊齋志異2的胭脂和義犬。義犬 嬰寧 小翠 小曼 嬰寧 我覺得,其實裡面很多故事都挺悽美的,感人!然後 蓮香 也還不錯!其實我個人最不喜歡 胭脂 了。義犬 也還可以,裡面陳浩明挺喜...
求聊齋志異其中的一則故事的梗概,求《聊齋志異》其中一篇的故事梗概
時盛夏燠熱。村外故有周氏園,牆宇盡傾,惟存一亭。村人多寄宿其中,王亦在焉。既曉專睡者盡去,紅日三竿屬王始起,逡巡欲歸。見草際金釵一股,拾視之,鐫有細字雲 儀賓府制。王祖為衡府儀賓,家中故物,多此款式,因把釵躊躇。欻一嫗來尋釵。王雖貧,然性介,遽出授之。嫗喜,極贊盛德,曰 釵值幾何,先夫之遺澤也。問 ...
求《聊齋志異》其中的故事梗概,求《聊齋志異》其中一篇的故事梗概
時盛夏燠熱。村外故有周氏園,牆宇盡傾,惟存一亭。村人多寄宿其中,王亦在焉。既曉專睡者盡去,紅日三竿屬王始起,逡巡欲歸。見草際金釵一股,拾視之,鐫有細字雲 儀賓府制。王祖為衡府儀賓,家中故物,多此款式,因把釵躊躇。欻一嫗來尋釵。王雖貧,然性介,遽出授之。嫗喜,極贊盛德,曰 釵值幾何,先夫之遺澤也。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