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資訊時代,古代的人們資訊是用什麼方法傳遞的

2022-05-27 03:45:22 字數 5225 閱讀 4003

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有飛鳥傳(飛鴿傳書、鴻雁傳書、飛雁傳書),驛傳(郵驛、快馬加鞭),烽火,狼煙,旗語、燈光(三打祝家莊、孔明燈)等等。

舉例:在中國古代,把騎馬送信稱為郵驛。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

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裡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裡換馬換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中國郵驛制度經歷了春秋、漢、唐、宋、元的各個朝代的發展,一直到清朝中葉才逐漸衰落,被現代郵政取代。

2樓:賴家文和閆濛濛

古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遠古時代人們用什麼方法傳遞資訊 10

3樓:匿名使用者

遠古:信鴿、人力、口耳相傳、漂流瓶、快馬、物品(葉子,火都代表什麼事)、結繩……

現在:信、電報(近代)、**、計算機網路……給個贊

4樓:亞夢醬

時代資訊

傳遞的方式

評 價遠古

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

資訊傳遞速度慢、不精確。

古代靠驛差長途跋涉

資訊傳遞速度慢、資訊形式單一。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

資訊傳遞速度相對快一些、距離遠相對就慢、且費用高。

現代電報、**

速度快、資訊單一文字。

當代計算機網路

傳遞的資訊量大、資訊多樣化,傳遞速度極快、不受地域阻隔

5樓:老獵人風吹草動

在《烽火戲諸侯》一課中,不就講了2700多年前的事情了嗎?那早就算得上是遠古時代了,那時用的正是烽火,所以只能是烽火。

這很簡單的哩,只要認真做誰都會。o(∩_∩)o~~

6樓:歐陽夢蜓

用圖畫,也可以用一些物體,如:樹葉、火苗,它們都代表一件事物等等

7樓:卡哇伊u金絲雀

用物語(拿一個物體表示出自己想表達的)結繩(把繩子結成不同的樣子,跟別人「對話」,互相表達)請採納哦

8樓:蝴蝶璇子

擊鼓傳聲,通過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不同的意思

9樓:♂鏡音◆雙子

遠古——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

10樓:我喜歡數字

2700多年前,人們用烽火

11樓:匿名使用者

利用烽火來傳遞資訊。

12樓:匿名使用者

風箏、烽火、人力等等

1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用聲音啦~~~~

古代人是用什麼來傳遞資訊的?

14樓:你愛我媽呀

1、快馬

中國古代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個驛站,一旦而要傳遞的公文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按規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 傳遞緊急公文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

2、飛鴿

飛鴿傳書與鴻雁傳書是一個意思,就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法,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3、烽火

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臺,通常臺上放置乾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古有周幽王為褒姒一笑,博烽火戲諸侯而失信於天下,導致周朝衰敗的典故。

4、鐘鼓傳訊

鍾和鼓,都是打擊樂器,通過敲打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響。除了作為樂器外,二者均可通過聲音傳遞資訊,尤其是鼓,在古代軍事領域應用廣泛。

5、個人長跑傳書

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人的長途跑步來完成。如《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戴宗素有「神行太保」之稱,能日行八百里。國外亦有馬拉松的故事。

15樓:正康三年

古代人是用來傳遞資訊的方法有:快馬傳遞、飛鴿傳書、烽火報訊、鐘鼓傳訊、託人捎信。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傳遞資訊主要用以下方法: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資訊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臺。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17樓:仙企鵝

古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現在是資訊時代,每天都有海量的資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所以啊

資訊類的行業需要科技來支撐資訊的傳遞。應該說在現在的社會,科技更新換代最快的行業比較有發展前途。至於最賺錢的我感覺開煤礦最賺錢,前提是不出現事故。是的,但競爭壓力也會是最大的。資訊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縱觀歷史,一項重大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改變世界競爭格局。英國抓住蒸汽機技術機遇,率先實現了工業化...

為什麼現在被稱作資訊時代,人類為什麼會進入資訊化時代

現代的經濟基礎是 知識經濟 以前是農耕經濟和工業經濟 所以現代又稱作是資訊時代 以知識和資訊的發明 創造 交流 交換 為特點的 計算機和網路是其主要技術手段 當進入20世紀bai50年代末du,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zhi,把資訊對整個社會的dao 影響逐步提高到內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資訊容量,資訊...

人們為什麼都認為現在是看臉的時代

我不覺得這個世界看顏值 這個世界需要的核心,陳情令的成功,迎合了中國人需要核心的世界觀,我看陳情令的至純至性,很多年輕人看到了膚淺的表面,中年人看到內涵思想的魅力,我今年四十歲的老阿姨,不可否認兩個孩子顏值很給力,可這不是讓成年人沉迷的理由。中年人的思想必然是更有廣度與深度的,所以影視作品不要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