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土壤次生鋁矽酸鹽類,土壤中次生矽酸鹽可分為哪幾種

2022-06-21 22:25:15 字數 4337 閱讀 3459

1樓:喜歡地理問題

1)構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包括伊利石、蒙脫石和高嶺石

2)鋁矽酸鹽類粘土礦物的晶體是由矽氧四面體和鋁氧八面體兩種晶片連線而成的薄片層狀結晶體。

3)矽氧四面體是由四個氧原子圍繞一個矽原子所組成,形成四面構造。

4)許多矽氧四面體可以共用氧原子聯結成平面,形成一個片狀的四面體層,稱為矽氧片。

5)鋁氧八面體是由六個氧原子或氫氧根圍繞一個鋁原子所組成,形成八面構造。

6)許多鋁氧八面體可以共用氧原子聯結成平面,形成一個片狀的八面體層,稱為鋁氧片或水鋁片。

(1)1:1型礦物

一層矽氧片和一層鋁氧片組成一晶層 以高嶺石為典型代表

層間是通過氫鍵結合 一般不發生膨脹,有完整的解理面

對陽離子吸附量低 供肥、保肥能力差

(2)2:1型膨脹性礦物

二層矽氧片夾一層鋁氧片組成一晶層 以蒙脫石為典型代表

層間通過氧鍵結合容易發生膨脹 對陽離子吸附量高

供水能力弱

(3)2:1型非膨脹性礦物

二層矽氧片夾一層鋁氧片組成一晶層 以伊利石為典型代表

層間代換性鉀離子存在,不容易發生膨脹 對陽離子吸附量低

鉀素含量高

(4)2:2型礦物

滑石層和水鎂石交替組成 以綠泥石為典型代表

不易發生膨脹,易風化 對陽離子吸附量低 易風化

土壤中次生矽酸鹽可分為哪幾種

2樓:叄拾叄太保

一.1.土 壤:土壤是地球陸地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產生植物收穫量)的疏鬆表層.

2.土壤肥力:土壤為植物生長**協調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的能力.(水、肥、氣、熱)

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年齡)的綜合作用下發育而來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礎上,通過人為措施的影響(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稱經濟肥力.

5.潛在肥力:在當季節中,不能立即產生經濟效益的這部分肥力.

6.土 壤 學:農林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科學,主要論述土壤和農林生產各個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絡:土壤變肥變瘦的一般規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術.

7.礦 物:礦物是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各種地質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產物,分為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

8.原生礦物:地殼深處的岩漿冷凝而成的礦物(如長石雲母).

9.次生礦物:有原生礦物經過化學變化(如變質作用和風化作用)形成的礦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年齡.

11.巖 石: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的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體.

12.巖 漿 巖:由地殼深處的熔融岩漿,受地質作用的影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燦石、原始岩石).

13.沉 積 巖:地殼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種岩石(岩漿岩、變質岩和先形成的沉積岩)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和成巖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變 質 巖: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溫、高壓和化學活性物質的作用,改變了原有的結構、構造及礦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質特徵?肥力的四大因子?

答:土壤的本質特徵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營養物質)汽、熱(環境).

三.土壤組成如何?土壤學發展過程的三大學派?

答:固體顆粒(38%)

固 相(50%)

土壤 有機物(12%)

氣相(50%)

粒間空隙(50%)

液相(50%)

土壤學發展過程的三大學派:1.農業化學學派.

(提出礦質營養學說).2.農業地質學派(19世紀後半葉).

3.土壤發生學派(提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四.岩石根據生成方式不同分為哪幾類?

答: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五.岩漿岩的分類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學成分)

答:按含二氧化矽的多少分為(1).酸性巖(二氧化矽含量大於65%).

(2).中性鹽(二氧化矽含量在52%——65%).(3).

基性巖(二氧化矽含量在45%——52%).(4).超基性岩(二氧化矽含量小於45%).

由構造不同分為(1).塊狀構造(2).流紋構造(3).氣孔構造(4).杏仁構造.

六.岩石礦物對土壤有何影響?

答:(1).影響土壤的質地;(2).影響土壤的酸鹼性:(3).影響土壤中的化學組成.

七.分別舉出常見的原生礦物以及次生礦物五六類.

答:原生礦物:長石類、角閃石和輝石、雲母類、石英、磷灰石、橄欖石; 次生礦物:方解石,高嶺石,蛇紋石.

八.舉出幾種常見的沉積岩及變質岩.

3樓:勤奮的

土壤中次生矽酸鹽根據結構不同,可分為:伊利石、蒙脫石、高嶺石。

三類均屬於片層狀結構,由矽氧原子層和鋁氫氧原子層重疊而成。

「次生鹽鹼化」的成因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土壤鹽鹼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0.3%),形成鹽鹼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 區又比較乾旱,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鹼土;如是窪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窪地水份蒸發後,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鹼地。

土壤次生鹽鹼化是指由於認為原因某些自然原因(降水量突然增多,河道堵塞等)原本非鹽鹼化土地變成鹽鹼化土地。

降水多的地區土壤中的可溶性鹽類大量被雨水淋失,土壤中殘留物質主要是鐵鋁的矽酸鹽類,所以,使土壤呈酸性\黏重。

5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墾荒初期不重視或沒有足夠的排水將土壤中歷史時期積累的鹽份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低礦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鹽份,並隨著潛水蒸發,將鹽份積累於地表或作物根系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次生鹽鹼化",

6樓:匿名使用者

次生就是有人為因素在裡面

7樓:匿名使用者

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

土壤的保肥力與風化程度之間的關係?

土壤地理學中的成土母質,是什麼概念?

8樓:小紅豆兒

成土母質是地表岩石經風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鬆散碎屑,物理性質改變,形成疏鬆的風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植物礦物養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

1、土壤風化指數:指淋溶層中氧化鉀與氧化鈉之比與母質層中氧化鉀與氧化鈉之比的比值。

2、粘化過程:是指土體中粘土礦物的生長和累積過程,可分為殘積粘化和澱積粘化。在一定條件下,土體內進行著化學風化,原生鋁矽酸鹽礦物分解為次生鋁矽酸鹽,在土壤及風化殼中相對穩定,不發生分解與破壞作用,在土層一定深度出現粘粒含量較高的層段。

3、異源母質:土壤上部土層的成土母質與底部基岩或母質的組成不一致,這時可用a-b-d 的記載方法描述 這個剖面,「d 」稱為異源母質。

4、分異特性:被選作歸類基礎的性狀,用來區分不同的類別,是分類的基礎。

5、土壤分類:按照一定的分類原則和系統對土壤個體進行科學的區分和排列。只有對土壤個體進行科學化、系統化、條理化,才能系統認識土壤個體之間的內在聯絡。

6、土壤剖面:一個土壤個體層次的垂直暴露面。一個土壤個體在一定的地理範圍內,具有獨特的剖面層次排列和組合。

7、紅土化過程:由於強烈的化學風化導致鹽基和矽質的強烈淋洗,而鐵鋁元素則相對富集,同時,風化和成土過程中的強氧化環境又使得土壤中富集的鐵質以(紅色)高鐵氧化物形態出現,結果是將土體和風化殼皆通體染成紅色。

9樓:虢彭彭亢潤

或稱百土壤母質,地表岩石經風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鬆散碎屑,物理性質改變,形成疏鬆的風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度植物礦物養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

堅實的大塊岩石變成碎屑後,產生了孔隙,具有通氣透水性;化學風化使部分營養元素成為簡單易溶鹽狀態供植物吸收;母質中

細小黏粒也具有知一定保蓄養分和水分的效能。因此,母質具備了初步的肥力性質,為生物生長繁殖和土壤形成奠定了基礎,根據母質的形成和搬運情況,分殘積母質

和運積母質;後者是指經重力、水力、風、冰川等道搬運後再沉積的母質,如坡積母質,沖積母質、風積母質、冰磧母質等。

補充:成土母質又簡稱母質。母質顆粒之間存在空隙,所以具有透氣透水性,並有一定的可溶性版礦物養分,但僅能滿足一些低等植物權和微生物的生長,只有當低等植

物和微生物不斷新陳代謝,逐漸積累起豐富的有機物質時,才能使母質具有肥力,為高等植物生長提供條件,這時母質才發展成為土壤。

水泥,玻璃,水晶飾物都是矽酸鹽製品嗎

水晶不是,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水泥和玻璃是。水泥是!都說矽酸鹽水泥!玻璃是!二氧化矽!水晶也是 水泥,玻璃,水晶都是矽酸鹽製品,錯了。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矽,不是矽酸鹽類。天然形成的水晶就不是製品。成分是二氧化矽,不是屬於鹽類。水泥 玻璃都是矽酸鹽材料 這句話是對的嗎?可以這麼說。但是不能絕對。主要...

化學必修說矽酸鹽長期在水 CO2作用下風化為粘土再變成土壤膠體且大面積帶負點

因為二氧化碳於矽酸鹽反應會生成矽酸 膠體 和碳酸鹽。所以會形成土壤膠體,至於黏土就不清楚了,不好意思咯 土壤這種膠體本來就是帶負電的 粘土一般由矽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後形成。一般在原地風化,顆粒較大而成分接近原來的石塊的,稱為原生黏土或一次黏土。這種黏土的成分主要為氧化錫與氧化鋁,色白而耐火,為配...

矽酸鹽水泥與普通水泥在使用上的主要區別

矽酸鹽水泥 普通矽酸鹽水泥標準 矽酸鹽水泥比普通水泥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都高。矽酸鹽水泥初凝不早於45min,終凝不遲於390min。普通水泥初凝不早於45min,終凝不遲於10h。普通水泥固化比較慢。矽酸鹽類水泥 有六大類 矽酸鹽水泥 普通矽酸鹽水泥 火山灰矽酸鹽水泥 粉煤灰矽酸鹽水泥 礦渣矽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