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年」字的出現始於周代。在此以前,堯舜時稱為「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週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為「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
雖然在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為「載」,但為期很短,後又複稱為年。
「年」的另一個含義,是收成的意思。「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莊稼成熟豐稔之意。因而在古籍記載中,對「年」的說明是「谷熟也」。
收穫五穀稱「有年」,豐收稱為「大有年」,亦稱「豐年」,皇帝祈禱五穀豐登之處曰「祈年殿」。
「年」的再一個含義為節日名稱。「年」作為節日,形成於漢代,是供大家歡慶的日子。收藏之後,結束了田間農活,首先想到的應是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庇廕:
用新米做飯、釀酒,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規律。
哪一天稱過「年」?自然是歲首第一日。但是由於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識,歲首第一日最初很難確定。
中國的封建帝王自稱為天子,為顯示其「奉天承運,受命於天」的宗旨,隨著改朝換代,多次改動了月份的次序。
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從漢武帝改「顓頊歷」做「太初曆」之後,雖然王莽、魏明帝、武則天、唐肅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曆,但為時都很短。因此,民間一直以夏曆為準,正月初一即為新年。
2樓:匿名使用者
是以前有一個叫做「年」的怪獸……
「年的故事」的由來
年的來歷是什麼
3樓:小薇薇
1、過年來歷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是漢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農曆的正月初一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
2、相關傳說
話說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裡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凶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
這一年,村裡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並要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
在你們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後夕就再也不會來了。鄉親們半信半疑地聽著這個孩子的話,由村裡的老者帶著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於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都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著一些從竹林裡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的縮做一團。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說:
「我去把它引來,然後大家就往火堆裡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
他大聲的叫到: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著聲音追來過來,可是它看到家家門牆都掛著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這時孩子大聲地說:
「鄉親們,往火裡扔碎竹節啊!!」,可是大家因為害怕早已經站在那裡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裡扔起了竹節。
由於是砍伐不久,溼溼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裡的東西!
天亮起來了,「夕」被人們扔到火裡的竹節爆裂時發出的聲音嚇跑了,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人們心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那個救了這個村莊的聰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
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三十的夜裡,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
放爆竹,貼門聯。等到天亮彼此走訪鄰里給予問候與祝福。 初一早上鄉親們彼此走訪看看相鄰有沒有受傷說一些吉祥客氣的話。
希望來年的臘月「夕」不再來!
3、過年時間
在漢族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並且小年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日子分別相差一天。
①小年。即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爺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畫火化),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一家,在過去一年的表現。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
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來,就是請(買)一張新的灶王畫(畫上畫有灶王爺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貼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
橫批:一家之主。
②大年。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直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龍抬頭)。從陽曆看,春節在1月21日至2月20日遊動。
北京地區:從臘月初八(過了臘八就是年)直到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年才算過完。
年是怎麼由來的
4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傑貓
[標籤:標題]
篇一:年月日的由來
一、年月日的由來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週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2??
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迴歸年"。曆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迴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
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曆法上叫做"歷年"
農曆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共12個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週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穫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週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曆法的根據。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週,也就是一個朔望月。
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
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於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迴圈。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曆的初一和三十日)。過十
四、十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陰曆作為一種曆法,由於它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
5樓:不知幾個詞
年的由來:原來年是這樣來的
6樓:淡陌流年
關於春節的來由,舊時由於缺失上古時期文獻(秦
始皇焚書,或其它原因),沒法直接考證其源流,在傳承發展中於是便產生了諸多傳說。其中有幾種較為流行的說法:
1、迄今為止,「年」的由來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舜繼天子位後,帶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將這一天當做一年的第一天,後來稱「春節」。不過中國古代春節的時間也不是統一的:
夏以春節所在之元月為正月,殷商以臘月為正月,秦以十月為正月,漢沿襲秦的做法。後來,隨著夏曆不斷完善,後代幾乎都是沿襲夏曆(農曆),即以元月為正月,春節也就在元月。
2、春節源於上古「臘祭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萬年青年創萬年曆說」、源於避「年」獸的傳說等等。
在歷史發展演變中,秦漢後大多數傳統節日被附會了一些傳說替代其本真起源。春節也不例外,也被附會了「避年惡獸」等故事傳說作為其起源。其實,春節並非因「避惡」等故事傳說而形成,這些荒謬傳說是後世建構出來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春節文化作為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的形成涵蓋了人文哲學、天文星象等方面的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傳統節日重視信仰與祭祀活動,敬天法祖精神信仰是傳統節日的核心。
年的傳說:
這年,村子人在準備避難時,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並帶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訴孩子,夕追到這,看到人們在伐竹就匆忙走了。孩子一思索,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回家後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
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裡扔碎竹節,可大家因為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裡扔起了竹節。
由於是砍伐不久,溼溼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裡的東西。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孩子卻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
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
除夕,後來演變,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
誰知道年的來歷及傳說故事? 10
7樓:魅惑紫苑
在中國,關於「年」的來歷及傳說大約有三種:
一、年是吉祥獸,給人類帶來四季好運、五穀豐登;
夕是古代傳說的怪獸,每年臘月底出現在人類群落周圍,吃人、毀壞村莊。被天神年所剋制。年在臘月最後一天子時正中除掉了夕,所以臘月最後一日叫除夕。因為被年拯救,新的日子就叫新年。
二、年是怪獸,專門禍害莊稼、危害百姓;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尖牙利齒;目露凶光,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時日一久,人們漸漸發現年獸害怕三樣東西,即紅色、火光和巨大的響聲;於是後來的人們在除夕年獸將要到來的時候就會聚到一起,貼紅紙(後來逐漸改為貼桃符或貼紅對聯),掛紅燈籠,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趕走年獸。
當年獸被趕走以後,人們總是會高興地互道:「又熬過一個年了。」慢慢的就有了過年的說法,也由此出現過年的習俗了。
三、年是少年,協助人類除掉怪物夕。
擴充套件資料:
傳統年俗: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來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孃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穀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年是怎麼由來的,「年」的由來是什麼?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傑貓 標籤 標題 篇一 年月日的由來 一 年月日的由來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週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 4天 365.2422?日 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 迴歸年 曆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迴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
出國打工三年要帶什麼東西,出國打工要必備什麼物品
1,膝上型電腦及其所有原裝 配件,配1個英標轉接插頭 若非英標插頭 電腦軟體恢復盤 2,網線 原因這裡貴 3,滑鼠 4,電飯煲 含量杯,飯勺,湯勺 5,英標轉換插頭 至少2個 如帶手機充電器,此 1個 即成至少3個 6,口袋收音機 備用電池 7,手錶 8,手機 原來用什麼就帶去 及其充電器,電池。至...
年字是什麼結構的字,「年」字是什麼結構?
年字是什麼結構的字 答案 上下結構。年 解釋 1.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一 三 五載。2.每年的 會。鑑。利。薪。3.一年的開始 節。新 4.有關年節的 用品 畫。禮。貨。5.時期,時代 近 華。號 a 帝王用的紀年名稱 b 公元紀年名稱 限。深日久。6.收成 成。景。謹。荒 7.歲數 紀。事 歲數...